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古今]印度大诗人泰戈尔如是说

曾有记者问印度大诗人泰戈尔,你的特点是什么?泰戈尔回答说:“我的特点就是自相矛盾”,这就是世界的本质。世界之大就是由各种的力交错构成的,在我们的眼中,它很象一堆杂乱无章堆在一起的木材,构成了自己的空间结构,但是它一定有存在的合理性。
面对人类美术史的丰富创造,截然不同的理论和实践,都磨砺出了光彩绚烂的艺术之花。对于能享受这些累累硕果的人来说,怎样才能使它们和谐无碍的共处在一个空间中。此处所说的共处不是指将它们的图象收集到一本书中,也不是要把不同文化类型的作品置于同一间博物馆中。是指能为一种理论空间所诠释,哪怕这种理论相当模糊也好。我个人没有看到过这样的理论空间。同为人类的创造,文化之间却有如此悬殊的差别。真让诗人泰戈尔说中了,自相矛盾具有文化的广泛性,解释是解释不清的,而这种自相矛盾性,在某个时候又被浓缩体现在某个天才身上了。
现代生物学的研究证明,人类源自一个共同的祖先。更有通灵考古学者说,人类共同的母亲——夏娃或言女娲,其遗骨还被埋在非洲中部的某棵树下。这使我的想象具体化了,一个生命的母亲消亡了,她把生命的基因传了下去。现在全球几十亿人都源自当初的两个人,是他们的媾合才启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汇成一个旋涡,而且是一个越来越大的旋涡,这就是一幅活的中国太极图。我们在书本上看到的太极图是图式化了的太极图,已经隐去很多个别性的东西,历史的复杂性在我们眼中,更犹如一堆无序摆放的木材,其实太极图就是那个立体的旋涡,把这纷纭的文化现象归入生命的本源,当更为恰当。
所以,我们可以把常说及的“艺术的生命”,称为“生命的艺术”或者说生命的艺术表现形式,它的目的是为人的生命意识状态服务的,可以由两个方面构成一个封闭的环:(1)体现人作为万物之灵的崛起,要抗衡自然,昂首于其它生灵之上的心态。如古埃及的巨大金字塔、亚述人的法典、中国秦代人异乎寻常的统一规划、玛雅人高超的城市建筑与天文学知识、特别是当代的摩天大厦,更反映了人类自身要从自然中获取对权势的欲望。忽然我想到一个幼稚的比喻,人类是否天天在想,我要比白蚁堆建的更高。人类天性中就有这样幼稚的成分。(2)人以自己的自觉意识做回归自然的努力。人类也是早熟的生物,一旦它有了自我意识的萌芽,就努力与自然融为一体,从某个角度看,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即是这一思想的表现形式。又如后来由印度次大陆起源的佛教教义、中国的道家思想,发展到我们当代如火如荼的环境保护意识。至此,前面提到的两点归纳,在这里似乎有了某种默契的结合。
我们中国有一则“以子之矛击子之盾”的寓言故事,其中的哲理,一定是艺术家们激发力量寻觅灵感的好方法。大诗人泰戈尔的自相矛盾说,最起码使本文的作者得到这一见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