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还有这么多桐柏元素!
《西游记》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中,开篇诗曰“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导入就提及的“源流”、“大道”、“混沌”、“盘古”几大元素,都来自南阳桐柏的淮源文化。
纵观整部《西游记》,桐柏淮源文化渗透这部巨著的灵魂。无论是人物形象塑造、生活场景设置,情节发展设计还是宗教信仰架构、语言地方特色,以及出现的地名人名……都深受桐柏特有的淮源文化浸润滋养:融当地盘古文化、大禹传说,佛道文化、地质文化为一体,加入世俗生活进行演义,最终成就了这部古典文学巨著。
如果说新野猴戏使孙悟空有了猴的外部造型,那么桐柏就赋予了孙悟空丰盈的神韵。
循河探源花果山
桐柏的邻县新野,河流众多,雨季成灾。新野县令吴承恩赴任后,“尤洞悉水利原委”,治理水患,不辞辛劳,经常骑着小毛驴,沿河寻源,一路追踪就到淮河源头桐柏县境内。
桐柏山位于河南、湖北交界,北视中原,南阅楚天,西起南阳盆地,东止鸡公山,长100余千米。主峰太白顶,海拔1140米,位于山脉最西端桐柏县西,是淮河的发源地。
桐柏山地处秦岭向大别山的过渡地带上,既有北国山体的雄浑,又有南疆峰峦的秀丽。这里奇峰竞秀,层峦叠嶂,“比华山高险、与黄山竞秀”。
桐柏山是南北气候的过渡带,江淮两大水系的分界线。山泉、瀑布随处可见,奇葩异草,野果飘香,真是天地造化一座花果山。。仅以桃为例,春有樱桃,夏有猕猴桃,秋有大毛桃、冬有冬桃。特别是冬桃味道鲜美,是极为罕见的野生品种,俗称仙桃,正可蟠桃宴。
桐柏山各类动物纷繁,奇形怪兽,花鸟鱼虫,也是南北兼容,交汇渗透。
这里是中原独特的天然生物物种基因库和自然博物馆。登顶远望,犹如天庭。山间的云雾或淡薄飘渺,或绵厚稳重,或雄伟壮丽,或变幻莫测,忽而云蒸雾翥,峰顶即为云海淹没,行云如万马奔腾;忽而骄阳当空,峰顶犹如孤岛,脚下一派云海,蔚为壮观,真是“千里淮河桐柏山,人间美景淮河源”。
自古以来,文人骚客寻访桐柏山。东汉的张衡、唐骆宾王、李白、宋代蔡襄、苏轼、金、元、明、清时期的元好问、唐寅、李贤等等近千名诗词名家及达官闻人,在此留墨生香。诗仙李白在《登太白顶访元丹丘》一诗中更是一语道尽桐柏美:“留欢达永夜,清晓方言还。”
可以想象,才情四溢的吴承恩一入淮源,就被这人间仙境所陶醉,这里的山山水水都成了他创作的源泉。
看看他在为刚诞生的石猴打造的生活环境。这石猴在山中”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直到进入水帘洞寻得“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才有了“一座天造地设的家当。”所有这些描述,其实就是桐柏山区的四时即景。
《西游记》中运用的地名、人名很多与桐柏山有着明显的对应关系。如:桐柏山主峰太白顶,相传为太白金星下凡尘之地,与《西游记》中人物太白金星相对应;七尖峰云堂禅寺祖师智勤号菩提祖师,与《西游记》中人物菩提祖师相对应。
桐柏山地区不仅有水帘洞、通天河、跑马场等地名,还有玉皇顶、祖师顶、老君堂等名胜。绵延湖北随县境内桐柏山余脉七尖峰上有五指峰、和尚石、猴子石、天蓬石、仙人头、大仙垛、小仙垛、黄龙潭、黑龙潭、牛魔石等地名,它们都直接或间接地被嵌入《西游记》中。
这些名字吴承恩到这里之前早就存在,被吴承恩借用,免了他在作品中起名之累。
当初吴承恩只为治水患,利民生,寻河源,哪知有此收获。真是老天垂佑辛劳为民的父母官。
妙构思神话传说
桐柏是盘古文化、“大禹治水”、“禹王锁蛟”等神话传说发源地。
这里流传着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生于混沌的盘古,用手撑天,用脚踏地,拼自己的神力把天地开辟出来,把自己的身体塑为世上万物。
桐柏方圆几百里都有盘古神话活化石般的遗迹蕴藏,这里至今保留着盘古山、盘古洞、盘古斧、盘古井等与盘古文化有关的实景地名。
这里的人们至今仍津津乐道盘古爷盘姑奶的传说,显示着后人对盘古顶天立地精神的崇拜和赞叹。在《西游记》开始第一首诗“自从盘古破鸿蒙”就把这一传说用上了。
再说说禹王锁蛟的传说。
据《山海经》等史籍记载,相传大禹治淮,发现淮水泛滥皆因水妖巫支祁在作怪,传说它是淮河水神,《中国神话传说词典》、《辞源》等书中记载“其形若猿猴,金目雪牙,轻利倏忽”。巫支祁有许多惊天动地的神话故事,特别是率十几万山精水怪在淮源大战禹王,大禹令太阳神的儿子庚辰手拿定水神针捉拿,后被庚辰降服后用铁链束于桐柏山淮井之中。
这就是著名的'禹王锁蛟'的故事,从此淮水边也有了著名的'支祁井'。巫支祁神话主要在淮源和淮泗地区流传。
孙悟空的外形来源于新野猴戏,但他大闹天宫等英雄事迹则是在巫支祁传说基础上的深加工,二者的结合才是孙悟空这个集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的艺术形象形神兼备,活灵活现,有血有肉。
不同的是,传说中的巫支祁是水妖,被压在井水里;孙悟空是猴子,就只能压在石头下面了。
儒道佛和苑桐柏
佛、道文化在桐柏文化内涵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桐柏山道教源渊流长。太白顶汉时曾建“保安观”、“金亭翠阙”,是为桐柏旧景。武当派鼻祖张三丰曾在此修真,目前境内的祖师岭道家的香火兴旺。桐柏山被道家称为“天下第四十一福地”、“三十六洞天”。
佛教在桐柏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中原佛教圣地,隋末唐初佛教已传入桐柏山,到清朝已成为河南省最大的僧侣聚居地。
著名的寺院有唐代尉迟敬德监修的高大寺,在桐柏县毛集东北;北宋神宗(1085年)建的罗汉寺,在县东七十里处,元代惠宗时(1346年)重修,乾隆五十三年重建,至今大殿仍在。尚存至今的唐宋时期的寺庙还有清泉寺、黑明寺,以及位于大名鼎鼎的水帘洞旁的水帘寺。
在《西游记》成书之前,桐柏山的宗教就已经形成了佛道合一的架构。在这里,寺院、道馆相安并存,同一建筑,时佛时道,亦不见怪。这种局面出现在《西游记》的宗教架构中,符合桐柏山儒、道、佛共存的宗教体系。
《西游记》是一部追求宗教信仰的小说,佛、道、儒三教构成了《西游记》宗教架构。其中,以玉皇大帝为代表的等级式的官僚结构,体现了儒教,是世俗社会的反映,核心是忠君守礼;以如来为代表的是佛,核心价值是因果轮回,是涅盘,要修行;以太上老君为代表的是道,在西游文化中就是对长生的追求。儒为其台,佛道唱戏。佛与道虽也有间隙,但多是和谐共处的。如来与太上老君,基本和谐在世俗中,一如桐柏山的宗教文化。
《西游记》的主要人物孙悟空,就是亦佛亦道的典型。
其第一回里讲,美猴王享乐天真,不伏人间王位所拘束,自由自在,享受无量之福,可惜不能长生不死,于是他要“学一个不老长生”,此时的孙空悟是“道”;可是他又要跳出轮回网,“不生不灭”,这又是佛。可见美猴王,亦道亦佛。
猴王的第一师傅“菩提祖师”是佛教人物,但是在《西游记》里,他又与道教有关,须菩提祖师在《西游记》里似乎又是道教人物。不愿受礼制制约,大闹天庭,功成后皈依佛门,孙悟空这个儒佛道合一的形象与桐柏山儒佛道并存的情况相一致。
古南阳府的桐柏、新野是吴承恩曾经生活工作的地方,是孙悟空故事原型诞生地、《西游记》地名汇聚地、神话发源地、开篇创作地。可以说,这里与《西游记》有着不解的历史渊源,是桐柏山、淮河源孕育了《西游记》!
随着电视剧《西游记》在此选拍外景和热播,新媒体使《西游记》名扬天下,桐柏开发的西游旅游热线,成为中原游的爆款。
我不禁多思,桐柏新野共同启迪了吴承恩的创作灵感,孕育出了千古名著《西游记》,使孙悟空这角色形神兼备。
随着桐柏西游旅游线路的火爆,新野、桐柏能否联起手来共同做大这套西游大餐,在新野更加深入开发出“吴承恩知新野”,彰显吴承恩的理想、官行和德绩,使桐柏的自然景观和新野的官德文化相得益彰,这里的绿水青山花果山必成金山银山收获满满!(灵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