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雅趣|芒种: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今日芒种 /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

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陆游《时雨》

空气里的热度渐渐浮上来了,有阳光的树下开始出现斑驳的影;白天的时间被日光拉长,黑夜仿佛被逼得步步后退。立夏之后,植物也卯足了劲地生长,一路欢歌奔着远方而去。
假如你到田野去,会发现,那些油绿饱满的麦穗,一路经过小满时节的积蓄,渐渐低下了沉甸甸的头,在夏季阵阵的风里,涌起层层金黄的麦浪。
布谷鸟的叫声越发热烈,长一声短一声,回荡在四野大地。像是在催促,麦子熟了,赶快收割,赶快收割。
芒种到了。

Grain / in Ear

这是个忙碌的时节。
芒种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在每年的阳历6月5日或6日,它的字面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因此又叫“忙种”,是一个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典型节气。此时,气温显著升高,雨量比较充沛,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正处于“夏收、夏种、夏管”的“三夏”大忙季节。农谚说,“芒种忙,忙着种”,北方忙收麦,南方忙插秧,“春争日,夏争时”,农民朋友到了夏收、播种最为繁忙的时节。

Grain / in Ear

这也是芒种节气留在幼年的我脑海中的印象。那会儿,我们都还在自家门口撒欢和上学,记忆中的童年,是欢快地在四季里自由来去。每年麦子熟的时候,学校会放春假,孩子们都回家帮着夏收去了。热烈的太阳下,金黄的麦田里,到处都是挥汗如雨的人们,麦子前仆后继的倒下,又变成一个个圆滚滚的麦捆,最后变成打麦场里高高堆起的麦垛。如果天晴得好,麦垛会多站立一会,如果雨要来了,就少不了一顿忙活。忙着盖,再忙着掀。赖以生存的口粮让人们围着它团团转。等到打麦子的时候,最是热闹。合族上下,全家老少,全都上场。谁家和谁家的亲疏远近,也都看出来了。打麦场里灯火彻夜通明,脱出来的麦粒带着甜香蹦蹦跳跳地进入口袋,麦秸秆飞得漫天都是。每个人都带着灰头土脸的疲惫,又带着麦收后的充实和微笑。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的家乡由大面积种植小麦,改为种植经济作物大蒜,逐渐成为驰名中外的大蒜之乡。芒种前后,也是大蒜收获的季节,依然忙碌。热辣辣的空气,混着大蒜辛辣的气息,农人们手执掘铲,在泥土地上蹲着跪着前进,身后躺下一排排带着新鲜泥土的饱满的蒜头,如果人手充足,一个小型的人工流水线就可以形成。孩子可以跟在后面用剪刀把蒜杆剪掉,再有一个人把蒜须切掉。但大多时候,大家都忙着抢收,趁着天气晴好,把大蒜先收回家,有空再进行精细加工。这样的连串忙碌,从芒种,可以一直持续到深秋,乃至下一季的种子播进土地。每一颗大蒜,从种植到收获,再到千家万户的餐桌,都经过无数次汗水的抚摸和雕琢。

Grain / in Ear

忙碌中间,也有甘甜。改革开放的大潮席卷而来,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村子前面逐渐形成一个热闹的国际大蒜交易市场。四海的客户纷至沓来,农人们在这里把收获直接变现。不必种植小麦,也可以吃上香喷喷的白面馒头和米饭,生活水平也节节拔高。随着产业化的进步,在农忙之余,人们开始在空闲时间到市场打各种零工,腰包渐渐鼓了起来,眼界开阔了,茶余饭后,谈资也更加丰富。除了农业的收成,还有市场价格的走势,以及各种用工的信息。人们通过市场交换劳动,也通过市场获取信息,更通过市场改变生活。

近几年返乡,家乡的变化日新月异。市场早已变得容量更大,科技更为先进,更有了各种门类的大蒜电子交易市场;世界经济的风云变幻,家乡步步跟随。而农人们也更加从传统的农业中解放出来,小麦从播种到收割,不再需要人力把汗水在地上摔出八个瓣儿,一台机器就可以全套轻松实现。大蒜工序更为复杂,但仍然也有各类替代人工的机器出现,农业险更是让农人们不再为价格的跌落而辗转难眠。农村的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不断改善,乡村开始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向往。

Grain / in Ear

小满的第二天,5月22日,一代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逝世。他没有等到新一季的芒种收获时节的到来,未能再多看一眼他亲手培育和种下的沉甸甸的稻穗。这个中国最伟大的老农,为了心中的“禾下乘凉梦“,坚守在田间地头辛勤工作几十载,让千千万万的国人摆脱饥饿,让中国逐步摆脱粮食危机,更让中国没有后顾之忧的奔跑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康庄大道上。”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每一个鲜花归途,都应当记得有荆棘来处;每一时的岁月安好,都有无数人历经过的风雨如晦。为了今天的饭饱衣暖,让我们永远铭记,平凡而伟大的稻田里的守望者,以及无数那些为我们创造和守护岁月静好的人。
我们的祖辈和父辈们,曾从风雨沧桑的历史中走来,从贫穷和饥饿中走来。他们有惶恐不安、心惊胆战的记忆;更有食不裹腹、饥肠辘辘的记忆;在历史的云烟中,并不是每一个芒种都可以收获,也不是每一个芒种都伴着欣喜。我的姥爷,90多岁的高龄,经历战争的炮火,穿越过枪林弹雨和尸身血海,一颗子弹和腿上的血肉相伴而生;今天的他,是满足的,和节俭的,因为他是腥风血雨的见证者和幸存者,他的背后,还有无数默默地埋在历史尘埃中的人们,无法亲眼看到并体会,新时代下,每一个节气带给人的不一样的欢喜。

Grain in Ear

芒种时节

Grain / in Ear

我的父亲,从童年到少年,历经贫穷带来的白眼和饥饿带来的面黄肌瘦、夜不能寐。他青年参军,是部队才让他尝到了饱饭的滋味;时代发展,岁月变迁,他从家徒四壁,赤手空拳,到乘着改革的东风,顺流而下,几经奋斗,过上丰衣足食,颐养天年的日子。他是满足的,也是节俭的,因为他曾真切的感受过饥饿的滋味,更知道,从过去到今天,个人和群体,时代和国家,都吃了多少苦,走了多远的路,才能拥有并欣赏每一个风轻云淡的日子。

我常常开车,偶尔骑车,也会想起二三十年前,父亲每日上班要骑车往返几十里坎坷不平的乡路;我的孩子大致已不知麦子和蒜苗的区别,他们也无从体会从插秧到灌溉,从施肥到收割,这一个又一个四季的轮回中,庄稼人的酸甜苦辣,无尽的辛劳和喜悦。时代的进步和祖辈的努力,给了他们以庇佑和馈赠,让他们鲜花向着太阳,眼睛里看到的都是亮晶晶的光。

这其中有幸福,却总也感觉少了些什么。那是田野吹来的带着泥土气息的风,那是赤脚跑在大地上与自然最亲密的接触;那是带着最虔诚的心,和毫不保留的付出,呵护和等待一季作物的成熟;只有在每一个节气,不辍劳动,播洒过汗水,才能品味出收获最甘甜的滋味。只有知道幸福的来处,才能真正懂得享受幸福的感觉。

有空和孩子们到田野跑一跑吧,一起晒一晒芒种时节的烈日,看着麦穗从青绿到金黄,从顶花到饱满;

给孩子们讲一讲祖辈的故事,筚路蓝缕,血雨腥风,勇于开拓,大胆拼搏,一路风雨一路歌;

让孩子们记住那些,让每一个节气都是希望、每一个芒种都是丰收的人们;

让我们一起铭记,每一时每一刻,每一粒每一餐,都来之不易,都且当珍惜。

“水光潋滟晴方好“,这是最美的夏日,最好的芒种。

Grain / in Ear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