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医改看安徽】安徽医改示范点:星火燎原
在十二年的医改历程中,安徽省按照“两包三单六贯通”的建设路径逐步建立起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推动构建分级诊疗、合理诊治和有序就医新秩序。截至2020年,安徽省共有59个县建成紧密型县域医共体124个,覆盖人口近4500万人。
瑶海区:
整合资源确保“四个满意”
2019年年底,安徽省合肥市卫生健康委、市财政局、市医保局出台《关于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两建两改五统筹”建设思路。
合肥市瑶海区政府率先与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签订协议,启动了瑶海区—市二院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建设试点工作,推进优质医疗资源的纵向整合,构建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组建了涵盖区内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城市医联体集团,力求在保持法人地位不变、固定资产不变、政府投入不变、社会职责不变“四个不变”的基础上,实现“四个一体化”,即服务一体化、资源一体化、管理一体化、利益一体化,达到“四方满意”,即群众满意、政府满意、牵头医院满意、基层单位满意,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建设模式。
为促进医疗资源整合,瑶海区启用了“钉钉”APP方便转诊。市二院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转的患者提供一站式转诊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则重点做好向下转诊患者的承接工作,建立信息报告与社区追踪管理制度,根据病情需要将患者纳入到社区住院、访视、康复、随访等相应的管理范畴中。市二院40多位专家、青年骨干、高年资护士及合肥市名医工作室专家定期“下沉”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带教,市二院专家号、住院床位在医联体内统筹使用,并向家庭医生团队倾斜。截至目前,合肥市二院已实现专家基层坐诊共计1416人次,接诊患者9008人次,高年资护士下基层54人次。
为推动医联体服务同质化,瑶海区建立了医联体检验中心、中心药房、SPD耗材中心、远程心电中心、远程影像中心、远程会诊中心等机制,实现了药品耗材统一采购配送,检验检查统一基层价格、双向转诊优先绿色通道、远程医疗服务社区等。在大兴镇、长淮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了分中心,构建起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内急救网络。依托9个工作组,从理念、管理、技术等全方位传、帮、带,变“输血”为“造血”,切实提升基层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濉溪县:
医防融合通“网底”
濉溪县位于安徽省北部,是淮北市唯一市辖县,全县共有374家医疗机构。根据县内医疗机构多而杂的格局,县政府建立起“1 1 1 N”服务模式,组建了163个由县、镇、村医师组成的“1 1 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为进一步推进医防融合,县医管会下设“医共体基本公共卫生管理中心”,由县级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专业人员和县级牵头医院派驻人员构成,协同医共体牵头医院管理医共体基本公共卫生工作。明确包干公共卫生经费总额的5%用于医共体指导开展公共卫生服务所需支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按照5%份额分享包干医保资金结余。
为了做实三级预防,濉溪县医院医共体所有卫生院均成立了慢病科,统一各卫生院与县医院用药目录,依托县医院医共体中心药房,将慢性病常规用药下沉至各镇,方便慢性病患者就近诊治,进一步推动慢性患者日常管理和康复逐步向基层转移。数据显示,2020年,县医院医共体中心药房共向辖区分院配送1115万元药品。
同时,濉溪县着重加强急诊急救体系建设。濉溪县医院向各分院投放救护车15辆,成立8个急救站,建立了濉溪县医院院前院内协同救治平台。借助县域急救转诊体系,当地充分发挥县医院卒中中心、胸痛中心等“五大中心”机制,为急症患者开通急救绿色通道,降低急症患者从发病到得到诊疗的时间间隔,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病残、病死率,将医防融合布入基层网底。根据2021年2月全国脑卒中中心综合600强排名显示,濉溪县排名第七,居安徽省第一位。
为实现医院发展可持续。濉溪县医共体建设制度设计之初便利用医保基金和基本公共卫生经费包干总额预付政策,推进医共体主动开展三级预防,提升辖区居民健康水平,让居民不生病、少生病,得病后能够得到及时救治和康复,从而实现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预防为主医疗卫生工作模式的转变。通过县医院医共体5年多的努力,濉溪县医保基金连续4年实现结余,2017年至2019年分别结余1595.19万元、2658.96万元、851.2万元,2020年结余4334.11万元。
铜陵市:
“小切口”撬动医改“大动作”
为了筑牢基层“网底”,安徽省铜陵市采取的办法是优化家庭签约服务。兼顾签约居民不同需求,将多学科专家纳入家庭医生团队,突出重点人群,以“三人”(老年人、孕产妇、婴幼儿)、“四病”(高血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脑卒中)为重点,为签约居民提供预防、保健、诊疗等全方位签约服务。根据签约居民健康需求,提供特色服务,开发各类适宜特色服务包,实施个性化签约,提升多元化服务水平。
铜陵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深化医联体改革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明确由市长担任组长,统筹研究制定各项改革配套政策措施。在城区、县域、城乡、省域打造4种不同模式、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整合型健康服务网络。
在城区,由市人民医院、市立医院两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领衔建设两个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在县域,由枞阳县、义安区的两家县区人民医院、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为龙头,与乡镇卫生院联动协作,实行纵向技术合作,组建县域医共体;在城乡,由市人民医院、市立医院以技术和管理为纽带,分别跨行政区划与受援县级医院及基层医疗机构组建跨区域医联体;在省域,推动市政府与省立医院合作,以技术、服务、经济、管理等要素为纽带,搭建省立医院与市人民医院、县级医院的三级联动的医疗联合体。同时,结合专科发展特点,市中医院、市妇保院牵头组建市中医专科联盟与市妇幼专科联盟。
据了解,组建医联体后,铜陵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能力与服务量均呈上升趋势,社区机构诊疗病种量不断上升,“六位一体”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基层诊疗量占比逐年上升。以医联体内学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狮子山卫生服务中心、天桥卫生服务站等5家下级机构的数据为例,5家医疗机构2018年至2020年的年总诊疗人次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20%、58.66%、15.47%、12.64%和21.99%,诊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