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新译》第五十章:为不人知皆为自然

《道德经新译》第五十章(德篇第五章)
为不人知 皆为自然
(原第17章)
太上,不知有之;
其次,亲而誉之;
其次,畏之;
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注解】
1、太上:至上,最好,指真正的大德。
2、不知有之:人民不知有大德的存在。
3、悠兮:悠闲自在的样子,这里指用道治理国家的人悠然的状态。
4、贵言:稀言,很少说话。
5、自然:本来就是如此。
【释义】
大道(太上)无形,希声,甚夷,用道来治理国家或企业,如日月运行,万物生发,日用而不自知。做不到用道来治理的人,才会用德(亲之)、用仁(誉之)来治理。连仁也做不到的,会用义和法来让人们畏法而治;当法也无效时,会用兵(战争、斗争、冲突)来治理,靠侮(压制)人来治理。到这个时候,人们已经对治理者失去信心了,甚至还会完全不信任治理者(治理无法继续下去了)。难得啊!悟道得道之人!当他们把事完成,百姓受益时,他们自然会说:“我们本来就该这个样子啊!”
【释意】
老子就是“太上不知有之”的典范,即使做了利天下的事情,也不认为是为天下所做,也不需要天下人所知。在他看来,做事是自己对自己的承诺,是为了自己欢喜而做。真正有道之人会从自身做起,让自己成为道的化身,世人自然来求道。道不求人。这反映了有道之人的自信,自己相信自己,而且让他人相信自己。大德之人,传播道,而不是传播自己,道一旦开始运行,传道之人就隐。用我的“有”来传播道,当道运行,我的“有”要归于“无”。有道之人,自信而不求他信。只有你不自信,才会希望他人信,不言自明的事无需他人信。通过语言呈现“我是”,恰恰说明距离真正的“我是”还有距离。

《道德经新译》第四十九章(德篇第四章)

道生德畜  尊道贵德
(原第51章)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故道生之,德畜之;
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注解】
1、道生之:心、意识生之。
2、德畜之:畜,养育。德,广结善缘,积蓄能量,因缘具足,自然显化。
3、物形之:现形成DNA的测试。
4、势成之:把握好时机。势,时机成熟。指因缘具足。
5、亭:平均,公平。
6、毒:通“督”,治理。
7、养:爱养、护养。
8、覆:保护、庇护。
9、玄德:上德。
【释义】
万事万物都是道(意识,指因子)所创造,德(形成集体意识,引指为量子)来聚集能量,物(因缘具足,引指为物质)推动显化,而势(时机成熟)自然呈现。因为一切都是道和德创造,所以万物皆尊道而贵德。道是因,德是缘,因缘具足自然成就。所以道的意识从诞生、聚焦、雏形、培育、发展、成熟、体验到更新,贯穿其中。但一直不占有、不自夸、不控制,顺其自然、自然而然,这就是道的玄妙之处。
【释意】
万物都是遵循各自的意识形成和发展的。佛称为因缘法,道称为自然法,自然因缘推动事物的演变发展。懂道之人把握时度,创造符合“道生德畜”的事物。成是天成,败是人败。成事之人只是发现了道的法则,用天地的道、用宇宙已有的能力完成目标;若违背自然,道自然会令其衰落。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做人做事要与自然、宇宙、道合拍,合乎德、顺乎道,与道合、与德合,做任何事就轻松自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