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 花鸟意象 胜迹金陵——浅谈画家孙元亮

《格冠之春》

花鸟意象 胜迹金陵

—— 浅谈画家孙元亮

文 | 黄厚石

孙元亮

孙元亮,1947年2月出生于南京,毕业于南京教育学院美术系。曾任《花鸟画研究》杂志主编,现任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顾问、江苏省美术家理论委员会顾问、江苏省格冠美术馆名誉馆长。编著省文联《花鸟画考级教材》一书。其著述曾发表于报刊和论文集,作品被多家国家美术馆收藏。他属于内外兼修的学者型画家。

《天香》

孙元亮长期从事美术教育、美术创作及美术理论研究。在其五十余年的艺术生涯中,有幸拜杨建候教授和赵良翰先生为师,通过这种一脉相承的学习,他不断在博大精深的中西绘画艺术中汲取营养。对儒、释、道传统文化和西方人文主义的广泛涉猎、对大自然和生活的不断地感悟,打造出他个性化的绘画语言、作品风格和艺术境界。孙元亮对自己的艺术要求极严,每画初成便接着自我批判,以期不断地突破自我,进入更高的艺术境界,不求一时之名利,但求作品内在价值的永恒。面对当前艺坛之浮躁,市场经济之诱惑,他能不改初衷、我行我素,存高远之志向,如野鹤闲云般悠游艺海。

《戏水》

孙元亮曾废画三千、九易其稿,以白描手法创作十六米长卷《秦淮胜迹图》。赵朴初、启功先生为其题写画名,亚明先生在跋文中盛赞其为“近代江南难得精品”。《秦淮胜迹图》长卷被苏州刺绣博物馆制成绣品赴法国展出并获金奖,并于2010年成为上海世博会唯一批准的特许艺术珍品高仿全球发行。2015年,《秦淮胜迹图》局部被制成大型青铜浮雕,置放于南京牛首山佛顶宫入口处。2019年,南京秦淮河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斥资将《秦淮胜迹图》做成140米长、3.2米高的金属雕刻壁画,安置于集庆门凤台路段秦淮河边。

《秋韵》

孙元亮认为,写意花鸟画不是在画标本,而是借花鸟之形来寄托作者之情,以创造作者独有的意象。所以他作画强调以情挥笔、以书入画、骨法用笔、物我合一。他追求由线条的粗细、长短、疏密、聚散产生的节奏美感,以及由墨色的干湿浓淡变化产生的韵律美感。在构图的置阵布势中注重主势、辅势和破势的相生相克、相辅相成。其作画用色不多,注意营造画面的主色调。笔舞墨吟、气韵生动,远观有势,近看有质。如孔雀虽为人所爱,但许多画家只解其形,表现那美丽的羽毛和色彩,将孔雀画得五光十色、富贵艳丽。而孙元亮笔下的孔雀意象自然、超凡脱俗,一派绅士风度。他画的花卉鸟禽、树石山泉,无一不体现人格化的自然美和蓬勃的自然生机。为此,南京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周积寅先生评论孙元亮的作品为“格调高雅,书卷气足”。

(作者系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学博士,南京艺术学院教授)

《南国春色》

《高洁图》

跨世纪的历史风俗画精品

—— 孙元亮《秦淮胜迹图》评析

文 | 马鸿增

昔有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写成《金陵十二钗》(《红楼梦》);今有孙元亮历时十载,重画五、六遍,创作《秦淮胜迹图》。早在1989年,我就应邀去南京市政协观摩《秦淮胜迹图》的初稿,当时即被其精神所感动。而今展现的第五稿,长达17米,人物2600余,纯用白描手法,这几项堪称中国历史风俗画之最:百里秦淮,浓缩着“十代故都”南京的文明史。画卷艺术地再现了古代南京的社会生活、自然风光和历史胜迹,集人物、山水、建筑、历史、文学、民俗学于一体,在二十世纪之末,填补了美术史上的一个空白。

我想着重从民俗学的角度评析其成就。为了准确地表现历史景观,孙元亮研经读史,南游北征,凡有关秦淮之前朝建筑、服饰、歌咏、无不搜求观览;州府县志、图考广记、野史夜谈以及大量报刊资料,无不购藏细阅;清代(金陵四十八景),历代风俗画图卷、《中国古代建筑史)、《红楼 梦》、《儒林外史》……都成为他学习和参考的珍贵信息库:他对秦淮历史风俗文化达到了如指掌的程度。中华文化,包含着下层民俗民风与上层儒、道、释文化这两个层面。为了艺术地而不是图解式地予以展现,孙元亮匠心独运,惨淡经营,构图布局跌宕起伏,时间空间打破限制,以坚挺细劲的线条,勾勒出各式各样的人物场景,展开无比丰富壮阔的历史画面,巧妙地将四时之景:民俗民情及儒释道文化融为一沪,实现了情、景、境、理的和谐统一。

全画可分为三大部分,既是秦淮流程,又是艺术节奏。第一部分由石臼湖、胭脂河、天生桥至方山、东山、通济门;描绘的是乡村春色,农舍散怖,牧牛下地,农夫插秧,山间行旅,渔舟唱晚,学童嬉戏等,可谓起于平淡,渐入繁华。

第二部分是城中十里秦淮,重点所在,由河房画舫,夫子庙建筑群、商业街三个段落组成,此段起首于上水门。大中桥历历在目,游人渐多,河边垂钓,游船始荡,夏日融融之色。进人河房画舫区,各式建筑齐备:宫廷式的水榭、带风火墙的水厅,普通的河房,房脚或石、或砖、或木桩、房顶或全瓦、或半瓦、或铺草;舟船大小分五等,楼船中有吹箫弄笛弹琵琶者,有饮酒歌唱吟诗文者。桃叶渡口舟如织,王献之似在其中;淮清桥畔聚文士,吴敬梓仿佛可见;河房人众影迷离,观景下棋作女红,舞蹈奏乐听说书,写字作画读诗文,李香君、柳敬亭呼之欲出。

孔庙广场豁然,照壁、泮池、得月台、魁光阁、聚星亭——入画。文德桥上人流攒动、商旅熙攘、官员出巡,鸣锣开道,驻足围观,凭栏远眺,随人流穿过牌坊,入孔庙,只见大成殿香烟缭绕,古柏参天,一群衣冠楚楚者正躬身祭孔;明德堂内耆儒讲经,尊经阁上,学子批览古今典籍;贡院考棚正进行秋季考试。整个孔庙浸透着儒家的文化气息。

接着画家又带领观众漫步市肆,只见商铺林立,货物丰盈,车马塞道,行人接踵,三百六十行尽在其中,百姓众生像千姿百态,反映了秦淮商业文化的繁华魅力。再往后,步人元宵灯节高潮。各式灯柱高悬,壮丽的“鳌山”矗立大功坊前,游人川流不息,锣鼓喧天,鞭炮轰鸣,鱼龙纷沓,观者如云。入夜,火龙蜿蜒,将桥头、歌楼、廊榭照耀得如同白昼;灯船、官船、民船在河中交相吹打奏乐,彻夜不绝,不枉古人“秦淮灯火甲天下”之誉。

高潮过后,是全画的第三部分。聚宝门(中华门)岿然耸立,小市民们在其上作“正月十六走百病”之风俗。聚宝城下,长干桥上,商旅熙攘,车水马龙,外秦淮河船只运输忙。穿长干里,上雨花台,见法师讲经,大报恩寺信士云集,百尺疏璃塔高耸人云。尾声处,石头城下,秦淮入江,洲分二水,江天寥阔,孤帆远去,芦荡萧萧,一片空寂,与卷首的平淡遥相呼应。

《秦淮胜迹图》从表面看是一幅民俗风情之作,可是细读之下儒家可从中体味“中和之美”,道家可读出“阴阳消长,自然变化”之道,佛家则可悟出“缘起性空”之禅机。因此使作品具有丰富地中华文化内蕴,这正是作者的良苦用心所在。

读罢《秦淮胜迹图》长卷,感慨万端。《清明上河图》、《姑苏繁华图》等传世名作,工程浩大,旷日持久,皆为当时国家画院所为。孙元亮一介书生,在秦淮河重建工程开始之际,立下宏愿:用画笔为百里秦淮立传,宣传中华文化。为了完成这项极为艰巨的文化工程,他寒窗十余载,积稿盈筐,废寝忘食,得传统之内蕴,悟造化之情神,终成跨世纪之历史风俗画精品。其意义不仅为南京百里秦淮之历史景观立传,而且作为当代南京旅游文化增添了一件标志性的艺术作品,对于今人及后人研究金陵民风民俗甚至规划城市建设,都具有不可忽视的借鉴价值。这一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被越来越多的人士所认识。不妨可以说,《清明上河图》今天的待遇也许就是《秦淮胜迹图》的明天。

(作者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原副主任,原江苏省美术馆研究员、副馆长)

⇩(请将手机置于横屏欣赏《秦淮胜迹图》长卷)

孙元亮花鸟画作品欣赏

《苍龙抱云》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搏击云天》

《仁者寿》

《绿静春生》

《积健为雄》

《癸日》

《春日喧和》

《独立寒秋》

《雪域圣牛》

《神犬无敌》

《啸雨吟风千年春》

《清极不畏寒》

《案头清供》

《农邨风味》

《古梅逢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