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充口腹 日月丽肝肠 ——《屈大均诗词编年校笺》出版
【按语】由上海古籍出版社精心打造的《屈大均诗词编年校笺》一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丛书”之一种,煌煌五册隆重问世。《屈大均诗词编年笺校》一书,原由中山大学出版社于2000年出版。此次对原书作了大量全面的修订,并标专名线,由上海古籍出版社精审细校后,以崭新的面貌跟读者见面,更名为《屈大均诗词编年校笺》,篇幅也由原来的两册,变成了现在的五册。本书整理者,著名诗人学者陈永正先生在修订后记里提到:“本人在教学和研究过程中,发现一些笺校上的疏漏和错误,也发现一些新的资料,亦认为有必要再作补订。当年参与笺校工作的同事,或年事已高,或已调动,均表示不再参与此事,修订工作只得由本人独力进行。……本人在此基础上校定全书,然后对笺释及编年部分作了相当数量的补充和订正。”《屈大均诗词编年校笺》的出版,堪称诗学界的一大盛事。
屈大均的诗歌,在当时颇负盛名,清人毛奇龄称其“廓然于天地之间,独抒颢气”。“超然独行,当世罕俦”。(《道援堂集序一》)王煐又云:“翁山之诗,如万壑奔涛,一泻千里,放而不息,流而不竭。”(《岭南三大家诗选序》)钱谦益、朱彝尊、王士禛等名家都对屈诗给以很高的评价。大均曾自负地说:“余以易为诗,颠倒日月,鼓舞风雷,奔五岳而走四渎,使天下万物皆听命于吾笔端。神化其情,鬼变其状,神出于无声,鬼入于无臭,以与造化者游于不测,其才化,学亦与之俱化。”(《六莹堂诗集序》)他的诗纵横恣肆,笔力矫健、气韵沉雄,寄托深远,如五古《咏怀》、《鸿鹄何苍茫》通过景物、声响以及一些象征性的意象,把一派静谧、神秘的气氛烘托出来,抒发其匡复无成、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七古《南海神祠古木棉花歌》运用比喻的手法,真切生动地描绘了木棉花盛开时的壮丽景象,带有浪漫主义色彩。七律《望云州》则是作者于1886年带着失望、惆怅的心情凭吊长城古塞写下的,在苍凉沉郁之中透出一股雄深刚健的气概。其诗各体俱佳,尤以五律为特出,如《鲁连台》一诗:
一笑无秦帝,飘然向澥东。
谁能排大难,不屑计奇功。
古戍三秋雁,高台万木风。
从来天下士,只在布衣中。
这首诗作于1658年,时值作者离开广东北游,行至山东茌平县,登鲁连台旧址,不禁对鲁仲连建立的勋业产生深深的敬慕之情。此诗雄健豪迈,气势纵横,内容和形式都达到高度的统一,因而称颂一时。大均的诗歌,风格多样。其清幽雅澹的五律,尤得唐人神髓。如《摄山秋夕作》:
秋林无静树,叶落鸟频惊。
一夜疑风雨,不知山月生。
松门开积翠,潭影入空明。
渐觉天鸡晓,披衣念远征。
此外如《秣陵》、《江皋》等,都是脍炙人口的诗作。大均的诗论,多散见于序、跋和书翰中,而以《西蜀费锡璜数枉书来自称私淑弟子赋以答之》四绝句较为集中地体现了他对诗歌的艺术见解:
诗歌岂敢作人师,私淑如君乃不疑。
风雅只今谁丽则,不才多祖楚骚辞。
古诗源向汉京寻,十九情同三百深。
唱叹泠然清庙瑟,朱弦疏越有遗音。
少陵家学本昭明,文选教儿最老成。
君向八朝中取法,休裁伪体逐时名。
开元大历十余公,总在高才变化中。
谁复光芒真万丈,谪仙犹让浣花翁。
四绝句作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大均已经六十六岁,翌年,病逝于广州。可以说,四绝句是作者毕生从事诗歌创作的经验总结。第一首表示要继承屈原的传统。大均以屈原后裔自居,他主张学习屈原,一则楚骚上承风雅,二则屈原有着强烈的爱国精神,而后者更是大均引以为自豪的。他许多诗篇都采用楚辞中比兴讽喻的手法,如《有所思》、《美女篇》、《有赠》等。第二首赞美汉诗。他认为《古诗十九首》可以与《诗经》媲美,是古诗的本源,要认真学习。第三首是说提高诗的艺术技巧,杜甫在《宗武生日》诗中云“熟读《文选》理”,就是教导他的儿子要领会《文选》中的精髓,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技巧:叫人学习前贤的创作方法,而不要将其别为“伪体”以投向时尚,学习《文选》,效法前贤的目的是加强技巧的修养。第四首是学习杜甫,以杜甫为榜样。在开元、大历间的诗人中,以李白和杜甫最为突出,作者强调学习杜甫是因为杜甫的诗歌在反映现实、揭露黑暗方面更为深刻,作者那些反映民生疾苦的诗篇,确实是继承了杜甫的精神。陈融《颙园诗话》说:“翁山之《猛虎行》、《橐驼行》,几可置之少陵集中。”作者对李白也是非常倾服的,他说过:“仆平生好嗜太白,以太白为师。熏以水沈之香,浣以荼蘼之露,而后敢开卷帙。三十年来,非太白不存乎耳目,非太白不留于心思。见于羹墙,形诸梦寐,故所为诗,多有似太白。”(《复石濂书》)大均对李白备极推崇,他的诗歌继承了李白的浪漫精神而又紧紧地与现实结合在一起,描写现实,反映现实,把二者熔铸在一起,自成面目。
屈大均的词也别具面貌,是明末清初岭南词坛上的一颗辉煌的巨星。他身世奇特,曾投身抗清斗争,失败后削发为僧,中年还俗,北走中原、边塞,联络各地志士,力图恢复。在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爱国词作。屈大均词,当为有明一代之殿军,其比兴要眇之旨,实与屈原为近。无论其思想内容与艺术上的成就,均超过同时中原、江左的词人。可惜他的集子在清代曾被列为禁书,未得广为流传。王昶《明词综》所录七首,亦非屈词中最优秀之作,未能代表其主要风格。
屈大均生长于明清鼎革之际,目睹当时社会变乱,故其词多悲慨之音。早年之作,奇情郁勃,表现了词人反抗民族征服、坚持对敌斗争的决心;也流露出对抗清事业屡经挫折、壮志虽酬的苦闷。如《念奴娇·秣陵吊古》:
萧条如此,更何须、苦忆江南佳丽。花柳何曾迷六代,只为春光能醉。玉笛风朝,金笳霜夕,吹得天憔悴。秦淮波浅,忍含如许清泪。 任尔燕子无情,飞归旧国,又怎忘兴替。虎踞龙蟠那得久,莫又苍苍王气。灵谷梅花,蒋山松树,未识何年岁。石人犹在,问君多少能记。
此词为屈大均在1659年北游暂居南京时作。昔日富庶繁华城市,饱经战乱,只余得一片断井颓垣,词人感怆无限,赋此以记。词云吊古,实是伤今。感情激越,荡气回肠,通过对秣陵往事的追怀,抒发了对故国兴亡的深沉感愤。次年,大均复游扬州,追思南明往事,黯然赋《扬州慢》词:
萤苑烟寒,雁池霜老,一秋懒吊隋宫。念梅花小岭,有碧血犹红。自元老、金陵不救,六朝春色,都入回中。剩无情、垂柳依依,犹弄东风。 君臣一掷,蚤知他、孤注江东。恨燕子新笺,牟尼旧合,歌曲难终。二十四桥如叶,笳声苦、卷去匆匆。问雷塘磷火,光含多少英雄。
扬州地处长江北岸,扼守通向南京的门户。弘光年间,史可法督师驻守扬州。清兵攻城,扬州军民奋起抵抗,城破后,清兵屠城,惨杀群众数十万,扬州成了一片废墟。本词追怀史可法的殉难,指责了南明君臣的腐败无能,控诉敌人对扬州城的蹂躏。怆怀故国,哀悼英雄,表现了一位志士深切的爱国之情。
屈大均中年时北走秦、赵、燕、代,至塞外苦寒之区,这期间所写的词,充满着身世飘泊、壮志难酬的哀感:
恨沙蓬、偏随人转,更怜雾柳难青。问征鸿南向,几时暖、返龙庭。正有无边烟雪,与鲜飙千里,送度长城。向并门少待、白首牧抵人,正海上、手携李卿。 秋声。宿定还惊。愁里月、不分明。又哀笳四起,衣砧断续,终夜伤情。跨羊小儿争射,恁能到、白苹汀。尽长天、遍排人字,逆风飞去,毛羽随处飘零。书寄未成。(《紫萸香慢· 送雁》)
叶恭绰《广箧中词》评曰:“声情激楚,喷薄而出。”此词可称屈氏代表作。以归雁自喻,人中有物,物中有人,比兴遥深,余韵无限。其词亦声厉而情哀,明季诸家中,实无与伦比者。上片写北国严酷的环境,朔风千里,烟雪无边,结以苏武作衬,语更沉痛深厚。下片写北雁南飞时的艰险。“跨羊小儿争射”六字,字字血泪;“逆风”二语,怨极恨极,是翁山当时心境。
大均晚年,蛰居广东,尽管壮志成虚,恢复无望,但国亡家破的深痛巨创,依然留在心中,他凄婉欲绝地悲叹:
绕阑干几曲,记龙驭、此淹留。剩鳷鹊恩晖,芙蓉御气,掩映飞楼。飕飕。冷飞乱叶,似乌号、哀痛惨高秋。多谢宫鸦太苦,土花衔作珠丘。 梧州,更有灞园愁。西望少松楸。未委何年月,玉鱼自出,金雁人收。啾啾,岭猿个个,抱冬青、泪断郁江流。寄语樵苏踯躅,磨刀忍向铜沟。(《木兰花慢》)
词人以一位遗民的身分,抒发了对故国故君的伤悼之情。词中还有作者自注:“梧州有端皇帝兴陵。”端皇帝,即永历之父桂王朱常瀛,被追尊为兴宗端皇帝。1646年,李成栋在广东投明后,复迎永历于肇庆,以端州郡署为行宫。本词由端州而想及梧州,由永历而想及端王,用了帝舜“珠丘”、宋陵“冬青”、汉武茂陵“磨刀”及“玉鱼”、“金雁”等有关帝王的典故,揭露敌人侵辱陵寝的罪行,抒发亡国遗民的悲愤。屈大均词在艺术上达到很高的境界。善用比兴,言近旨远。张德瀛《词征》云:“屈翁山词,有《九歌》、《九辩》遗旨,故以‘骚屑’名篇,观其《潼关感旧》、《榆林镇吊诸忠烈》诸阕,激昂慷慨,如蒯通读《乐毅传》而涕泣,其遇亦可悲矣。”况周颐《蕙风词话》尤推重其《梦江南·落叶》词,词云:
悲落叶,叶落落当春。岁岁叶飞还有叶,年年人去更无人。红带泪痕新。
悲落叶,叶落绝归期。纵使归来花满树,新枝不是旧时枝。且逐水流迟。
首章“落当春”三字怨极。叶当秋始落,此在春日生发之时而落,故更觉可悲。明亡于三月,南明绍武政权亦亡于正月,皆当春令,故词中以当春落叶设喻。“叶飞有叶”,尚有所冀;“人去无人”,则成绝望了。时南明桂王政权亦已覆灭,故悲感如此。次章“绝归期”三字,与首章“人去更无人”相呼应。以“新枝”之花喻清朝,表明自己不愿与清政权合作的态度。末句一“迟”字,有依依不忍之意,含思凄婉。况周颐评云:“末五字含有无限凄婉,令人不忍寻味,却又不容已于寻味。”
对屈大均的词,近人评价甚高。朱祖谋题其词集云:“湘真老,断代殿朱明。不信明珠生海峤,江南哀怨总难平。愁绝庾兰成。”(《望江南》)湘真老,指陈子龙。朱氏以湘真词为明词之殿军,而以屈氏冠诸所举清名家之首,以明珠作喻,并以庾信相比,可谓推挹之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