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细菌耐药机制,你知道几种?
简 介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细菌的耐药机制也变得纷繁而复杂,不仅给我们检验工作者带来了挑战,给临床医生用药带来了新的挑战,小编在这里就各种耐药机制和耐药表型给大家做一个大致详细介绍。
微生物常见耐药机制
一 产生可以灭活抗生素的酶
二 药物作用的靶位发生改变
三 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和抗生素主动外排泵
基于这三大机制,衍生出来一系列耐药表型,关于细菌耐药,这里有一些专业术有必要跟大家分享一下:
耐甲氧西林的金葡菌(MRSA)
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
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
耐万古霉素金葡菌(VRSA)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SP)
氨基苷类高水平耐药肠球菌(HLAR)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
碳青霉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
对于以上术语中的部分耐药表型,我给大家整理了其筛选实验和确认实验:
其中产酶类主要指的是产β-内酰胺酶类。β-内酰胺酶是由多种酶组成的酶家族,能水解β内酰胺抗生素。这些酶的基因存在于细菌的染色体或质粒中。分类比较多而复杂,这里根据Bush β酶分类:根据生化特征或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将β-内酰胺酶可分为下列四类:
1.第一类为头孢菌素水解酶(Amp-C酶)
2.第二类为青霉素酶和超广谱酶
3.第三类为金属酶
4.第四类为其他不能被克拉维酸完全抑制的青霉素酶
产AmpC菌株的检测
1)头孢西丁敏感试验:AmpC酶可以水解头孢西丁(FOX),即产AmpC酶的菌株对头孢西丁耐药。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等其他β内酰胺酶一般不能分解头孢西丁,即产ESBLs的菌株对头孢西丁敏感。利用AmpC酶的这一特性,可以对产AmpC酶的菌株进行初步筛选。
2)三维试验:三维试验也是利用AmpC酶可以水解头孢西丁的原理,先用冻融法或超声粉碎法将待检菌株中的β内酰胺酶提取出来(粗提),观察这种酶的粗提物对头孢西丁的抑制情况。如果粗提物中有AmpC酶存在,即可抑制头孢西丁的活性,使其周围对头孢西丁敏感的大肠埃希菌得以生长;反之,大肠埃希菌受头孢西丁的抑制则不能生长。
肺克,产酸克雷伯,大肠埃希菌和奇异变形杆菌的ESBLs的检测
产I型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1)细菌的检测
产I型新德里金属酶实验室诊断包括表型筛查、表型确认和基因确证三个步骤:
(一)表型筛查
在细菌药物敏感性测定中,以美罗培南或亚胺培南纸片法(K-B法)或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法对肠杆菌科细菌产酶情况进行初步筛查,如果达到以下标准,需要进行表型确认。厄他培南特异性较低,不推荐用于筛查试验。
1.K-B法:美罗培南(10μg纸片)或亚胺培南(10μg纸片)抑菌圈直径≤22mm。
2.MIC测定法:美罗培南MIC≥2mg/L;或亚胺培南对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沙门菌属和肠杆菌属MIC≥2mg/L。
(二)表型确认
双纸片协同试验:采用亚胺培南(10μg)、EDTA(1500μg) 两种纸片进行K-B法,两纸片距离10-15mm,在含EDTA纸片方向处,亚胺培南抑菌圈扩大,即可判定产金属酶。
采用亚胺培南(美罗培南)/EDTA复合纸片进行K-B法药敏试验,复合纸片比单药纸片的抑菌圈直径增大值≥5mm;亚胺培南(美罗培南)/EDTA复合E试条协同试验测定MIC,单药与复合制剂的MIC比值≥8,即可判定产金属酶。
(三)基因确证
采用NDM-1的基因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及产物测序,确定菌株是否携带blaNDM-1基因。
各医院对阳性结果须加以复核,同时将菌株送有条件的参考实验室进一步检测确证。
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肠杆菌科细菌(CRE)的检测
氨基苷类高水平耐药肠球菌(HLAR)的检测
耐甲氧西林的金葡菌(MRSA)的检测
耐万古霉素金葡菌(VRSA)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的检测
金葡和CoNS的β-内酰胺酶的检测
那么,什么是多重耐药菌?需要报院感实行隔离有哪些?
多重耐药菌(MDRO)的定义:主要指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的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常见多重耐药如下:(除产ESBL肠杆菌外,其他多重耐药均需要隔离)
◆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
◆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肠杆菌科细菌(CRE),包括:
1.产I型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1)肠杆菌科细菌
2.产碳青霉烯酶(KPC)的肠杆菌科菌
◆多重耐药或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鲍曼不动杆菌(MDR/CR-AB)
◆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
◆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MDR-TB)
◆多重耐药的艰难梭菌(厌氧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