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邵雍《冬至吟》,新解描写易学知识的诗
邵雍善于观物的高人,他所见到的各类事物,生活中有所感,兴起时就吟咏,大多来不及给所作的诗歌起一个名字。所以,观什么物,就直接在后面加个吟字就是诗歌的名称了。如:《先天吟》《观物吟》《盛衰吟》等等,重名的诗作非常多。兴致最高时,对一物就吟八首诗作,例如:《君子吟》。
邵雍共创作了两首吟咏冬至的诗。这两首《冬至吟》难度系数非常高,今天我们先挑战一下难度略低的一首。欣赏《冬至吟》,需要有一些易学常识更容易读明白。
上《冬至吟》原文:
何者谓之几,天根理极微。
今年初尽处,明日未来时。
此际易得意,其间难下辞。
人能知此意,何事不能知。
点评:
“何者谓之几,天根理极微。”这句话有两个易学知识点:“几”和“天根月窟”。这两个知识点是许多学易的人忽视的地方。
“几”指的是用易理作判断的方法。最早出现在《周易》六十四卦中。屯卦六三爻曰:“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这个“几”字,把《周易》当作哲学读的学者解释为“几微”“琢磨”等等,都是希望把这句话解释通,符合哲理,符合逻辑。其实,在讲易的地方,脱离易理,不论怎么去解释都是肤浅的。
孔子认为:符合资格能够谈“几”的人是有条件的。并不是人人都会“几”的。这在《易传·乾文言》有介绍。孔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这是孔子解释乾卦九三爻的文言辞。孔子首先告诉我们:“可与几”的条件,其一为君子;其二懂得易理“知至至之,知终终之”,其三是万物出生,第一次凶机出现时。
孔子认为一个卦六爻中:“二多誉,四多惧;三多凶,五多功。”而初爻和上爻无位,入有去无,没有什么可担心的。而四爻为诸侯位,伴君如伴虎之位,不乱动乱说只是惧怕而已,没有凶险。而三爻是凶,一个卦中最危险的之位,即使是乾卦九三爻也为: “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意思是非常勤恳小心才会无咎。
按孔子《序卦传》,屯卦为万事开始之卦,而屯卦六三爻为万事进行中遇到的第一次凶险之位置,必须小心应对。只有学会《周易》的法则,做到“知至至之,知终终之。”才会有惊无险。
“天根月窟”:阴极而阳生之处为天根;阳极而阴生之处为月窟。先天图中,坤复为天根,乾姤为月窟。邵雍的“天根月窟”的道理与《阴符经》的“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异曲同工。古人认为:万物万事由天定,意起于天,始于天根。学易就是学天,学天道就绕不过天根之处。邵雍认为:天根理极微妙,此言不虚。
“何者谓之几,天根理极微。”意思是:什么是“几”?天根的易理极其微妙。读者懂得表表面的意思之后,需要学会“几”的断事方法。这里透漏一下:“几”的易学方法,与西方的“黄金分割”定律可有一比。深通易理的学者才会使用“几”的方法判断进退。
“今年初尽处,明日未来时。”这句的意思是解释什么是天根之处。一年的结尾和新的一年开始之间,就是天根所在的地方。邵雍所说的天根是指冬至,阴尽而阳生之处。这首《冬至吟》指的是比较粗略的位置。还有一首《冬至吟》则把天根定位得更具体。易学的卦气是按照太阳位置来确定天根之处的。天根实际就是邵雍的先天卦气说,京房也有后天卦气说。读者可以自己找资料,学习先天和后天卦气,学习《易经》绕不过卦气。在易学中,阳气不是从立春开始的。我们现在的新年是即传统也现代。
“此际易得意,其间难下辞。”这句还是继续诠释天根。天根是天意开始的地方。因为天根是阳出生地,天为阳,为智慧。人心和大脑通天。所谓:乾知大始。天根是阴尽阳生之处,从坤到复,阴阳转换,入有去无。天根这个具体地方真的不好用言辞来描述。
“人能知此意,何事不能知。”天地万物出生时,天意都设计好了。就像一条船,设计时就规定了寿命,环境条件,抗风,吃水,载人数量,载物吨位等等属性。万物出生四柱中就储存万物的生命信息。如果人能够解读出来,需要通易。古人认为从天根处寻找天意,知道天意,就像诗中所说:“何事不能知”。
邵雍的这首《冬至吟》告诉读者:冬至是天根之处,这是其先天卦气理论的本。意起于天根,卦气始于冬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