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的种类有哪些?
根据制法和品质的不同,参照习惯上的分类,按照黄烷醇含量的次序,可分为绿茶、黄茶、黑茶、白茶、青茶、红茶6大类。
这样排列既保留了劳动人民创造的俗名,分类比较通俗,容易区别茶类性质,而且符合茶叶内在变化由简到繁、由少到多的逐步发展的规律,加强了分类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绿茶
其制作工艺都经过杀青一揉捻一干燥的过程。由于加工时干燥的方法不同,绿茶又可分为炒青绿茶、烘青绿茶、蒸青绿茶和晒青绿茶。著名的绿茶有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庐山云雾、四川竹叶青、信阳毛尖、太平猴魁、六安瓜片等。
绿茶是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茶叶,每年出口数万吨,占世界茶叶市场绿茶贸易量的70%左右。
白茶
白茶的制作工艺是最自然的,把采下的新鲜茶叶薄薄地摊放在竹席上置于微弱的阳光下,或置于通风透光效果好的室内,让其自然萎凋。晾晒至七八成干时,再用文火慢慢烘干即可。由于制作过程简单,以最少的工序进行加工。
白茶主要产于福建的福鼎、政和、松溪和建阳等县,有“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几种。
全菱凋茶类 以制法和形状的不同区分
- 芽茶——政和银针、福鼎白琳银针
- 叶茶——政和白牡丹
半萎凋茶类 以制片和形状的不同而分
- 芽茶一白琳银针、土针、白云雪芽
- 叶茶——水吉白牡丹、贡眉、寿眉
黄茶
黄茶的杀青、揉捻、干燥等工序均与绿茶制法相似,其最重要的工序在于闷黄,这是形成黄茶特点的关键,主要做法是将杀青和揉捻后的茶叶用纸包好,或堆积后以湿布盖之,时间以几十分钟或几个小时不等,促使茶坯在水热作用下进行非酶性的自动氧化,形成黄色。
分“黄芽茶”(包括湖南洞庭湖君山银芽、四川雅安、名山县的蒙顶黄芽、安徽霍山的霍内芽)、“黄小茶”(包括湖南岳阳的北港在、湖南宁乡的沩山毛尖、浙江平阳的平阳黄汤、湖北远安的鹿苑)、“黄大茶”(包括的大叶青、安徽的霍山黄大茶)三类。
制法不同的区别:
- 揉前堆积闷黄——台湾黄茶、沩山白毛尖。
- 揉后堆积闷黄——黄汤。
- 毛火后堆积闷黄——黄大茶、黄芽、莲芯。
形状不同的区别:
- 揉后久摊闷黄——远安鹿苑、蒙顶黄芽、菊花茶。
- 纸包足火闷黄——君山银针。
蒸青茶类
- 揉前堆积闷黄——沩山自毛尖。
青(乌龙)茶
是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的一种茶类。工艺上面说过就不赘述了。
乌龙茶分为:
- 广东乌龙,代表凤凰单枞。
- 台湾乌龙:代表冻顶乌龙、文山包种、东方美人、台湾高山茶等。
- 福建乌龙,又分为闽南乌龙和闽北乌龙,其中闽南乌龙代表安溪铁观音、本山、水仙、黄金桂、梅占、佛手、奇兰等;闽北乌云龙代表武夷岩茶,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武夷水仙等。
红茶
红茶加工时不经杀青,而且萎凋,使鲜叶失云一部分水分,再揉捻(揉搓成条或切成颗粒),然后发酵,使所含的茶多酚氧化,变成红色的化合物。这种化合物一部分溶于水,一部分不溶于水,而积累在叶片中,从而形成红汤、红叶。红茶主要有小种红茶、工夫红茶和红碎茶三大类。
小种红茶是福建省的特产,有正山小种和外山小种之分。
- 正山小种产于崇安县星村乡桐木关一带,也称“桐木关小种”或“星村”小种。
- 政和、但洋、古田。沙县及江西铅山等地所产的仿照正山品质的小种红茶,统称“外山小种”或“人工小种”。
工夫红茶:是我国特有的红茶品种,也是我国传统出口商品,品类多、产地广。
- 按地区命名的有滇红工夫、祁门工夫、浮梁工夫、宁红工夫、湘江工夫、闽红工夫(含但洋工夫、白琳工夫、政和工夫)、越红工夫、台湾工夫、江苏工夫及粤红工夫等。
- 按品种又分为大叶工夫和小叶工夫。大叶工夫茶是以乔木或半乔木茶树鲜叶制成;小叶工夫茶是以灌木型小叶种茶树鲜叶为原料制成的工夫茶。
黑茶
黑茶的基本工艺流程是杀青、初揉、渥堆、复揉、烘焙。黑茶一般原料较粗老,加之制造过程中往往堆积发酵时间较长,因而叶色油黑或黑褐,故称黑茶。是藏、蒙、维吾尔等兄弟民族不可缺少的日常必需品。
有“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广西六堡茶”、四川的“西路边茶”“南路边茶”、云南的普洱“紧茶”、“扁茶”、“方茶”和“圆茶”等品种。
湿还湿堆做色茶类 以形状区别为主
- 蒸压篓包——天尖、贡尖、生尖
- 蒸压定型——黑砖茶、花砖茶、花卷茶(现已停止生产)
干坯沤堆做色茶类 以形状结合内质为主
- 散茶——老青茶、苏联老茶。
- 蒸压成型——大七子饼茶、心状紧茶
- 蒸压篓包——六堡茶
成茶堆积再做色茶类 以制法区别为主
- 蒸压——康砖茶、金尖、四川茯砖茶、青砖茶
- 炒压——方包茶、安化茯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