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衢州,人们有两百万种活法,
两种泥土颜色,
稻黄,橘红。
千里岗与仙霞岭绿脊葳蕤,四省血脉穿行衢江。
江郎山,三根铜骨头撑起半壁天空。
烂柯的空腔子,亿万柑橘跳动
野火把的小心脏。
在衢州,妖怪出没,神仙游荡,
前朝铁城破碎,现世霓虹点燃。
道士,和尚,牧师,商贾,黎民,
他们食红辣,饮绿茶,共酌白的红的黄的酒,
佐以兔头、鸭头、鱼头、鸭掌。
在衢州,我有三个亲人埋在土里。
我的亲人越来越少。
在衢州,我们有两种死法,
一种生老病死。一种未知生,焉知死。
这首诗的名词很密集,以“在衢州,人们有两百万种活法”起句,对衢州的风物进行了高度概括,自然地理的“两种泥土颜色,/稻黄,橘红。”和宏观视野下的“千里岗与仙霞岭绿脊葳蕤,四省血脉穿行衢江。”,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从诗篇的行文逻辑来看,作者希望读者联想到,两百万人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中有丰富的人生。衢州人的活法跨越古今,“前朝铁城破碎,现世霓虹点燃。”“ 妖怪出没,神仙游荡。”有魔幻的色彩,“道士,和尚,牧师,商贾,黎民”来来往往,而人们的活法也落实到了具体的“他们食红辣,饮绿茶,共酌白的红的黄的酒”,一地人有一地人的饮食文化。这两个段落概括性高,但因为地域性意象过于密集,也有失于抽象,有碍不熟悉衢州的读者去细读,类似于“四省血脉穿行衢江。”这样的句子,“四省”对读者来说信息量是不到位的。作为评论者,我初读“烂柯的空腔子”并无印象,细读时百度了一下,作者说的可能是《述异记》中的烂柯人,这个典故的运用,增加了诗的时空厚度和人文含量,但对普通读者来说,这样的典故运用应该加个注释,或者在诗中有更多信息提供给读者。第三段从宏阔地写衢州的地与人收缩到“我有三个亲人埋在土里。”,以少数人的死和起句“两百万种活法”对比,读来有沉重苍凉之感。最后一段,作者在文面上总结了衢州人有两种死法,将两种死法和两百万种活法再次进行了对比,但实际上,这首诗在结句上没有回答问题,而是重新温习了古老的问题:未知生,焉知死?
三衢阿剑,浙江省作协会员,诗歌小说散文作品散见各刊。有诗合集《无见地》。
夏吟,云南昭通学院中文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首届全国十佳教师作家,有诗文发表于《诗刊》《十月》《当代》等,有专辑《冰雪魂灵》《一滴血的温度》《感动的天空》等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