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青年社交真相:爱我可以,但保持距离

这是我的第357篇原创

今日主题:陌生社交

Ray先森说✎

在公司电梯遇到不熟的同事,你会低头假装刷手机吗?

有人当着你的面窃窃私语的时候,你会胡思乱想吗?

周末有约会,出门前你是不是又想反悔了?

别猜了,如果上面这3条都中了,那你可能确实有点“社恐”的症状,在这个时代,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称自己“重度社恐”,并以此为由尽可能地回避社交场合。

这或许是一个悖论:

科技发展让当下生活更加便利化和零距离,但彼此之间的隔阂反而越来越深。

我想,这或许是一个现代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无可避免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1

社恐青年的通行证

是你不开口我不问

最近学到一个新名词——“siri型社交”,说的是有些人像siri一样,有问必答,但从不会主动找别人说话。

当代社恐青年纷纷出来认领,觉得这就是在形容自己。

打电话之前,要做n个小时的心理建设。

拨号的时候脸上笑嘻嘻,心里想的却是:“求求他们千万别接通啊。”

在电话铃响的前一秒钟,急忙把电话挂了。

和朋友有约,如果临时取消,会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餐桌上的人数如果超过三个,就会不知道说点什么,把头埋碗里使劲干饭。

朋友圈给别人点赞,又会马上撤回。

自己几个月更新一次朋友圈,有人评论了立刻删帖。

在社恐的世界里,总有几条默认的社交准则,就像办公室茶水间的陈年烂梗,一个眼神就能体会:

以后=13个月,下次=星期八,改天=32号,马上=61分钟,有时间=1000年以后。

木心先生说:

你问人问题,她若答非所问,便已是答了,毋需再问。

同样的,如果对方没有语气坚定的提出就是客套,没有爽快的答应就是拒绝。

不想被打扰,也不想打扰别人,安安静静过好自己的生活,有时候甚至连沟通中的被误解都懒得解释,因为在他看来你压根不值得解释。

这也可能是大部分社恐青年所追求的理想生活了,有人说:

社恐青年的通行证,是你不开口我不问。

不开口,是一种观照内心的安稳。

不问,是一种外部世界的沉默。

能同时做到在合适的时间地点你不开口我不问,本身就是一种非常难得的彼此熟悉和尊重。

没有这种熟悉和尊重,社恐青年永远还是社恐的青年。

2

为什么相较于群居

社恐青年更喜欢独处?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在我们生活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走向社恐的边缘,甚至还有很多年轻人会把“不善社交”归为“社恐”。

根据去年中国青年报、中国社科院和探探联合发起的调研显示,年轻人中有40.2%的人表示自己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社恐”,其中,超过一半的人认为自己缺乏社交技巧。

和我们父辈不同的是,社恐青年对于社交的态度,常常是能不去就不去,去了能不说话就不说话,说了能不多说就不多说,实在不行能早点走绝不晚留。

不信你想想你自己,周末是摊在床上刷微博追网剧顺便看人在弹幕上斗嘴多一点,还是像你爸妈一样隔三差五约个酒局、搓个麻将,还能抽空抚养一两个人类幼崽?

可能答案用脚趾头都能想出来。

随着时代的推移,其实我们肉眼可见的是,社交对人们的意义也在发生变化。

在我们父母那一辈,吃的是大锅饭、过的是集体生活。

在家里,兄弟姐妹一大帮;工作后,出门是同事,下班是牌友。

所有人的生活都紧密相关,社交就如同空气一样必要且寻常。

“单位”在社会和个人之间扮演着“中间层”的角色,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代人的社会关系。,就像我们父母辈中的人依然习惯把“公司”叫做“单位”。

但从90年代开始,国企改制导致城市里大大小小的单位解体,中间层也随之消失,伴随着生产方式的变化,“社交”的定义也渐渐发生了改变。

你再想想,你身边有几个小伙伴会开口就是“我们单位”这样的说法和你聊天?

所以,我们这一代人很难理解父母为什么对大厂和体制情有独钟,就像父母们不理解年轻人喜欢独处一样。

随着结婚人数和生育人数的逐年下降,我们已经不可抵挡的迎来了少子化时代,90后、00后也正在进入独居时代,年轻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不愿迁就别人委屈自己。

独处,相比群居生活,更能带来简单直白的快乐。

有调查研究显示,超过90%的独居青年选择独居的理由:

是想要追求个性化生活,不想忍受各种约束。

其实我们都知道,人与生俱来是群居动物,尽管我们都害怕孤独,但我们更渴望自我空间和个人隐私得到最大的尊重,这或许也是社恐青年最为介怀的地方。

许子东曾经在一期《锵锵三人行》的节目里说:

我们人跟人的关系,就是我们道德的基础,尊重隐私、尊重他人的权利是一种道德。

我们对于社交的恐惧并不是不愿意与朋友相处,而是很多时候,社交之中没有一个明确的人我界限,我们常常忘记了考虑他人的感受;强迫性的社交过程也让社交变成一种负担。

记得在圆桌派《吸猫》那一集里,道长提到:

最理想的人际关系,几乎就像是人跟猫的关系。

“它跟你作伴,但是又不干扰你,你又要尊重它的空间,尊重它的独立性,不要过分骚扰它,大家的界限还是存在的。”

无论你承认与否,现代人梦寐以求的社交关系已经变成:

爱我可以,但请保持恰当的距离。

在社恐青年看来,所谓的独处,更像是一种适当范围里的自我保护,我不想打扰你,但也请你别来打扰我,你可以追逐你的社交狂欢,我也可以享受我的一人生活。

不打扰,才是对社恐青年最后的温柔。

3

真正恐惧的

是无法直面内心的孤独

其实,社交的本身并不复杂,我们恐惧的不过是社交过程中发生的一些事情,这些事情往往让我们感到无感、无力、无奈甚至无法释怀,而这种事情越多,我们也就对社交越抗拒。

或许,对于社恐青年来说,这才是真正的破题之法。

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阿特金森就提出了著名的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经研究发现:

按照成就动机的不同,人类可以被划分为“避免失败”和“追求成功”两类。

对于“避免失败”的人来说,做事的主要动机就是避免失败,因此这些人会逃避生活中的风险,努力让自己活得安全。

《习惯逃避:你在害怕什么》这本书说,渴望表达是生命的重要动力。

现在社会压力大,和人打交道有是必不可少的一件事,不管性格内向还是外向,职场的沟通交流,家庭里面的爱意表达,都是需要“讲”出来的。

我们终究需要和世界做⼀次和解,或者说,和自己做一次和解。

在这里,我同样想对那些被“社恐”支配的年轻人说:

如果你真的想改变这种社恐状态,我的建议不是逃避,而是直面这种“缺点”。

你不妨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去解决:

1. 了解你真正的恐惧

心理学家艾琳·亨瑞克森(Ellen Hendriksen)在《如何做你自己:克服社交恐惧症》一书中表示:

社交恐惧的本质,是恐惧“暴露自己的致命缺点”。

拥有社交恐惧的人常常会有很多焦虑,比如自己不够好看,或者更进一步,担心别人觉得自己不够有趣、能力不足等等。

在这些焦虑之中,隐藏着每个人心中最怕被暴露的“致命缺点”。

想要克服社交恐惧症,首先要找到你最害怕被人发现的致命缺点,可能是外表上的缺陷,或许是语言表达能力不够强。当你真的找到它时,平心静气想一想,你会发现它并没有你想象中那么可怕,也并不致命。

2.克服社恐的误区

《绿皮书》中有一句台词:

世界上有太多孤独的人,害怕踏出第一步。

社交中最大的误区,是觉得“最糟糕的结果一定会发生”。比如一个社交恐惧者不敢主动搭讪他人,因为他内心会想:

对方一定不会理我,甚至会觉得我好讨嫌。

然而事实上,最糟的结果不常发生,而且大部分情况下人们都会以友善的态度来回应。

击破这些误区的最好方法就是不断练习。不要因为害怕出丑而止步不前,就像很多人喜欢别人却从来不敢行动一样,他们害怕的不过是自己要是被拒绝了怎么办?

如果我们因为恐惧而避免与他人交往,我们就不可能知道,大部分人都很友善,而且坏事情并不经常发生。

即使坏的事情发生,也是可以弥补的。

3.放弃那些掩盖焦虑的“安全行为”

我们常常认为,当我们焦虑的时候,别人一定能看出来。事实上,你内心的焦虑并没有那么容易被人认出。

而更容易被人发觉的,恰好是你用来掩饰焦虑的“安全行为”,比如不停刷手机、盯着地板、讲话声音变小。我们以为这些行为掩盖了自己社交恐惧的表现,但在他人眼中,这些行为反而显得你有些奇怪。

想要克服社交恐惧症,你需要逼迫自己放弃这些安全行为,放下手机,抬起头,参加小组讨论而不是在边缘晃悠。

这不仅会让你减轻焦虑,还能让你发现,其实很多人喜欢同你聊天。

4.多关注外部世界

当你过于关注和沉溺于自己的内心感受,你的社交恐惧感也会更强。

你会不停在想:

对方看了眼窗外,是不是觉得我很无聊?他是不是觉得我很蠢?我刚刚说的那句话是不是没说好?

如果我们问自己内心的焦虑感:你觉得事情进展如何?

它会回答你:糟透了。

所以,如果当你把注意力转移到外部环境时,我们就能够捕捉到外部世界的一系列变化,这些外部刺激会令我们充满好奇,问出我们想问的问题,让对话顺利地进行下去。

写在最后:

有句话说得好:

热闹,是一群人的孤独;孤独,是一个人的热闹。

孤独本就是人生的底色,你与它相处的方式,决定了人生的样子。

不管你是社交达人也好,是社恐青年也罢,希望在你成长的过程中,总能找到自己和别人相处的最佳模式,既不伤人也不伤己。

最后,也希望你能明白:

社交并不恐惧,真正恐惧的,是一个人无法直面内心的孤独。

(0)

相关推荐

  • 焦虑症常见的几种主要症状,看看你是否正在被困扰着

    通常情况下焦虑症不会只有一种症状,一定是多种症状并存,而且这些症状都有各自的特点,并且治疗的时候也需要对症治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下焦虑症最常见的症状都有哪些,也好帮助大家及时辨别. 1.惊恐发作 也 ...

  • ​社交焦虑会破坏你的成功之路

    摄影师:雷雳 社交焦虑会破坏你的成功之路 5个技巧帮助克服这种常见的焦虑 帝米垂奥·荅卅替里/文 王静.雷雳译 我遇到过许多受社交焦虑困扰的人.他们渴望与人交往,但因为认识新朋友让他们感到焦虑,所以只 ...

  • 除了社恐,还有这种恐惧你知道吗?

    恐惧这种情绪大家一定不会陌生,提起恐惧症人们可能第一时间想到社交恐惧.毕竟现在人们真的不愿意耗费时间做无用社交,都秉承着"社交好累放过我吧!"的心态,于是经常开玩笑说:" ...

  • 你不是社恐,你只是害怕心里的这个评价声音

    <谁说我结不了婚> 美工 | 雪今金 编辑 | 小注 害怕社交,害怕主动,害怕被拒绝,有时候阻碍我们与人交往的不是那些被用来当借口的客观条件,而是心里的莫名冒出的恐惧. 01.害怕失败,所 ...

  • 社恐自我救赎指南

    ▲"柠檬心理&腾讯音乐"联合制作播出▲ 1 与人交谈的时候总是不知所措.无从开口: 面对人多的场合经常感到不安想要逃离:来到新的环境里也不敢.不好意思和人说话: 时常担心自 ...

  • 对不起,我或许是对人过敏

    最近,我看了第五期的<脱口秀大会>,本期的主题为"保持联系,保持距离".其中脱口秀演员王勉以吉他弹唱的方式,用一个个诙谐幽默的例子,描述了当代年轻人的人际关系以及社恐日 ...

  • 大触专访丨当代青年社交现状一览无遗!画面情绪强烈的插画师TUOER

    图片素材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仅供交流 ------------------ 本期大触专访,我们采访的画师是@TUOER输在起跑线上,一位画面反应了当代青年真实社交现状,能够引起强烈个人情绪共鸣的优 ...

  • “当代成年人的社交真相”

    “当代成年人的社交真相”

  • 当代青年诗人‖【赵习爱诗选】

    作者简介 赵习爱,甘肃人,女,汉族,大学在读.在零散时间里喜欢写写画画,放松心情,感受生活的精彩与美好. 赵习爱诗选 ◎我和这学堂 我徘徊与期许中与你相遇 邂逅你秋的落叶夏的繁华 行走在你星辰般的灯影 ...

  • 当代青年的婚姻观有多丧?律师告诉你关于婚姻的3个真相 | 易眼看婚姻

    在离婚率持续增长.结婚率持续拉低的时代,婚姻,一份传统观念中稳定的「契约关系」,似乎已经变得让人捉摸不透.   就在昨天,我的一个律师好友一起吃饭聊天说:「以前我帮别人打离婚官司的时候,看到一方痛苦我 ...

  • 当代青年作家‖【转香】◆罗银博

    作者简介 罗银博,陕西宝鸡人.作品散见于<当代作家><齐鲁文学><陕西散文论坛>.希望用文字,在这纷繁的世间,传递一份宁静. 转  香   转香是她的名字,又好像是 ...

  • 当代青年作家‖【我的母亲】◆张彦萍

    作者简介 张彦萍,出生于1997年,内蒙古包头人,喜欢音乐.古风和文学,偏爱散文和诗歌,有作品发表于爱奇艺文学城.文字的魅力是难以言表的,空泛的人生自要由文字的绚烂来填充. 我的母亲 林花谢了春红,太 ...

  • 当代青年︱迈步走在泥泞不堪的小道上

    她是一个年轻貌美的姑娘,也是一名学霸,然而从美国学成归国后,却放弃进大公司挣高薪的机会,一个人跑到陕北乡下,住在简陋的窑洞里,一待就是几年,现在都被晒成土妞,她到底想干啥? 她叫廖哲琳,出生在台湾台中 ...

  • 最具价值当代青年工笔画家赵永夫作品欣赏赏析,一诗一词一幅画

    当代著名青年工笔画家赵永夫,甘肃临洮人,现居天津.赵永夫自幼热爱画画,十分努力,考取天津美术学院系学习国画,在学期间,跟随著画家何家英.杨沛漳.霍春阳.贾广建等教授,学习工笔创作,随着学习对传统国画艺 ...

  • 中国爱乐乐团时隔五年重回北大 用音乐奏响当代青年精神

    2021年5月9日晚,北京大学2021"五·四交响音乐会"在百周年纪念讲堂举行,中国爱乐乐团在常任指挥夏小汤的带领下,携手青年长笛演奏家李筱熹,用一场精彩的交响乐音乐会奏响属于青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