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日课052丨真正的用人三境界: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

今天是《孟子日课》第52节。欢迎你留言交流。

景子曰:“否,非此之谓也。《礼》曰:'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固将朝也,闻王命而遂不果,宜与夫礼若不相似然。”

曰:“岂谓是与?曾子曰:'晋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乎哉?’夫岂不义而曾子言之?是或一道也。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

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以有为也。

故汤之於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桓公之於管仲,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霸。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

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 (《孟子·公孙丑下04》)

孟子认进谏劝善为敬,而不以趋走承命为礼,认为这才是王师自处之道。景丑却没有领悟孟子的意思,以臣礼责备孟子,认为孟子没有尽到臣子之礼。他说:

《礼经》上说:人子闻父有召命,则唯而不诺;人臣闻君有召命,则不俟驾而行,是急趋君命者,乃礼之当然。

你本来就准备去上朝,可是听到齐王召见,反而不去了。这似乎于礼不合吧。

景丑所言敬下者也;孟子所言敬大者也。孟子说:

原来你说的是这个。闻命则趋,是人臣事君之常礼,而以道自重,乃君子立身之大节。以前曾子曾经说过:

晋楚大国,是我们赶不上的。但他有他的财富,我有我的仁。他有他的爵位,我有我的义。我什么聚德比他少了什么呢?

这些话如果没有到,曾子能说吗?大概是有点道理的。天下所尊的大概有三样:爵位、年齿、道德。朝廷论爵位,乡里论年齿,辅佐君主治理百姓,自然以道德为上。齐王虽然爵位至尊,却不过达尊之一。若论年齿、道德,我有其二,齐王又怎能以爵位来轻视我的年龄和道德呢?

孟子接着说:

大有作为的君主一定有他的不能召唤的臣子;如果有什么事要商量,就亲自到臣子那里去。如果没有尊尚道德、乐行仁政的态度,就不足以有所作为。

孟子的不应召,非妄自尊大,而是认为人君治国之道,在于尊德乐道。自古帝王,想要建太平天下,有为于天下,必须屈己下贤,隆礼待士,欲有所商榷,则必枉枉驾就见。

接着举历史上的故事佐证:

自古大有作为之君,行王道而王者莫如商汤;行霸道而霸者,莫如齐桓公。他们都有不召之臣。伊尹、管仲是也。

商汤对待伊尹,先向伊尹学习,然后以他为臣,于是乎不大费力气而统一天下。

齐桓公对待管仲,也是先向他学习,然后以他为臣,于是乎不大费力气而称霸诸侯。

今天下诸侯,以地则相类,以德则相等,没有谁还能建起王霸之业,超过他国。为什么会如此呢?只因为各国君,都以富贵骄人,不肯屈己下士。他们只喜欢以听从他的话的人为臣,而不喜欢以能够教导自己的人为臣。

商汤对于伊尹,齐桓公对于管仲,就不敢召唤。管仲都不可以被召唤,何况连管仲都不愿意做的我呢!

孟子之议论,犹如曾子所言:

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

亦如张居正所言:

孟子此言,非故为高亢,盖有见于人君治天下之道,当如是耳。盖人君与贤者共治,若恃其富贵爵禄,可以奔走天下,则其待士轻;待士轻,其任之必不重,士何由行其道乎?故君能降志于臣,而后士重;士能亢志于其君,而后道行。

天下大治,乃是君臣上下相交的合力,大臣敬重国君,国君更要敬重大臣。治一国如此,治企业亦如此。

今天是《孟子日课》第52节。欢迎你留言交流。在这里,体悟经典中国之美。明天见。

温故知新

孟子日课051丨那些不同的声音,尤为珍贵

孟子日课050丨孟子也装病

孟子日课049丨如何让整个世界来帮你

孟子日课048丨懂得适时进退才是生活中的智者

孟子日课047: 善与人同,是提升自己,滋养他人

孟子日课046丨人生求职择业需要慎重

孟子日课044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孟子日课042丨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孟子日课041丨心术不正之人,不可深交

回复关键词“论语”,进入论语日课的学习

论语温故

论语温故丨尧曰篇第二十

论语温故丨子张篇第十九

论语温故丨微子篇第十八

论语温故丨阳货篇第十七

论语温故丨季氏篇第十六

论语温故丨卫灵公篇第十五

论语温故丨宪问篇第十四

论语温故丨子路篇第十三

论语温故丨颜渊篇第十二

论语温故丨先进篇第十一

论语温故丨乡党篇第十

论语温故丨子罕篇第九

论语温故丨泰伯篇第八

论语温故丨述而篇第七

论语温故丨雍也篇第六

论语温故丨公冶长篇第五

论语温故丨里仁篇第四

论语温故丨八佾篇第三

论语温故丨为政篇第二

论语温故丨学而篇第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