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华到硅谷,从回国创业到科创板上市!细分龙头第一股创始人李屹:下一个爆发赛道会是什么?
编者按:中国正迎来无与伦比的新时代。在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关口之后,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更为坚定。金融领域新一轮改革开放,带来了风险企业的出清,也确立了科技、高端制造等龙头企业的核心资产地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企业家对未来的思考尤为珍贵。
2月的鹏城,证券时报副总编辑、新财富董事长何伟带领证券时报“先行者·对话鹏城企业家”报道组,走入A股激光显示第一股光峰科技,对其创始人李屹进行了深度访谈。
光峰科技一手抓原始创新,一手抓多路径商业化运营,兼顾月亮与六便士。继推出主要面向电影院、工程、商教等B端市场激光显示解决方案,面向C端市场的激光电视、激光微投设备之后,光峰科技正在拓宽从1到N的赛道,并看好有着千亿规模的AR眼镜市场。
不同于液晶的LED,投影是信息的叠加,而不破坏原来的元素。在人机交互的未来,这个市场有无限想象,而李屹认为,光峰科技占据着技术和市场的制高点,“如果我们干不成,还有谁能干呢”?
这个假期,电影市场火爆。截至2月16日,春节档上映的《你好,李焕英》和《唐人街探案3》票房分别冲过20、30亿元大关,而2021年中国电影票房已破百亿。
在中国,光峰科技(688007.SH)牢牢占据着激光电影光源系统市场第一的份额。它的背后,是一个清华学子一路攀爬险峰,创作出的经典商业“剧本”——这个故事中,有坚持“原始创新”的理念,有“回国创业”的情怀,有“先专利后产品”的谋略,有多线商业化运营的脚踏实地,有“来了就是深圳人”的城市土壤,更有适逢科创板开闸、科技创新迎来最好回报的时代红利,还有中国企业家永不能停下探索的问题——未来,在哪儿?该如何去?
剧本的“主创”,是重庆出生、江西南昌长大的李屹。2006年,李屹从硅谷回国创业,选择原始创新,成功研发出了完全不同的激光显示技术路径——ALPD(先进的激光荧光粉显示)技术,革命性地解决了激光显示的产业化难题,激光显示被视为继黑白显示、彩色显示、数字显示之后的第四代显示技术,而在国内,ALPD激光显示技术已成为激光显示主流技术路线,同时,ALPD技术也被国际同业视为下一代激光显示的发展方向。
坚守激光创业15年,51岁的李屹也收获了相应的回报。2019年7月22日,光峰科技登陆科创板,成为了A股激光显示第一股。2020年10月15日,李屹入选了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创新创业人物和先进模范人物(简称“40年40人”),成为了深圳高新技术发展的“后浪”代表人物。
清华工科男李屹,究竟有着怎样的创业故事?2月的鹏城,证券时报副总编辑、新财富董事长何伟带领证券时报“先行者·对话鹏城企业家”报道组,走入光峰科技,了解这位学霸企业家近20年的创业历程。
01
从汽车到激光:拒绝技术上的随波逐流
李屹跟激光的结缘并非一蹴而就。
因为父母大学毕业就加入了三线建设,出生在重庆万州的李屹,跟随父母走了很多地方。16岁时,他从江西南昌考到北京,就读于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1986级。
因为母亲看到汽车产业的发展前景,所以帮李屹选择了汽车专业。但更喜欢物理、无线电的李屹内心很清楚,自己的兴趣还是在光学、激光这一块。
本科学习结束后,1991年李屹赴美求学,取得罗彻斯特大学光学工程博士学位,并进入美国最好的激光研究室——罗彻斯特大学国家激光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这一学校所在的罗彻斯特市是纽约州第三大城市,以制造照相器材、光学仪器和各种仪表工具闻名,柯达、博士伦和施乐这些光学影像巨头均发家于此。
此后,李屹来到硅谷,进入光通信巨头、给ASML光刻机做镜头的德国公司卡尔蔡司,正式从研究室进入实业,开启了人生的全新阶段。
对于转向完全不同的赛道,李屹坦然调侃道:“其实从今天来看,我父母也是对的。我如果做电动车的话,光峰科技就不是现在的股价了,可能要加1个0”。
李屹的话并不夸张。在国内造车新势力中,高调对标特斯拉的小鹏汽车,其三位创始人中,何涛和夏珩均毕业于清华大学汽车工程专业,正是李屹的同门师弟。他们曾是广汽新能源控制系统的开发负责人以及广汽智能汽车、无人驾驶负责人。2020年8月登陆纳斯达克后,小鹏汽车市值暴涨,如今已经高达367亿美元(约2373亿元人民币)。
虽然放弃了汽车专业,但李屹依然觉得清华5年的本科教育对他影响颇深,毕业时导师提到的“不要随波逐流”,令他记忆深刻。这也直接影响了李屹对技术的追求,“做技术很容易随波逐流,而在我的观念中,原始创新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而硅谷的工作经历,硅谷创业圈子中“尊重技术创新”的价值观,也再次坚定了李屹坚持“原始创新”的理念,为其创业方向埋下了火种。
采访:证券时报副总编辑、新财富董事长何伟(左)
嘉宾:光峰科技董事长李屹
02
立足“原始创新”,深挖专利护城河
2002年,国外历练了十余年后,李屹回到国内,先是进入了昂纳光通讯担任首席技术官(CTO),后于2006年,于深圳正式成立光峰科技,在激光显示领域创业。
李屹选择回国,不只是一种朴素的家国情怀驱使,更是看好中国的发展。在他看来,创新的难点在于找到真正的需求,并把这个需求做持久。而中国的市场最大,各个层次的需求也很丰富。另一方面,相比创新见长的硅谷,国内虽然大多产业还在“模仿”和“赶超”,但知识产权保护的氛围已在兴起,回国创业已是时不我待。
在激光显示领域,李屹选择了一条完全独立自主的技术路径。2007年,光峰科技创立次年,即成功研发出ALPD技术,并在美国、中国申请了基础专利。
不同于市场上激光光源主要采用RGB三基色激光显示技术——即用于成像的红蓝绿三基色直接从相应的激光器中发出,ALPD是将基于激光激发荧光材料、混合多色激光的技术路线用于图像显示;其技术架构是由一种基色激光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蓝激光来得到红绿蓝三基色显示。
上个世纪90年代,RGB三基色激光显示成为当时技术研发的主流架构,日本厂商三菱、索尼,欧美厂商柯达、巴可、科视、IMAX,以及国内激光显示企业均投入这一技术的研发中,但由于光源材料的稳定性和寿命尚不理想、激光散斑影响显示效果以及红绿激光昂贵、直接产业化的成本过高等问题,其始终无法实现产业化。
而光峰科技首创的ALPD技术,恰恰有效解决了这些难题:通过采用高效率、高性价比的氮化镓基蓝光激光器,克服了红光激光器材料温度稳定性差、绿光激光器效率低寿命短的局限,利用高效率荧光材料实现红绿光谱;通过将激光的高亮度与荧光的高性能相结合,克服了激光光源由于相干性导致的视觉散斑困扰,实现了高亮度、高效率、低成本的理想投影光源,激光显示技术由此真正得以实现市场化、规模化的应用。
凭借ALPD技术的优势,光峰科技在业内声名鹊起。然而,李屹却没有急于马上推出终端产品,而是对各种应用途径进行了推演。“之所以进行推演和排举,就是要把各种路径都找出来,形成专利,把这些路封死,使竞争对手绕不开我们的专利”。
光峰科技是典型的产品未动,专利先行。在成立之后的6年多时间里,光峰科技一直围绕ALPD技术进行知识产权布局。数据显示,在大规模推出产品之前的2011年和2012年,光峰科技专利申请量分别为162件和158件。截至2020年9月30日,光峰科技累计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授权专利1038项,境内外专利申请832项(其中发明专利申请762项),PCT国际专利申请211项,全球累计专利申请及授权专利共计2081项(含PCT),发明占比超过70%,核心底层架构同族专利全球范围被直接引证次数超过600次,专利申请数在全球激光荧光显示领域排名第一。
对技术的重视,让李屹一直在深挖光峰科技的护城河,也让光峰科技成为了“专利纷争”的常胜将军。
以同被运用于光峰科技激光荧光投影产品的“采用具有波长转换材料的移动模板的多色照明装置”和“基于荧光粉提高光转换效率的光源结构”两项专利为例,自2013年起,其就受到卡西欧、台达电子、德浩科视的“专利狙击”。不过,2020年7月8日,光峰科技公告披露,国家知识产权局就5525专利分别对魏群、德浩科视、台达电子提出的无效宣告请求进行审查,决定维持光峰科技专利权有效。
03
多线拓展商业化落地路径
自主创新的领先技术固然是抓手,但真正有生命力的创新,必须扎根于市场,寻求商业化的滋养。
占据了激光显示技术的制高点,并经过多年的技术和专利积淀后,李屹觉得,应该适时开发一款叫得响的终端产品,要能在消费市场和显示业界引起巨大反响,更快推动ALPD技术的普及。
代表前沿消费需求趋势的“大屏幕电视”成为其切入点。2013年,光峰科技推出了100英寸激光电视。激光电视摆脱了液晶屏幕的限制,成像尺寸灵活,并且价格远低于同期主流的液晶电视。
此后,光峰科技陆续推出了 ALPD激光电影放映解决方案(2014年)以及万元内 100 英寸激光电视(2017年)、全球首款菲涅尔柔性屏等;同时,光峰科技还广泛探索了各种商用产品,覆盖激光拼墙、激光商教机、激光工程投影机、激光微投等不同的产品线(附图)。
光峰科技的主要产品
资料来源:东北证券
和许多技术主导型创新企业亏损上市不同的是,由于一开始李屹创新的方向就是解决激光显示的产业化难题,因此,光峰科技的商业化运营较为顺利,目前已经具有稳定的自我造血能力。招股书及年报显示,光峰科技2016-2019年的总营收达到了45.26亿元,年化复合增速高达53.66%,录得总净利润5.01亿元,年化复合增速高达87.82%(表1)。
这样稳扎稳打的经营表现,让光峰科技能够稳步提升研发投入,进一步拓宽其专利护城河。其研发投入已经从2016年的7000万元提高到2019年的2.02亿元,几乎等同于净利润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0.34%。
具体来看,光峰科技的收入来源分为三大块:销售、租赁和其他。其中,销售业务为主要收入来源,2019年占比达到78.5%,尤其是激光投影整机的销售收入占据整体收入的50%左右。
2018年开始,光峰租赁服务业务开始发力,收入占比逐渐由2016年的6.05%提升到20.11%(表2)。租赁服务主要是将激光光源以租赁的形式供给影院,这为光峰科技贡献了长期稳定的现金流。李屹表示:“影院的收费模式是可以源源不断产生现金流和利润的,一个光源就是一口油井,我只要把这个光源机装到影院的影厅,这个厅就像一个油井,开始出油了”。
光峰科技能够根据影院的定制化要求,提供不同的光源机型,其激光光源租赁业务2016-2018 年平均单价分别为 7.32 元/小时、7.50元/小时和 8.09 元/小时,呈上升趋势。
在市场推广方面,光峰科技打造了以峰米科技为代表的合资运营模式。通过与行业内各细分领域头部公司合资合作,光峰科技能够借助后者渠道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推动更多领域的产品商业化。
2014年,光峰科技与中影器材合作,成立中影光峰,布局激光电影设备市场领域。截至2020年末,光峰科技激光电影放映机光源已占国内激光放映市场超70%的份额。
2015年,光峰科技为进军激光投影市场领域,与东方中原(中国第二大投影机供应商)合作成立东方光锋,销售激光商教投影机,其客户是东方中原。光峰科技向东方光锋提供ALPD技术的商教投影机,东方中原发挥其销售渠道广泛的优势在全国推广。
为扩大家用产品市场领域,2016年,光峰科技与天津金米、顺为科技合资成立峰米科技,研发制造激光电视整机,小米通讯是其主要客户,最终用户是个人消费者。峰米科技由光峰科技持股55%、天津金米持股15%、顺为科技持股15%、峰业投资持股15%。
04
上市后从1到10,看好AR眼镜千亿赛道
总结李屹的前半生,就是“一直走的制高点”:接受了最好的教育,进了最好的企业,从清华到硅谷,从回国创业到科创板上市……
深耕激光技术15年后,能顺利搭上科创板的东风,李屹直言,“感觉又一次被上天眷顾”。2019年6月13日,科创板创正式开板;7月22日,光峰科技作为科创板首批25家公司之一上市,成为了A股激光显示第一股。
但李屹认为“上市只是一个称重机,不是一个吹风机”,登陆资本市场后,光峰科技站上了新的起点,面临着新的挑战。
目前,光峰科技在激光电视领域的竞争对手主要有极米科技、海信、长虹、坚果等厂商,投影领域主要有NEC、鸿合等厂商,工程投影领域主要有NEC,影院领域的对手主要为巴可、IMAX(表3)。
表3:光峰科技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市场地位、技术实力
数据来源:光峰科技招股书
其中,影院领域,光峰科技与巴可有合作,应该说共赢大于竞争。而在激光电视和投影仪业务上,竞争则比较激烈,即将登陆科创板的极米科技同样在C端发力,智能微投和激光电视分别占据其2019年收入的88%和9%,2020年上半年,极米科技在智能微投市场的份额提高至30%,是光峰科技一个不可小觑的对手。
但李屹对光峰科技的定位,显然不单单是做硬件。李屹认为,投影不是简单的显示,而是交互的体现,相比于传统的投影设备,智能微投不仅体积小,易携带,还可以轻松实现人机交互,并且集成了互联网视频点播和应用服务,具有技术的前沿性,商业模式的“复合性”。
对光峰科技的前景,李屹笃定而自信:“我们已经是这个赛道的头部企业了,完成了 ‘0到1’;未来我们要做的是‘1到10’,把赛道拓宽,这就是光峰的使命感。”
激光投影领域,下一个爆发赛道会是什么?李屹押注在AR眼镜上,“我们现在做的就是(把硬件)越做越小,我认为未来真正实现人机交互的终极方式是AR眼镜。不同于液晶的LED,投影是adds on,光线出来以后,它更多是信息的叠加,而不破坏原来的东西,以后5G、6G的信息量是非常大的,怎么去获取这些信息呢?one picture is worth a thousand words(一幅图胜过千言万语),最终极方式就是通过眼镜。”
李屹认为这个愿景带来了无限的想象,“眼镜就跟以前的手机一样,未来的产业规模注定是千亿以上”;并调侃自己在骄傲地谦虚:“如果我们都干不成,又有谁能干呢?”
“科技向善”(Tech For Social Good)这个词在李屹的谈话中反复出现,当年李屹刚博士毕业时,激光还是跟国防紧密相关的技术,其主要应用领域远离人们的日常生活。而如今,李屹给光峰科技定下的目标是,在秉承科技向善的基础上,要做家居类、跟生活息息相关的产品,做娱乐大众的公司,给人带来快乐。
而这一愿景,正在逐渐落地。目前光峰科技的显示产品已应用于影院、指挥调度、展览展示、虚拟仿真、教育、家用等领域。2021年1月26日,光峰科技与高尔夫模拟器服务商衡泰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其激光显示设备逐步应用于衡泰信所有的高尔夫模拟应用场景中。这意味着光峰科技的激光显示技术应用场景一个新的拓展。
坚守激光创业15年,李屹也收获了相应的回报。2020年10月15日,李屹入选深圳经济特区“40年40人”,成为了深圳高新技术发展“后浪”的代表人物。
从20世纪80年代起,深圳政府就扮演着“有限政府”的角色,并率先对产权制度进行改革,推行股权激励制度。正是这种“小政府、大市场”的模式,吸引了像李屹这样的企业家来深圳创业。
回国后,选择深圳作为创业据点,因为深圳和硅谷不无相似,李屹做了个很有意思的类比:创业遇到困难的时候,你可能万念俱灰,如果在冬天的波士顿,打开门一阵寒风进来,再飘着雪,跳楼的心都有了;但如果在硅谷,一推门阳光灿烂,风和日丽,就会心情放松,回去继续干;深圳的冬天比硅谷还暖和,面向大海、春暖花开,会觉得这点事根本不是事。
除了自然气候,李屹偏爱深圳的更大原因是深圳“安静”的创业环境。“深圳这个地方挺安静,没有那么多的外界干扰”,李屹笑称。
扎根特区14年的李屹,如今已成为深圳造富的崭新代表。上市后,他的个人身家也水涨船高,其通过光峰控股持有光峰科技17.62%的股份,按2021年2月10日103亿元市值计算,李屹的持股财富达到18.1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