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天文馆带你了解星空:细观珍贵月壤,体验月球漫步
游客参观上海天文馆 孙中钦 摄
月壤到底长得什么样子?不必登月行走,走进位于上海市临港地区的上海天文馆,可以亲眼得见来自月球的土壤。7月17日上午,全球建筑规模最大的天文馆——上海天文馆正式开馆。来自月球的神秘“信使”——月壤将在“征程”展区的“飞天”主题区里,静静守候与社会公众的“美丽相遇”。它将与馆内的300余件精彩展品一道,讲述一个又一个燃爆好奇心的宇宙故事。
“这么细啊,看上去像是黑沙。”第一次肉眼看到月壤,很多人会瞪大眼睛,发出类似的感叹。肉眼看到的月壤,确实更像黑色的沙土,但颗粒更细,且干燥没有水分。而科学家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月壤,则有了色彩,形状也各不相同。
由于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月壤的颗粒都相对较小。月球表面环境非常恶劣,有太阳照射和无太阳照射的温差可达到340℃,这使得岩石不断经历热胀冷缩,不断崩解……再加上月球表面没有磁场,太阳风能够直接轰击月球表面的岩石,日积月累就会使岩石破碎甚至粉末化。目前,嫦娥五号采集的月壤样品,平均粒径大概只有不到10微米。
据了解,此次入驻上海天文馆的月壤,是来自我国国家航天局的借展。围绕这件十分珍贵的“天外礼物”,一段美丽的宇宙旅程就此开启——观众走进上海天文馆,从太阳系的“家园”展区出发,穿越“宇宙”展区体验对浩瀚星辰的发现与求索,最终来到全景式描绘人类航天的“征程”展区,中国人迈向太空的一步一个脚印,历历在目。
特别是月壤所在的“飞天”主题区,将会带你了解一代代宇宙先驱们尝试离开地球、迈向太空的光荣历程。嫦娥探月是“飞天”主题区的一处亮点,展现嫦娥五号和玉兔号在月球上工作的动态场景,观众不仅能从月面上欣赏地球的升起,还能戴上AR眼镜去体验月球漫步的感受。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上海天文馆是上海“十三五”期间重大的市政文化公益项目、重要的科普基础设施,也是服务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举措。上海科技馆党委书记王莲华指出,随着上海天文馆开馆,由上海科技馆、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天文馆构成的上海“三馆合一”科学技术博物馆集群也露出了全貌。上海科技馆迈入超大型综合性科学技术博物馆集群发展的新阶段,将充分彰显上海城市软实力,推进新时代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