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美社:诗意,茶意

“诗意是诗的灵魂,也是那种很容易在翻译的中弄丢的东西……”
以大家熟悉的狄更斯《双城记》开篇为例:

It was the best of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 

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

it was the age ofwisdom, it was the age of foolishness,

那是智慧的年头,那是愚昧的年头;

it was the epoch ofbelief, it was the epoch of incredulity,

那是信仰的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

 it was the season ofLight, it was the season of Darkness,

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

 it was the spring ofhope, it was the winter of despair 

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

we had everythingbefore us, we had nothing before us, 

我们拥有一切,我们一无所有;

we were all goingdirect to Heaven, we were all going direct the other way 

我们全都在直奔天堂,我们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

– in short,

一一简而言之,

the period was so farlike the present period, that some of its noisiest authorities insisted on itsbeing received, 

那时跟现在非常相像,某些最喧嚣的权威坚持要用形容词的最高级来形容它。

for good or for evil,in the superlative degree of comparison only.

说它好,是最高级的;说它不好,也是最高级的。

——翻译引自《吴军·阅读与写作50讲》
那种自然的流畅与节奏所承载的情绪与能量,裹挟着内容,没有任何阻碍地穿过你的身体,击打着你的心灵……
同样的感受,“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中也有。
而倒过来可就为难了,你试着把《双城记》开篇的中文翻译再朗诵一遍,味道立马逊色不少,——任凭翻译得有多好;同理,中国诗词也很难翻译成其他语言而不损失其韵味。
这便是诗意……
概括之,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其各自的表达特点,符合该语言的表述习惯(自适),也就意味着舍弃了很多“他适”的可能。
其实不光语言,所有艺术形式,更准确说是所有表达形式,都有着各自的特性,适合表达、抒发、阐述某些相应的特定内容与情感。比如文学、电影、音乐、舞蹈、书法、绘画、雕塑、建筑……
再具体之,小说、诗歌,默片、3D,吉他、长笛、大提琴、长号,民族舞、国标舞,小楷、章草,水墨、油画、木雕、石雕、泥塑,木结构建筑、钢结构建筑……,它们都有其各自的内容承载方式与特点。
对一种形式越了解,对其特点也就越熟悉,再兼或对比其他,也就越可能生产出基于这种形式的优秀内容表达。
表现欢快,陶埙绝不及竹笛;喧嚣热闹,琴断不如筝;诉说衷肠,管风琴也自不是吉他的个儿。
所以开篇之言,每种形式的各自特点塑造了它们各自的“魂”,若没有拿捏到一种形式的魂,自然也就不可能把这种形式应用到出神入化。
举个例子,器乐通常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振幅、音高、频率等,这就确立了它们各自的表现特点,如音质、音色。于是它们有了更适合各自的节奏、技巧与风格。而你能听到很多由歌曲改编的器乐曲,但它们各自有着各自的表现技法要求,不是随便照搬曲谱演奏就成的,故此类改编多俗品。这就是不得魂魄。
真正的改编是要先吸收消化,再取舍升华的。这个不是今天的重点,就不展开了。文末有个链接讲得就是一个很好的改编作品,大家自己看吧。
该说茶了……
如果说“诗意,就是在翻译的中弄丢的东西……”,那么,“茶意,就是在审评理化分析中丧失的东西……
套用上面的逻辑,茶之魂魄是滋味,茶意应该是在汤感中升华出的高级体验享受,而审评与理化分析给不到这些,只能作为汤感呈现的辅助参考,它们不是终极诉求。仍一味纠结于此者,只能说是舍本逐末了。
当然,更多的原因可能是习茶至今仍未及茶意,故只能拘于茶之物形层面。
很难想象没有领略过大师演奏的制琴师,也不太能理解没见过高手作书的笔工、纸匠,但类似的情况在茶行业中却太普遍了:枉有食材却不得烹饪之法,不识致味之妙,只论食材高下(也不知能论出个啥)。
听不懂英文,也就欣赏不到英语独有的语感之美,最后也只能在译作中佯装领略,继而放弃;同样,因为不得其法而没喝出茶好的人更比比皆是,继而放弃者也大有人在。
“请您喝茶?”
“有事儿说事儿,茶就不喝了,——都挺忙的……”
如此就跟我推脱酒宴一样,“有事儿就说,我不喝酒的……”因为我也喝不出酒好。
懂得欣赏诗意是教育的结果,懂得在汤感中呈现并品味出茶意那也是需要专门学习的。这条路还长……
如果觉得那几句英文您还没听出感觉来,文末附有一长篇英文朗诵,好好体会。
顺便说,我的英文也不好,我是每篇逐字逐句翻译后再听朗诵的,一听好几遍。笨办法,但效果不错,要不你也试试?
泡茶找空山,这里是空山茶话
相    关    链    接
空山物语:留白,2020……
空山物语:老友夜话
(0)

相关推荐

  • 茶事儿

    茶事儿 文 / 乌兰察布 崔宇 茶不比别的饮品,绿茶淡雅,红茶醇厚,花茶飘香......入口即沦陷. 我喜欢这种水汽萦绕,香气饶舌的感觉.初品,口齿留香:再饮,荡气回肠.尤其在一个阳光慵懒的午后,信手 ...

  • 美好将至:“空山美社”栏目即将上线

      栏目名称:空山美社 栏目全称:"空山茶话"关于艺术.美学.专项鉴赏等相关内容之研习社,简称"空山美社". 栏目概述:公众号"空山茶话"用 ...

  • 空山美社:序曲 · 普洱审美基础-上层建筑

    - 精 华 锦 句 - ◆ 茶一直是传统士大夫阶段的重要饮品,因其恰恰契合了士大夫阶级自己所搭建起的"中国传统审美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也最终成为了中国主流社会价值观,贯穿中国上 ...

  • 空山美社:序曲 · 普洱审美基础-一如之途

    - 精 华 锦 句 - ◆ 茶饮普及民间要到西晋以后了. ◆ 最初时直接鲜叶煮饮. ◆ 唐朝创立"蒸青法"制茶,以紧压团茶为主. ◆ 宋代出现"蒸青散茶". ◆ ...

  • 空山美社:美学原理 · 小白版

    · 关 键 词 · 雪糕  口感  艺术  美  审美  人文美  自然美  主观能动性  终极命题  人体美 古希腊 盛唐 写实  器物  陶作坊 扁茶海 实用之美 观赏价值  稀缺美 引 子 话说 ...

  • 空山美社:变奏

    * * * * * 或许你还没有猜出这首曲子 却早已在不知不觉中被她深深打动-- 或许在一遍遍的聆听中你已不再对探究她的名字耿耿于怀,而只是一遍遍的听,一遍遍的听-- 好吧,不卖关子了,让我再来细细品 ...

  • 空山美社:萧者的世界 · 邂逅箫生 解惑国乐

    刘旻昊    山西太原人,毕业于山西大学音乐学院竹笛演奏专业.年少时好习竹笛,大学追随樊家城教授继续深造,并受到著名笛箫演奏家张维良先生悉心指点.从艺20多年来个人风格初显端倪.理论教学亦日趋通俗质朴 ...

  • 空山美社:徘徊在将就与讲究之间

    讲 究  今儿扯扯别的,不说茶. 那说什么呢?说说我的口福吧! 前阵子领教了一位"老吃家",--对吃上那叫一个讲究! 他能为了包中午那顿几十个的饺子,凌晨四点半就奔向肉市儿,赶在人 ...

  • 空山美社:“箫茗相参”后记

    人挺多,怪挤的 - - 不是因为地方小,而是都想离箫者近些,听得真切,--毕竟是Live版,毕竟近在咫尺感受演奏者每一次呼吸,每一个指法的机会不多. 毕竟也都是好茶,坐远了喝不到就亏大了. 多谢对面& ...

  • 空山美社:染指龙泉 · 古瓷实器鉴赏会 (一)

    汝官哥钧定,言瓷必五窑. 然龙泉之美君知否? 其工艺孕化出了瓷中圣品的汝窑 或盘曲或细碎的开片让我们把玩再三,不忍释手 最最珍贵的,是我们奉若经典那宋人的审美,至简持用,大美不言 - - 粉青贴花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