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藏汉玺印二十四绝品!
汉印书体由秦“摹印篆”约定俗成,成为专用化的书体,书风较一般使用的篆书更为平正端方。秦、汉定制“摹印”为专用书体之一,以适应印章的特殊形式。这一书体沿用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但是西晋以后书写渐趋草率,其程度与时代推延大致可成正比。
银龟纽“琅邪相印章”
银龟纽“琅邪相印章”,印面2.2×2.6cm,印台厚1.3cm
印银铸,方形,龟纽。印文为汉篆字体,白文,五字三竖行排列,右上起顺读“琅邪相印章”。印台较厚,龟纽覆圆甲,上施环级,龟首前伸,“相”字“目”旁上加一短竖划,为东汉时印文特点。
此印银质龟纽,与史籍所记之汉官印制相合,为东汉时王国官印。东汉时琅邪国为刘京封国,此印即刘京一系琅邪国之物。
铜鼻纽“蠡吾国相”印
铜鼻纽“蠡吾国相”印,印面2.4×2.4cm,通高2.3cm
印铜铸,方形,鼻纽。印文为汉篆字体,白文,两横行排列,右上起横读“蠡吾国相”四字。“相”为汉朝诸王国行政长官名。此为东汉时侯国官印
铜鼻纽“池阳家丞”印
铜鼻纽“池阳家丞”印,印面2.5×2.5cm,通高2.5cm
印铜铸,方形,鼻纽。印文为汉篆字体,白文,右上起顺读“池阳家丞”四字,印文方正挺拔,充满印面。此为东汉时侯国官印。
铜鼻纽“东郡守丞”印
铜鼻纽“东郡守丞”印,印面2.4×2.4cm,通高2.1cm
印铜铸,方形,鼻纽。印文为汉篆字体,白文,两竖行排列,右上起顺读“东郡守丞”四字。印文字体笔划较粗壮平直,“丞”字末笔作一横笔,两端不上翘,为东汉印文笔势特点。此为东汉时郡官印。
铜鼻纽“吴房长印”
铜鼻纽“吴房长印”,印面2.3×2.3cm,通高2.4cm
印铜铸,方形,鼻纽。印文汉篆字体,白文,两竖行排列,右上起顺读“吴房长印”四字。
印文中“长”系指县主官。《汉书·百官公卿表》记“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减万户为长,秩五百石至三百石”。此为东汉时县官印。
铜鼻纽“内黄令印”
铜鼻纽“内黄令印”,印面2.4×2.4cm,通高2.5cm
印铜铸,方形,鼻纽。印文为汉篆字体,白文,两竖行排列,右上起顺读“内黄令印”四字。此为东汉时县官印。
铜鼻纽“军都左尉”印
铜鼻纽“军都左尉”印,印面2.3×2.4cm,通高2.4cm
印铜铸,方形,鼻纽。印文为汉篆字体,白文,两竖行排列,右上起顺读“军都左尉”四字。此为东汉时官印。
铜鼻纽“薛令之印”
铜鼻纽“薛令之印”,印面2.2×2.2cm,通高2.4cm
印铜铸,方形,鼻纽。印文为汉篆字体,白文,两竖行排列,右上起顺读“薛令之印”四字。
薛为县名,《汉书·地理志·鲁国下》:“薛,夏车正奚仲所国,后迁于邳,汤相仲虺居之。”又《续汉书·郡国志·鲁国下》:“薛,本国,六国时曰徐州。”此为东汉时官印。
铜瓦纽“征羌国丞”印
铜瓦纽“征羌国丞”印,印面2.2×2.2cm,通高1.7cm
印铜铸,方形,瓦纽。印文为汉篆字体,白文,两竖行排列,右上起顺读“征羌国丞”四字。此为东汉时侯国官印。
铜鼻纽“隃麋侯相”印
铜鼻纽“隃麋侯相”印,印面2.5×2.5cm,通高2.5cm
印铜铸,方形,鼻纽。印文为汉篆字体,白文,两竖行排列,右上起顺读“隃麋侯相”四字。此为东汉时侯国官印。
铜驼钮“汉卢水仟长”印
铜驼钮“汉卢水仟长”印,东汉,印面2.3×2.3cm,通高2.2cm
印铜铸,驼钮。印文为汉篆字体,白文,右上起顺读。印文内容结构为“汉┼族名┼官名”,这是此类官印的定式之一,首署“汉”字是出于政治需要。
仟长是汉政权袭用匈奴及西域各民族的职官名称,此类情况亦多见于其它少数民族官印中。印文保留着典型的汉篆字体,驼钮也是东汉以后此类官印的固定钮式之一。此印即东汉政权颁赐给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卢水胡人的官印。
青玉鼻钮“妾徼”印
青玉鼻钮“妾徼”印,东汉,印面2.1×2.1cm,通高1.4cm
此为东汉私印,青玉质,琢造,鼻钮。印文字体为汉篆,白文,右起横读“妾徼”,二字并列,其篆法尚精,而布局稍散。印台四垂直面各有一组减地凸起的窃曲纹饰,台面向上敛成斜坡状,并微有下凹成弧形,其上布满阴琢的雷纹。印体土沁,满布斑点,斑色如干叶之黄。
在两汉姓名私印中,女史佩印时有所见,以铜铸印居多,玉琢印少见。铜铸者多为两面印,一面铸其本人姓名,另一面铸称“妾某”。玉质女史佩印目前仅见印面琢治“妾某”二字者。
青玉鼻钮“杜元”印
青玉鼻钮“杜元”印,东汉,印面2.3×2.3cm,通高1.5cm
此为东汉私印,印青玉质,琢造,鼻钮。印文字体为汉篆,白文,右起横读“杜元”,两字并列。“杜”字的“木”字偏旁上横笔直接转折,下横笔转折似圆肩,此印文具有直接书写文字的笔意,“元”字则是小篆的标准字体。此印玉色黄而闪青,土沁黄斑如枯叶覆地。
青玉鼻钮“王尊”印
青玉鼻钮“王尊”印,东汉,印面2.4×2.4cm,通高1.9cm
此为东汉私印,青玉质,琢造,鼻钮。印文字体为篆书,白文,右起横读“王尊”,两字并列,所占印面不等,明显地考虑到入印文字的具体结构。印玉色淡青,内含隐现的片片白色,如云布天空,印身两侧有黄色带状相连,浮于本色之上,似凝似行。
汉印文字绝大多数以小篆书体为基础,由于是铸造、凿刻或琢造而成,入印后的字体风格与直接书写有所不同,故又特称之为“汉篆”,这在两汉其它铭刻文字中也多有表现。此印印文笔道纤细圆转,伸展舒缓,如直接书写一般,笔意表现强烈。
白玉鼻钮“郭徹”印
白玉鼻钮“郭徹”印,东汉,印面1.9×1.9cm,通高1.3cm
印白玉质,琢造,鼻钮。印文字体为汉篆,白文,右起横读“郭徹”二字。二字为标准汉印篆法,印面布局极具法度。
此为东汉私印。汉代玉印与同时代的铜铸印因工艺不同,其印文一般可通过拓本得以辨别,而“郭徹”玉印文字却与铸造印的文字风格相似。此印玉质总体清透,光泽温润,旧时有人称其“较羊脂白微青”,“白如美人睛”。印台部分横向裂伤有土沁,并一角、一边有伤缺。
此件玉印旧藏陶北溟处,后归焦振青,再归倪玉书,终入藏于故宫博物院。
玉鼻钮“刘憙”印
玉鼻钮“刘憙”印,印面2.1×2.1cm,通高1.3cm
此为东汉私印,玉质,琢造,鼻钮残。印文字体为汉篆,白文,右起横读“刘憙”二字,字口较深而平整。现此印表面原材质之色已不可辨,遍体已沁成骨色,旧称“鸡骨白”,又似浅色蛋皮,但其光泽仍莹莹可鉴,润泽晶莹,使人爱不释手,惟质感略轻。
20世纪40年代初,戴福保由湖南长沙近郊访得此印,一度不敢出示他人,后于前往北平的路上悄悄赠与腻友,并嘱珍藏。此事被吴龙升得知,时值倪玉书正致力于收集古玉印,遂告之此事。倪氏得知后急欲得到此印,恳请戴福保同其友人商量割爱,终了此愿,欣喜若狂,遂称此印不须考证即可定为汉代皇室重物。此印文字极其工整,可作为东汉印之文字的标准。
青玉鼻钮“尹让”印
青玉鼻钮“尹让”印,东汉,印面2.1×2.1cm,通高1.4cm
此为东汉私印,青玉质,琢造,鼻钮。印文字体为汉篆,白文,右起横读“尹让”二字,两字并列。“尹”字上部紧凑,曳笔垂长;“让”字笔画较繁,笔道等距排列,印面布局舒展精神。此印玉色淡青发白,如春水初漾,清莹可观,部分质地微微闪黄,黄如淡色豌豆泥,又如水浅见底,玉色天成,不可多得。
铜兽钮神兽图案印
铜兽钮神兽图案印,东汉,印面直径2.7cm,通高1.5cm
印铜铸,兽钮。印面凹铸图案,表现大小两只神兽。大者人面马身,头顶束双羽,背有翼;小者侧面而立,依恋于大者身前。两兽形像可爱。
《山海经·西山经》记有神兽名为英招,负责掌管槐江之山,“其状马身而人面,虎文而鸟翼,徇于四海,其音如榴”,兼负传达天帝旨命之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