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精选|《公共选择》丹尼斯·缪勒著(1993年版)
《公共选择》丹尼斯·缪勒著,张军译,上海三联书店,1993年版
著者:丹尼斯·缪勒 (Dennis C. Mueller)
《公共选择》作者简介
丹尼斯·缪勒1940年出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缪勒分别获得数学专业学士学位,于1966年获得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并以公共财政和公共选择专业完成博士后研究。他的论文题目是“工业研究与发展的决定因素”。他曾在美国和德国担任多个学术职位,并于1994年成为维也纳大学的教授。缪勒以其在公共选择领域中的独特学术思想和成就而成为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他的学术工作主要有公司治理和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公共选择,产业经济学,与宪法的政治经济。他的主要著作有:《公选选择》(1979)、《企业兼并的决定因素与效应》(1980)、《增长的政治经济学》(1983)、《长期利润的决定因素))(1983)等。
《公共选择》内容简介
此书是根据1979年版《公共选择》(public choice)译出。作者把注意力集中于过去40年公共选择文献的各个主题,论及诸如寻租、政府膨胀、国家的兴衰、政治经济周期、股票的应用趋势、再分配的性质和程度等社会选择问题。这本书对公共选择的规范问题提供了详细论述。"公共选择理论"在英文文献里通常称作“公共选择”,又称新政治经济学或政治学的经济学(economics of politics),是一门介于经济学和政治学之间的新的交叉学科。它以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尤其是理性人假设)、原理和方法作为分析工具,来研究和刻画政治市场上的主体的行为和政治市场的运行。
《公共选择》前言
本书是《经济文献杂志》1976年6月号上发表的一篇综述的某种扩充。那篇文章的全部论题都纳入了本书,只是本书的篇幅更长些。然而,本书所添加的新资料的数量在各个论题之间有相当大的差别。有些论题几乎原封未动,有的则作了扩充和重写,以致很难辨认出它是由原来那篇综述衍化而来的。
当初写作本书的原因之一是为了论述那篇综述中被忽略的或论述不够充分的问题。除了扩充的资料外,本书还新增了那篇综述中根本没有涉猎过的一些论题,例如第四章所讨论的各种新的表决方式,以及第八章讨论的公共福利的供给等。鉴于有关这方面的文献一直以异常迅猛的速度涌现,这里涉及到的可能仍过于简略,在经历了若干年之后更是这样。
本书大体上还是依照那篇综述的格局来写的,当然,有些内容作了调动。多数通过规则的规范讨论现已放在第二部分,该部分还讨论了其他规范性问题。经验论证和它所要检验的各个理论假说被放在一起讨论,而不是分开论述。尽管这样,一般来说,假如有人读过那篇综述,他就会发现本书的基本框架是他所熟悉的。
虽然本书的篇幅较大,论述面也更为全面,但读者应该记住,本书和那篇综述一样,依旧只是对这类文献的一个综述。在阐述本书的各个主要观点时,我一直力图使读者不必查考原始文献就能弄懂它们,但本书不应该被看作是对综述到的那些文献的一种替代。相反,本书的主旨是帮助读者充分理解每个论题,使他能够更深入地研究那些他最感兴趣的论题。倘若本书真是成功之作,那它将充分唤起读者的兴味,引导他继续研究其中的一些文献。
对于那些熟谙这里综述到的文献的读者来说,我希望书本能对他更好地理解这些文献有所帮助,并能使他注意那些他过去不熟悉的观点和著作。我无意说,本书已包容了所有的有关文献,就是那些已经涉及到的文献,在材料的取舍上也难免或多或少地反映出作者本人的“世界观”的影响。这后一种观点不折不扣是经济学家的观点,尽管它明显受到了维克赛尔的某种影响。
出于教学上的考虑,我已力求避免直接陈述别人的原话,在引用非常重要的观点时,也常常只是用括号或脚注来表明其出处,这样做难以对某些文献的相对重要性作出评价,不过我认为这样可以使人们比较容易理解这些文献的意义。我也力求体现出那些文献所具有的开拓性贡献,而其他文献的相对重要性却未必能从参考文献的这种格式中推断出,所以,我再一次要求读者要查考原始资料,对各种资料的优劣作出自己的评判。
我于1974年在伊萨卡开始写那篇综述,1975年完成于柏林。1977年,我在柏林开始写作本书,1978年在华盛顿结稿。在这段时间内,我有幸得到几位友善而宽容的秘书协助工作,尤其是朱迪思·墨菲、彻伊尔·沃利斯以及埃利诺·沃特斯。打印书稿的繁重任务是由国际管理学院的海伦·赛弗特承担的。我要对她的合作、努力和技能致以衷心的感谢。她大大减轻了我汇总手稿的负担。
我也要向国际管理学院和柏林科学中心对我写作本书的一个重要部分的支持谨致谢忱。是该学院与我签定的合约使我得以从事产业组织方面的研究工作。此外,我非常感谢该学院特别是它的副院长沃尔特·戈德堡先生,由于他的应允,方使我的一部外精力投入了这一浩繁的工作。
公共选择领域的一些学者善意地对我的文章或本书手稿作了评论。布鲁诺·弗雷、罗伯特·古丁、査尔斯·鲁洛特、史蒂文·斯勒茨基、罗伯特·托里森、亨利·塔肯思和戈登·图洛克等人的意见帮助我改进了手稿的许多不足之处。彼得·伯恩霍兹和艾伦·皮科克认真地通读了全书并提出了详细的修改意见,我对他们十分感激。鉴于本书的性质,其中无疑包含了他们的某些观点。当然,我知道他们不会完全接受我对他们的著作以及这类文献的其他方面的诠释,所以我要忠告读者,这种阐释上的差异是可能的。
最后,我还要向詹姆斯·布坎南深表谢意。他在本书的几个修改阶段中都阅读了本书,并加以评论。我本人对他在修改本书中所注入的时间和精力感激不尽。无论本书取得的成就有多大,都将因他的帮助而更添光彩。
1978年7月于柏林
《公共选择》目录
译者的话
前言
第一章 导言
第一部分: 实证的公共选择
第二章 集体选择的各种缘由
第三章 直接民主制下的公共选择
第四章 对公共物品显示偏好的一些新方法
第五章 一般的筹资
第六章 代议制民主中的公共选择
第七章 退出、呼声和不忠
第八章 政府产品的供给
第二部分: 规范的公共选择
第九章 真实估价的社会福利函数
第十章 公理的社会福利函数
第十一章 多数通过规则和一致通过规则中的各项基本假定
第十二章 一个公正的社会契约
第十三章 功利主义的契约
第三部分: 规范理论与实证理论的比较
第十四章 公共选择的规范理论与实证理论的比较
《公共选择》译者的话
公共选择理论是最近四十年来在西方经济学界逐渐形成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由于它是把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工具用于研究政治学的问题,所以公共选择理论也算是最名副其实的“政治经济学”。1986年,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布坎南以其在这方面的开拓性贡献一举荣膺该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从此可以说公共选择理论已跻身于现代经济学的殿堂。不仅如此,由于公共选择理论运用现代经济学的方法考察包括政治领域的集体决策在内的“非市场决策”和“公众选择",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公共选择理论也发展了现代经济学领域的诸多理论,尤其是非市场均衡和偏好显示等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从经济学最根本的“经济人”假设入手,把政治舞台看成一个经济学意义上的交易市场,从供给和需求两个侧面着手分析。政治产品 (即公益) 的需求者是广大的选民或纳税人、供给方则是政治家、官僚和党派。他们的活动无论多么复杂和有差异,但他们的行为则遵循着一个共同的效用最大化的规则。就是说,一个选民在投票前总是要在候选人名单中选择那个能给他带来最大预期利益的人,然后才投他的票; 一个政治家或官员在决策时总是对那个最能满足他自己利益 (如权力、金钱、名誉等) 的议案投以青睐,就是说,公众的利益有可能是手段而未必总是目的。记住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这是本书的核心内容,这一分析实质上也是对经济学关于公共产品理论的运用和发展。本书以第四、第五、第七、第八共4章的宏大篇幅,运用偏好显示理论、俱乐部理论、垄断理论等经济学理论,阐述了这些内容。
在西方经济学界,公共选择理论已被列入“新制度经济学”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的范畴,成为现代制度经济分析的支柱之一。这主要是因为公共选择理论对不同制度下的非市场决策问题有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公共选择理论注重探索不同民主制度下的公众选择在结果上的差异,并研究不同的表决规则 (如一致通过、多数通过等) 对决策质量的影响 (参见本书第三和第六章)。有趣的是,本书作者在第十一章还广泛比较了一致通过规则和多数通过规则的基本假设,并且发现其结果的差异与经济学上的完全竞争市场和非完全竞争市场的均衡差异有着美妙的相似之处。
公共的选择本质上是公共利益如何实现和增进的问题。这点是公共选择理论与 [福利] 经济学难分伯仲的又一原因。现代福利经济学研究的就是如何构造并解出"社会福利函数”的问题,在公共选择的理论家们看来,这个问题可以具体化为如何设计或起草公平宪法的立宪问题,它构成了被称之为"規范的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内容,以区别于对政治舞台的其他内容的实证分析。该书的剩余章节涉及了这些内容,重点讨论了个人选择与社会福利之间的 “不可能性定理” (即阿罗定理) 以及社会契约理论,发展了公平之正义和政治宪法理论,按照这一理论,宪法改革是限制并扭转政府不合理行为和过度膨胀的主要制度措施。政治宪法理论已成为众多理论家感兴趣的课题而日渐深入。
作为对本书内容高度概括的一个升华,有必要指出公共选择理论的一个不太引人注目的含义,这就是它向经济学家自己提出了一个问题: 经济学家怎样更好地影响政府的公共政策? 我想,把这个问号留给读完本书的读者是有意义的,希望本书能把公共选择理论的这个含义明朗化。
本书根据剑桥大学出版社1979年出版的 “剑桥经济文献综述丛书” 之一译出。该书自初版以来已于1980、1981,1982,1985年四次重印,在西方学术界影响甚大。作者丹尼斯·缪勒教授执教于美国马里兰大学经济系,从事产业组织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的教学和研究。本书曾受到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布坎南和经济学家艾伦·皮科克的高度评价。即使如此,也希望读者带着分析的眼光研读这本崭新的政治经济学著作。
在翻译本书的过程中碰到不少国内尚无规范译法的概念,译者力求体现原意,生硬之虞实属难免。对此我的博士导师宋承先教授给予极大支持和帮助,在此谨致敬意和谢意。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妻子,她帮我整理,替我誊清了近20万字的译稿,可以说没有她倾注的心血,我很难顺利完成本书的翻译。即使这样,我仍然对本书的错译之处承担全部责任。
张军
1990年12月1日于上海
“藏书精选”系列:
藏书精选|《政治人-政治的社会基础》利普塞特著(1993年版)
藏书精选|《美国的权势集团》伦纳德·西尔克、马克·西尔克著(1994年版)
藏书精选|《美国人: 建国历程》(丹尼尔·布尔斯廷著1993年版)
藏书精选|《美国社会生活与思想史》(纳尔逊·曼弗雷德·布莱克著 1994年版)
藏书精选|《美国文化的经济基础》(谢帕德·克拉夫、西奥多·马伯格著1989年版)
藏书精选|《自由、市场与国家》(詹姆斯·布坎南著1989版)
藏书精选|《美国透视:个人主义及其困境》(罗伯特·贝拉等著1992年版 )
藏书精选|《走向封闭的美国精神》(艾伦·布鲁姆著199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