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字——坍
每日一字——坍
今早起来看新闻,台湾地震。眼看就要过年了,祈愿大家都能过个平安团圆年!
【坍塌的坍】……其实今天的主角是“冉”字。
难怪,写了那么些有“冉”的字。
王力古汉语字典说,“坍”是“後起字。水岸坏。见《集韵》。”既然後起,这字《说文》肯定没收,不过宋代字典《集韵》里有,其实也不算太後。大约是用得很少,古书里不易寻到例句。现代汉语里,除了词典上举的“坍塌”“坍缩”数例,用处也不多。
词典上又说,“坍”有个异体字,写作“土冉”。我怀疑这个异体字,是从流传中的笔误而来。因为“冉”字在《说文》里写作“冄”。如果是“土冄”字,会不会就不那么“後起”了呢?
“冉”这个字有点意思。甲骨文像两缕下垂的毛发,表示柔弱下垂状,再引申为“渐进的样子”(《离骚》:“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也有说,“冉”象龟甲边缘之形,引申为“下垂”和“慢慢地”。(从古字形来看,似乎前面一说比较可信?)
关于“冉”,出字人某妈还有个重大发现:以“冉”为字根所造的字,多含有“大”、“长”之义。如髯是长须,蚺是长蛇(蟒),姌是细长,苒是茂盛。有道理!不过“长”,会不会就是从“下垂”的本义而来?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