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镇河犀牛今安在?开封城北铁牛村;吹台梁园禹王台,三贤碧霞烈士陵。


一座古城,两处落寞。

翘首河清海晏

↓省保碑

↓康熙三十年九月开封知府南河同知王永义立《铁犀镇河庙碑记》

↓康熙三十年九月开封知府南河同知王永义立建庙功德碑,为捐资人捐资额名录。

↓同年同时立《铁牛铭》

↓铁犀牛景区现状

春秋古吹台,汉代美梁园。明清禹王台,民国实验田。现在成公园,还是烈士园。

禹王台公园,是一个古典园林式的公园,园林布局是以名胜古迹古吹台为主景,以樱花园、牡丹园、芳春园、石榴园、科普园五园为主体的文化休憩公园。呈T字形分布,由正门进入,映入眼帘的是纪念师旷的古吹台,其上有禹王庙(二进庭院)、御书楼、御碑亭、三贤祠、禹王殿、水德祠等。穿过古吹台,呈中轴线分布,左边依次是孙中山铜像、辛亥革命烈士墓、广场等,右边是牡丹园、中日友好樱花园、芳春园等。禹王台建于相传春秋时,称此台为"吹台"。明嘉靖二年(1523年)在台上建禹王庙,改称为禹王台。此后,明、清两代对台上的建筑物曾多次修葺,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禹王台现高4米,前立有"古吹台"牌坊一座,台中有御书楼三间,台后为禹王庙,店东西有两院;东为"三贤祠",西为"水德祠"。(摘自360百科,鱼有删改)


↓登古吹台

↓御书楼

 御书楼位于禹王庙南面,是清康熙皇帝为禹王庙写匾额"功存河洛"的地方。此楼是为纪念皇帝书定御书及悬挂御书所建。中间"功存河洛"的匾额是有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皇帝亲题,悬挂于此楼,御书楼上是清代康熙、乾隆皇帝的塑像。至2013年,匾已不存。(摘自360百科)

↓康有为《游古吹台》诗作碑,共十方,写于1923年。

↓时年款待康有为的河南省长安阳张凤台,也挥毫写下《游禹王台记》。张凤台,曾是首任东三省长白治公所治委员(官职相当于知府),其所提出《善后十策》和一系列治边策略,为地方稳定发展立下大功。1920年7月至1923年底任河南省省长,编撰志书,热心教育。

↓ 禹王庙修建于明嘉靖二年(1523年),因开封屡遭黄河水患,为怀念大禹治水的功绩,修建禹王庙。大殿内在明朝时所塑的禹王像,已不存在,殿内的禹王像是1982年重塑。东西墙上是砖雕壁画,东边是一副大禹治水图,西边是大禹行赏和乐耕图,反映了大禹治水的功绩。(摘自360百科,鱼有删改。)

↓师旷抚琴

↓禹王殿,即禹王庙正殿,始建于明嘉靖二年(1523年)。
↓大殿前庭有块奇石,罩在玻璃罩内,上有字母文字,不是英文。看石表面像古生物化石,看石形状像半截碑。据说禹王台公园有方“郁伽精舍”半截碑,不知是不是这个。
↓大殿北壁有落款为“大清光绪丁酉茶月抚豫史刘树堂书立”的峋嵝碑四方。光绪丁酉年是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茶月指一月。刘树堂,保山人,监生。光绪十年,任河南巡抚兼署理河道总督。二十六年革职。书法古道,工诗。

↓峋嵝碑拓片条幅

↓峋嵝碑背景介绍

↓峋嵝碑释文

↓禹王庙大殿东廊山墙上有清同治九年的《浚惠济河碑记》。鱼认为禹王台公园内不容小觑的两方碑刻。
↓与上图碑刻对应的碑刻,由碑文内容推测应为一碑两制。落款“同治庚午……”“李鹤年记并书”。碑文中提到惠济河于同治七年淤堵疏浚,又提到道光二十二年因前一年黄河决口淤堵曾疏浚过一次等内容。惠济河是开封的护城河,乾隆元年(1736年)汴水疏浚后改称为惠济河。从明崇祯十五年开始,开封与黄河水结下不解之缘。清朝,开封更是饱受黄河水患蹂躏。这两方碑刻的意义和开篇的镇河犀牛一样,是开封人与水患抗争的历史见证。
↓禹王庙大殿西廊山墙上,有二方民国时期河南农林实验总场时期的碑刻,一方为《河南农林实验总场记》(见下图),另一方为《河南农林实验总场记略》(见下下图)。碑刻被圈入了禹王庙道人生活区域,没办法拍摄完整图片。


↓《河南农林实验总场记略》


↓禹王殿外还有两处碑刻与民国农林实验田有关的,它们都嵌入外墙内,一方为《森林局拓地记》(见下图),另二方为四字条屏(见下下图)。

↓碑刻“树木树人,泽溥山林” 
↓三贤祠内碑刻集中。
三贤祠位于大殿东边,建于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是为纪念唐天宝三年(744年)李白、杜甫、高适三位大诗人在此台相会,饮酒赋诗,留下了《梁园吟》等脍炙人口的名篇而建。明代著名诗人李梦阳和何景明在开封活动时间较长,明嘉靖四年(1525年),为了增祀明代李梦阳和何景明两位诗人,曾将三贤祠改称五贤祠。清道光十年(1830年)重修祠堂时,其匾额上仍是题"三贤祠"。(摘自360百科)
这些碑刻为明清时期立,分别为明正德九年立《时雨亭记》(见下图)和《抚安亭记》,明嘉靖二年由李梦阳撰、尉氏左国璣书《禹庙记》,嘉靖四十一年《吹台五贤祠记》,清康熙七年《禹王庙碑记》和《重修禹王庙碑记》。
↓明弘治七年进士李梦阳撰、左国璣书《禹庙记》。

↓水德祠位于大殿西边,是明朝为纪念中国历代治水有功的人而建。历代对兴修水利、治理黄河有贡献的人,在水德祠内部奉祀有牌位,祠建初期原祀有29人,后逐渐增加到38人,其中有元代8位,战国的2位,汉代7位、明代7位,清代7位。(摘自360百科)

↓辛亥革命烈士纪念园在禹王台公园北面,中有孙中山铜像和辛亥革命烈士墓。

孙中山铜像是1929年冯玉祥在河南主政时所立,身高1.96米,原在龙亭高台南面(台前),后移于此。辛亥革命烈士墓是座庄严肃穆的青石陵墓。武昌起义胜利后,以开封为中心的河南人民积极响应,以同盟会员张钟端为首准备武装起义,由于机密泄漏,张钟端等11人遭清廷镇压而壮烈牺牲。烈士遗骸于1934年移葬开封南关,因禹王台是盟员当时的自由的活动中心,所以1981年迁葬于此,名为辛亥革烈士墓。(摘自360百科)

欢迎光临,顺致鼠年安康!
(0)

相关推荐

  • 华中游记【41】开封古城⑥ 繁pò塔   禹王台

    十一.繁(pò)塔 繁塔位于开封古城东南古繁台,建于北宋开宝七年(974年),原名兴慈塔,因其建于北宋四大皇家寺院的天清寺内,终日与梵音木鱼为伴,又名天清寺塔:又因其兴建于繁台之上,俗称繁塔. 繁塔是 ...

  • 开封历史最悠久的古迹古吹台,如今改名禹王台

    2021年古都开封的菊花节刚刚开幕,便引来无数国内的游客竞相前来观赏.除了菊花展,开封的很多历史古迹也比较吸引游客.作为八朝古都,尽管因为黄河水患的原因,很多历史古迹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但是还是有一部 ...

  • 【阅读悦读丨七绝】王清和《雨中游禹王台》(组章)

    <阅读悦读>首届大赛(小说)征文启事 图文/王清和 [作者简介]王清和,北京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获学士.硕士学位).除历史论著.译著外,在海内外发表大量诗.散文.随笔.评论等,曾在多 ...

  • 【开封研究】东京汴梁旧事(七)

    黄河源远流长,因其浑浊色黄而得名.流经九省区,注入大海,全长5464公里,是举世闻名的万里大川.黄河雄浑博大,气势非凡,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它从远古流到今天,给炎黄子孙带来了灵性,带来了坚毅.豪放和不屈 ...

  • 开封第4天——禹王台、繁塔

    前言 说说这次旅行 开封第4天停留,也是最后一天,准备游览禹王台.繁塔.博物馆后,去商丘. 早晨起来酒店4楼早餐,今天下午15:20的火车离开开封,计划几个景点需要1点多回来,寄存行李在前台. 4.1 ...

  • 谷继生:七律 · 开封御河梅花(外两首)

    阅读本文前,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我用心做,您免费看.倡导原创,感谢转发,欢迎赐稿.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 路转霜桥惊胜景,岸边寒蕾竞相开. ...

  • 黄河惊现30吨镇河铁牛,历经千年不锈不坏!

    "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在洪灾泛滥的古代,人们为了祈求平安,往往会在河边.江边建造镇河宝塔或者镇河神兽.黄河水底就有四只镇河铁牛,每只重达30吨,几乎全部用生铁铸造,历经千年不 ...

  • 沉在黄河水底的百吨铁牛“镇河神兽”,千年过去,如今怎样?

    对于黄河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这一条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华文化正是在这里生根发芽,从而开出了一朵灿烂的文明之花.黄河孕育着人们,让人们在黄河边上学习农耕.畜牧,并建立了自己的王朝,自从中国开始了上千 ...

  • 大同有尊镇河铁牛

    大同市善化寺内原文殊阁旧址的空地上,存有一尊明代铁牛,铁牛四足着地,二角朝天,目视前方,造型生动.铁牛的身高为1.3m,如从牛角高度算起,则通高为1.86m,长2.1m.是按照当地的耕牛形象雕铸的. ...

  • 黄河惊现30吨镇河铁牛,历经仍然千年不锈不坏

    声明:本文来源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在洪灾泛滥的古代,人们为了祈求平安,往往会在河边.江边建造镇河宝塔或者镇河神兽. 黄河水底就有四只镇河铁牛,每只重达30吨,几乎全部用生铁铸造,历经千年不生 ...

  • 深入推进郑州与开封同城化发展,开封如何主动融入?

    地盘说 古都开封,必将在郑州大都市区大格局中涅槃转身,实现新的崛起,一切叫人十分期待! ✍️ 撰文 | 李寻欢 ☞ <地盘>特邀撰稿人 9月17日,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郑州都市圈新闻发布会 ...

  • 屯溪河街今安在 穿巷寻埠忆当年

    2014年元旦,笔者独自一人沿着黄山市屯溪区滨江西路,从老大桥往东至三马路,漫步穿行在一条条通往老街的小巷里,脚踩着那一块块饱经风雨的赭红石板,眼望着那一幢幢年代久远的陈旧老屋,触景生情,头脑中不断闪 ...

  • 中国古村落【91】山西省黎城县上遥镇河南村

    中国古村落【91】山西省黎城县上遥镇河南村

  • 【林氏字辈】3075-广西梧州市龙圩区大坡镇河步村凤台村二组

    林氏源流网(平台),专注做林氏文化,致力于林氏文史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特别是在古人墓志铭.族谱谱序.人物事迹和古籍整理,推动林氏文史学术化和规范化. [林氏字辈数据库] 若找不到您村资料 可能因无人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