空山物语:纠结于分享
中国人的审美是基于体验的,而体验最终都将指向个体……
抛开自私的原因,所有的美好体验,是否总能与人分享?
昨天,在我经历了一场味觉享受后,却断无与人分享的冲动……
陪太太跟儿子去吃自助。小两百一位,这在庄里算是中高档了。热炒、蒸品、炖品、海产刺身、西餐、甜点、小火锅,品种很全。但对我而言,至少有一半的品类我是不会碰的,不为别的,只因味道。而只能在剩下的那一半里寻寻觅觅,期待惊喜。
海鲜不是我擅长,虾蟹之类抠抠索索,费时费力,效率着实不高,希望有机会高人能教我应付之法。
甜点虽好,可我那年纪,她这岁数,也早已过了任性的时景,要学着克制了。
浅尝辄止,便览了一遍之后,我在一道热食档口前站定,安静地期待着某种可能……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那种忐忑也愈发厚重,——直到烹得入盘。
正襟危坐,置一块入口,——那味道,至美!鲜,嫩,汁水丰盈,入口即化!火候儿按我的要求虽稍稍过了一点儿,但在这个餐厅的所有品类中,这味道应该算是顶级了~~
于是不管不顾中我快吃了一份!猛然抬起头,看着那些也在忙着往嘴里填塞食物的人们,我却仿佛咀嚼着一种孤独的质感。我很难过,怅然若失……
此时此刻,看着他们盘中的菜品,以及各自的吃法,我深知他们口中的味道,绝不如我这一口来得惊艳,极致!但我也真无半点与人分享的念头。
他们或是把这当做工作餐,借用餐时间继续进行着业务沟通、布置工作;或是成群结伴,于此聚会,食物只是配搭……
我又为何耽于分享呢?——我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这个念头。
我总不能夹起一块食物,找到一位女士,“来,啊~~,——张嘴!”——我太太也不会乐意的!当然,要换做男士的话,——那就更不合适了!(我还不乐意呢!)
再深挖思想根源,——应该是不屑。
不屑于去跟那些并不真正懂得美食,懂得味道的人们去分享,——没有一致的品味,没有认知共识,沟通可能都有障碍,还何谈分享么。
你看,这看似道貌岸然的理由,其背后也正是中国审美最高层面中那些“秘不示人,秘而不宣”的东西。古来皇室贵族的很多内容都不让流于民间,——不是流传不了,而是不愿让世俗亵渎它。书法的精辟之理也是“不足与外人道”的。古人讲究“长物需进内室,掩门窗,掌灯秘玩”。为何?
还是回到体验,那是需要特定环境的。人一多,难免影响个体体验的效果,所以至多三五同好共赏。而他人,……最好不在。
所以不分享,是因为“不屑于”,它根植于中国文人那种素来的孤傲。想必我也有染此癖。但讲真,那种孤独寂寞之感并不好,就像李慕白闭关顿悟之时所感受到的那种深深的孤独一样,毕竟我和他都割舍不下这人世凡尘。所以他又回去找了秀莲,而我则要接替太太去照看儿子,让太太赶紧去吃东西了,——她一定饿了。
“去那个档口,让他给你做一份……”我不忘叮嘱太太。
少时,我跟儿子玩得正嗨,太太端着盘子跑了过来,夹了一筷子要喂给儿子。边喂还边说:
“这么好吃啊!之前我怎么不知道?!”
“你这不知道了么……”
“真好吃!别告诉别人啊~~”
“… …”
泡茶找空山,这里是空山茶话
往 日 精 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