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无逸篇(鉴戒良言

此文为古文名篇,是周公以自己的治政经验,并从商周以往帝王的成败兴亡为借鉴,教诲小皇帝不要贪于安逸,而要顺天勤政,胸怀宽广,敬慎安民。

此文在后世常被帝师用来教导皇帝。对于今人而言,里面做人做事的道理,可推而广之,作为管理者的鉴戒良言,教导子女的佳作良方。今姑译之。(张建安)

〖原文〗周公曰:“呜呼!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sè)之艰难,乃逸,则知小人之依。相小人,厥父母勤劳稼穑,厥子乃不知稼穑之艰难,乃逸。乃谚既诞,否则侮厥父母曰:'昔之人无闻知。’”

〖翻译〗周公说:“唉!君子立身行事,不可以贪图安逸享受。先知道耕地种田的艰难,然后再安逸,就会明了老百姓的苦衷。看那些老百姓,他们的父亲勤劳于农事,他们的儿子却不知道农事的艰难,只是贪图安逸。又粗鲁又自大,乃至于侮慢他们的父母说:'你们都是跟不上时代的旧人了,什么都不懂。’”

〖原文〗周公曰:“呜呼!我闻曰:昔在殷王中宗,严恭寅畏,天命自度,治民祗(zhī)惧,不敢荒宁。肆中宗之享国七十有五年。其在高宗,时旧劳于外,爰暨小人。作其即位,乃或亮阴,三年不言。其惟不言,言乃雍。不敢荒宁,嘉靖殷邦。至于小大,无时或怨。肆高宗之享国五十有九年。其在祖甲,不义惟王,旧为小人。作其即位,爰知小人之依,能保惠于庶民,不敢侮鳏(guān)寡。肆祖甲之享国三十有三年。自时厥后立王,生则逸。生则逸,不知稼穑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惟耽乐之从。自时厥后,亦罔(wǎng)或克寿。或十年,或七八年,或五六年,或四三年。”

〖翻译〗周公说:“唉!我听说过去的殷王中宗,庄严恭让,有敬畏心,自己揣度天命,治理民众时也是心怀警惧,不敢有丝毫荒废疏懒。所以,中宗治理国家达七十五年。到了殷高宗治国的时候,由于他当太子时曾在外行役、劳作,所以爱护百姓。等他在位后,常保持沉默,三年几乎不说话。要么不轻易说话,而一旦说话,则所说的话非常合理。他也不敢荒废自安,而是很好地安顿着殷朝的国事。下至百姓上至大臣,都没有什么怨言。于是高宗治理国家达五十九年。到了祖甲,他认为替代兄长做国王是不义之举,于是逃亡民间,甘于当普通百姓。等他即位后,因为熟知民间百姓所依靠的是设么,所以能够保护惠及百姓,不敢轻慢无依无靠的弱势群体,于是,祖甲治理国家三十三年。自此以后,在位的殷王,生来就安逸。生来安逸,就不知道农事的艰难,不了解老百姓的劳苦,只是沉湎于享乐之中。从此以后,这些殷王没有能长寿的,有的在位十年,有的七八年,有的五六年,还有的只有三四年而已。”

〖原文〗周公曰:“呜呼!厥亦惟我周太王、王季,克自抑畏。文王卑服,即康功田功。徽柔懿恭,怀保小民,惠鲜鳏寡。自 朝 至 于 日 中 昃(zè),不遑暇食,用咸和万民。文王不敢盘于游田,以庶邦惟正之供。文王受命惟中身,厥享国五十年。”

〖翻译〗周公说:“唉!只有我周太王、王季,能够严格自律,心怀敬畏。文王穿着老百姓的衣服,从事开荒种地的农活,和美恭敬,心中总想着保护百姓,惠及鳏寡之人。从早晨到中午,从中午到下午,忙得没有余暇吃饭,以求万民和谐。文王接受天命时已是中年,但他在位达五十年之久”

〖原文〗周公曰:“呜呼!继自今嗣王,则其无淫于观、于逸、于游、于田,以万民惟正之供。无皇曰:'今日耽乐。’乃非民攸训,非天攸若,时人丕则有愆(qiān)。无若殷王受之迷乱,酗于酒德哉!”

〖翻译〗周公说:“唉!从此以后继嗣的周王,一定不要沉溺于观览、安逸、游玩、田猎,不可以只让万民供奉。不要这样讲:'今天要纵情享乐。’如果这样,就不是民众的榜样,就没有遵从上天的命令,这样的人就会有罪愆,就会受到诅咒。不要像商纣王那样,受到外界的迷惑,自乱其德,把酗酒当做德行!”

〖原文〗周公曰:“呜呼!我闻曰:'古之人犹胥训告,胥保惠,胥教诲,民无或诪张为幻。’此厥弗听,人乃训之,乃变乱先王之正刑,至于小大。民否则厥心违怨,否则厥口诅祝。”

〖翻译〗周公说:“唉!我听说:'古代的人,还能互相劝导告诫,互相爱护恩惠,互相教益训诲,老百姓没有互相欺诈互相诱惑的’不听从这些老话,而是按照自己的主张,随意变动先王的政治法律乃至于大大小小的法令。老百姓就要么内心怨恨,要么口头诅咒了。”

〖原文〗周公曰:“呜呼!自殷王中宗,及高宗,及祖甲,及我周文王,兹四人迪哲。厥或告之曰:'小人怨汝詈汝。’则皇自敬德。厥愆,曰:'朕  之 愆 允 若 时。’不啻不敢含怒。此厥不听,人 乃 或 诪(zhōu)张为幻,曰小人怨汝詈汝,则信之,则若时:不永念厥辟,不宽绰厥心,乱罚无罪,杀无辜。怨有同,是丛于厥身。”

〖翻译〗周公说:“唉!殷代中宗、高宗、祖甲以及我周文王,这四个人堪称富有智慧的先导。当有人告诉他们:'有人抱怨你责骂你。’他们就会自己更加敬守德性。如果他们有了过错,就会说:'这确实是我的过错。’真是不敢含有任何嗔怒之心。不如此做,人们就会互相欺骗互相作假,说老百姓怨你骂你,你就相信了,就会像这样:不能从长远考虑国家的法度,不能敞开心胸,乱罚无罪之人,杀死无辜之人。如果这样,民众的怨恨汇合起来以后,就会集中在你的身上。”

〖原文〗周公曰:“呜呼,嗣王其监于兹!”

〖翻译〗周公说:“唉,周王你一定要以此为鉴呀!”

(0)

相关推荐

  • 【今文尚书】28篇释意(二十三)[周书·无逸]

    二十.周书·无逸 [孔传]周公作<无逸>. [释文]周公作品<无逸>. [原文]周公曰:"呜呼!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则知小人之依.相小人,厥父母勤劳 ...

  • 周史十六(周成王九年【公元前1034年】)

    周成王九年[公元前1034年] 春,正月,有事于太庙,初用'勺'.[今本竹书纪年] 周公辅成王受命,作宫邑于洛阳,成文武之制,作<汋>乐以奉天.殷汤之后称邑,示天之变反命.故天子命无常,唯 ...

  • 元代的隶书是这样子滴——萧㪺隶书《无逸篇》欣赏

    萧㪺,字维斗,号勤斋.奉元(陕西西安)人.早年曾出为府史,与上级言语不合,便引退还乡.在南山读书30年,博极群书,学者及门受业者极多.至大元年(1308)拜太子右谕德,扶病至京师.萧㪺被称为一代醇儒, ...

  • 萧㪺隶书《无逸篇》

    萧㪺隶书<无逸篇> 元代学者.诗文家.字维斗,号勤斋.奉元(陕西西安)人.早年曾出为府史,与上级言语不合,便引退还乡.在南山读书30年,博极群书,学者及门受业者极多.忽必烈曾召萧㪺侍潜邸, ...

  • 元代萧㪺61岁隶书代表作品《无逸篇》

    萧㪺,字维斗,号勤斋.奉元(陕西西安)人.早年曾出为府史,与上级言语不合,便引退还乡.在南山读书30年,博极群书,学者及门受业者极多.至大元年(1308)拜太子右谕德,扶病至京师.萧㪺被称为一代醇儒, ...

  • 朝鲜小楷精写本《尚书·无逸》

    朝鲜小楷精写本<尚书·无逸>,哈佛大学汉和图书馆藏. <尚书·无逸>是周公对周成王的告诫,周公决定要把治理天下的重担交给成王了.就在成王亲政的前夕,周公又对成王进行了一次教导. ...

  • 朝鲜小楷精写本《尚书·无逸》,哈佛大学汉和图书馆藏

    <尚书·无逸>是周公对周成王的告诫,周公决定要把治理天下的重担交给成王了.就在成王亲政的前夕,周公又对成王进行了一次教导.后来,他们的这次谈话被整理成了文本,这就是保存在<尚书> ...

  • ​朝鲜小楷《尚书·无逸》精写本欣赏

    朝鲜小楷精写本<尚书·无逸>,哈佛大学汉和图书馆藏.<无逸>是周朝周国国君周公创作的一篇散文,出自<尚书>."君子所,其无逸"应当为本篇的宗旨要 ...

  • 元代萧㪺隶书《无逸篇》,其平直板实处,颇类唐人隶书!

    萧㪺,字维斗,号勤斋.奉元(陕西西安)人.早年曾出为府史,与上级言语不合,便引退还乡.在南山读书30年,博极群书,学者及门受业者极多.至大元年(1308)拜太子右谕德,扶病至京师.萧㪺被称为一代醇儒, ...

  • 元代萧㪺隶书《无逸篇》

    萧㪺,字维斗,号勤斋.奉元(陕西西安)人.早年曾出为府史,与上级言语不合,便引退还乡.在南山读书30年,博极群书,学者及门受业者极多.至大元年(1308)拜太子右谕德,扶病至京师.萧㪺被称为一代醇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