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过年的,哭了一场~
即使生活给了我一地鸡毛
我也要把它扎成漂亮的鸡毛掸子
这是一个超级接地气的公号
文|李清浅
我没想到春节后第一次大哭是因为贾玲。
人到中年,好像很少有啥事儿让你落泪。不是说不会委屈,不会伤心,不会愤怒,而是气归气,但不至于眼泪哗哗地流。
我发现我最近两年落泪,大多因为“艺术”或“文学”感动落泪,看电影或者读小说,因为某个情节产生了共鸣。最近一次哭是因为《山海情》,凌教授要走时,推开门发现站了一院子的人,我鼻子一酸,眼泪便落下来了。
至于工作和生活中郁闷的事儿,有时我选择不在意,有时找人吐吐槽就过去了,绝不至于委屈巴拉落眼泪。
遥想当年,我和老秦吵一架都能气得我眼泪叭叭掉。
所以,这几年到底发生了什么,让我很少为自己哭,而是学会了在别人的故事里淌眼泪?
扯远了,咱们说李焕英。
大美前两天一口气去影院看了四部片子,全部刷完后和我说李焕英最值得去影院看一看。
她说这话时是情人节,我本来打算和老秦一起去看,奈何受情人节影响影票都贼拉贵,为了省点人民币我拖到昨天去看的。
结果老秦说,他不想去。
差点忘了,老秦不看国产片。
于是我便带婆婆和小又去影院看了场电影。
片子真的好,用豆瓣上一句话说,就是笑着笑着,你就感动哭了。尤其贾玲演二人转那段,贾玲有多卖力地演,你就忍不住有多难过。
故事的情节并不复杂。电影的主人公叫贾晓玲,她像极了我们大多数普通的孩子,没啥大出息,别说985、211,连个普通的大学都没考上,为了给妈妈“长脸”,她决定伪造一份儿录取通知书。
结果当场露馅,场面巨尴尬。
晓玲原以为妈妈会生气,没想到妈妈不但不生气,还坚信女儿肯定会有出息,因为妈妈三观超正,她虽然也会和老姐妹们攀比,炫耀女儿多孝顺,可是她想要的,仅仅是女儿健康快乐就好。
这时妈妈突发车祸,陷入昏迷,悲痛欲绝的晓玲发现自己穿越了,穿越到1981年,妈妈尚未结婚,自己还没出生的时候。
尽管穿越的桥段很老套,但是,片子最可贵的地方在于感情非常真挚。
我觉得它之所以感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贾玲在诉说自己对妈妈的感情,那种恨不得重来一次的遗憾,无比真诚。
贾玲的妈妈不到五十岁就去世了,走得非常突然,这一直是贾玲心中的一大遗憾。
我印象最深的是李焕英的笑,特别爽朗,带着股东北大妞儿的豪爽,看了孟大明白文章里的留言才知道,片中的厂子在湖北,大家说一口东北话是因为很多职工是从东北调过去的。
李焕英真的太爱笑了,女儿拉粑拉裤子里了,她哈哈大笑;女儿穿着一条撕烂的裤子,她还是哈哈大笑,所以这是后来贾玲性格也这么好的原因吗?
年轻的李焕英也爱笑,乐观,还是排球队队长,“打铁娘子队”这一名称简直优秀啊。
晓玲穿越回去的目的只有一个,让李焕英高兴。
因为晓玲的到来,李焕英变成了全厂第一个买电视机的人,也因为知道参加排球赛会有个“大好事儿”,晓玲一直撺掇妈妈参加排球赛,后来发现“大好事儿”是和当时的高富帅——厂长的儿子相亲,得知厂长的儿子喜欢李焕英后,更是费尽心思,努力撮合妈妈和厂长的儿子。
可以说贾晓玲这么做是冒着极大风险的,而且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宁肯自己不出生(没我啥事儿),不来到人间,也要妈妈更幸福,因为她知道妈妈如果嫁给了厂长的儿子,会更幸福,她会有一个很“优秀”的女儿,从来都是第一名,后来读了美国的U什么大学,学的导演系,月薪八万……
可是她不明白的是,妈妈想要的并不是这些,她反复强调自己的女儿健康快乐就行了, 并不是一句空话。
故事最精彩也最感人的问分在最后一段,我选择不剧透了。
这真是一片很动情的片子,我和婆婆还有小又,三代人同时看的片子,小又可能看了个热闹,但我和婆婆,都被深深地打动了。
真心觉得它值得我们去影院,为它买上一张影票。
PS,大美看完最近的几部贺岁片,她给出的排序是《李焕英》>《刺杀小说家》>《人潮汹涌》>《唐探3》。
也许你已经都刷过这些贺岁片了,如果还没有,仅供参考。
温馨提示,您的假期已经余额不足,去影院看看李焕英吧,一定要带够纸巾。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