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似茧将人裹,不信前头有路行。

青山似茧将人裹,不信前头有路行。

出处:清代性灵派诗人袁枚的作品《山行杂咏》。

山行杂咏

清代:袁枚

十里崎岖半里平,一峰才送一峰迎。

青山似茧将人裹,不信前头有路行。

袁枚是清朝众多诗人中最有才情的一位,他除了是一位了不起的诗人和文学家之外,还是一位美食家,这一点他与苏轼还有几分相似;一部《随园食单》搜罗了好几百种美食的做法,直到今天这部经典的著作,那也是为很多名厨提供了参考作用。不过说起袁枚除了还要数的诗最为有趣,一些作品看似很普通,不过却又是充满了诗情画意,虽然只是那么信手拈来,淡淡着笔,读来又是朗朗上口,从而成为家喻户晓的名篇佳作。

清朝的诗人的作品已经是近乎于白话文,不会引用太多的典故,自然也就比较好理解,尽管这一时期的诗歌被后世很多的评论家认为失去了韵味,不过袁枚的很多作品又是别具一格,有一些还收录进了小学的课本里,例如《所见》就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首诗,它经常出现在小学课本里,成为了大家最为熟悉的一首古诗。

袁枚的诗虽然没有高超的表现手法,但写得却又是极富诗意,只是那么寥寥数语,便是能够把一件普通的事物写得活灵活现,这也正是袁枚最具有特色的一个地方。再例如这首《山行杂咏》,同样也是一首难得的佳作,通篇也是那么信手拈来,但却依旧充满了诗情画意,所以这样的作品,也最具有独特的性,人们一读便能够记住。

《山行杂咏》

清代:袁枚

十里崎岖半里平,一峰才送一峰迎。

青山似茧将人裹,不信前头有路行。

袁枚写这首诗时正是独自出门游玩,见到了山中秀丽的景色,于是有感而发,从而创作出了这么一首有趣的诗。这样的诗作可能在唐朝和宋朝很多,不过在清朝却又是不多见,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八个字,却是美得犹如一幅淡淡的山水画卷,这样的作品也最是令人惊叹,所以也是最为值得我们细细去品读,只要读懂了,也就了解了诗人独特的才情,以及对于现实生活细腻的观察。

第一二句就直入主题写到了山中的情形,写得很是有生动有趣,只是那么一笔而过,却又是充满了诗意,“十里崎岖半里平,一峰才送一峰迎。”,眼前这大山横亘的路前方,十里地都是弯弯曲曲陡峭的山路,道路十分难走,只有那半里平地还能够让人行走,大部分都无法行走,过一峰之后,又迎来了一峰,山一直横亘在前面,怎么也走不完。这两句完全是写了山中的情形,虽然只是那么信手拈来,却又是写得极为细腻。

第三四句又是使用了比喻的手法,这样的一种描写也令此诗更具有感染力,也更加的唯美,“青山似茧将人裹,不信前头有路行。”,这眼前的大山,它就像是蝉茧,一直把人包围在了其中,你是怎么走也走不出去,可是等你走了一段路之后,又突然发现前面还有一条路可走。最后这一句让人有一种恍然大悟之感,同时也是充满了哲理,告诉了世人,一个人只要坚持下去,那么一定能够寻找到那条通往成功的路。

袁枚的很多诗都是充满了哲理,而在这首《山行杂咏》中,诗人正是以一种极为细腻的笔触,不仅描写了山中的美景,以及自己所见之物,同时也正是通过山中的风景,以此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的理解,这也正是此诗最具有魅力的一个地方,而我们从这么一小短简的诗作中,那也是最是能够学到东西,也能够明白很多的大道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