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让孩子学会社交需要这么多专业的步骤——
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各异,因此需求也不尽相同,那么老师在课堂中是如何顾及每位孩子的呢?下面举两个课例给大家:
例一:游戏都是有输有赢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小朋友都能理解,比如社交班的豆豆(化名),每次输了就大哭不止,这时老师首先不会去关注她的哭闹行为,不予强化,同时专门跟豆豆进行社交故事的情境演练——
第一步:社交故事
针对豆豆此问题行为制作一组社交故事图片。让豆豆明白游戏输赢是件很平常的事,并且学习如何正确地表达。
第一组图片:丁丁和朵朵在下五子棋,朵朵输了开始大哭。老师引导豆豆:“你看朵朵输了就这样大哭,丁丁看到会开心吗?”“朵朵这样哭对不对呢?”“你要是朵朵你会说什么呢?”
另一组图片:明明和珍珍在下五子棋,珍珍也输了,她说:“明明赢了,你真棒,我们再来一局吧。”通过图片对比,老师引导豆豆:“你看,朵朵输了就这样大哭,丁丁看到会开心吗?”“珍珍这样表现,明明是不是就会愉快地和她继续下棋了呢?”
第二步:实际演练
老师会跟豆豆去玩五子棋,第一局假装老师输了,老师说:“我输了,你真棒,我们再来一局吧”,老师会说:“老师这样说,你听到是不是很开心呀?”然后再来一局,假装老师赢了,引导豆豆做出正确的反应。如果她又哭了,老师就会让她去回忆刚刚图片中的情景。
通过这样的方式,豆豆的问题行为已逐渐得到了改善。
例二:轩轩(化名)刚入社交班时,当他觉得游戏有难度的时候,或者当他想跟小朋友玩的时候,或者想提出某个要求的时候,总爱说:“金币没有啦”,这是因为他想逃避或引起关注又不知如何表达的问题行为,比如在游戏中老师会引导他说:“帮帮我”来替代问题行为。就这样经过不到一个月的正确引导,轩轩这种问题行为逐渐消退了。
比如要教的课题是:“邀请小朋友一起玩。”
最近新增设的“拔萝卜”游戏中就设计有多次邀请小朋友的环节,在游戏开始前,考虑到星宝们无从下手的困难,必须把游戏细节进行分解演示。
老师会先播放拔萝卜游戏的动画视频,初步了解游戏规则,并调动起孩子们的积极性和兴趣。之后三位老师亲自做示范:一位老师坐在小凳子上扮演萝卜头,主课老师边说边讲:“老师扮演大萝卜,我们要开始拔萝卜啦”,然后走向“萝卜头”,边做拔萝卜状边说:“第一个小朋友要拉住萝卜头的双手,向后努力拉。”这时音乐声响起,两位老师一起跟随音乐唱:“拔萝卜,拔萝卜,拔出一个大萝卜”,乐声暂停后,主课老师说:“萝卜没有拔出来,我们需要邀请别人来帮忙。”然后招呼辅课老师:“莹莹老师,快来帮我拔萝卜”,于是莹莹老师就跑过来抱住她的腰,音乐声再次响起,三位老师一起随音乐边唱边做拔萝卜状,乐声暂停后老师开始依次邀请小朋友们来“帮忙”,直到所有孩子都参与进来。
对于多步骤反应游戏,老师会做更详尽的动作分解,比如打保龄球游戏中,老师会一边做示范动作一边细细讲解:“小朋友们,首先手里拿着球,然后蹲下,把球放在双手上,当老师数到三的时候推球。”并且以后做游戏之前老师还会要求小朋友们给大家讲述游戏规则。
当然每种游戏的功能都不是单一的,比如以上这两种游戏还可以练习孩子模仿、合作、解释游戏规则能力、回应别人等能力。
社交班的游戏各式各样,除了上文提及的游戏,还有切披萨、看医生、去餐馆点餐、八爪鱼、马戏团、接力模仿等,为了能让孩子们得到更好的情景教学效果,对实际生活场景更熟悉,中心还特意准备了配套的玩具,比如:整体厨房、医药箱、乐高玩具等等。(如照片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