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易粹言 卷二

[002-1a]

欽定四庫全書
 大易粹言卷二    宋 方聞一 編
䷁坤下/坤上
 廣平游氏曰坤者純隂之卦也故初六隂生有履霜
 之戒六四重隂有天地閉之象易/說
坤元亨利牝馬之貞君子有攸徃先迷後得主利西南
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
 伊川先生曰坤乾之對也四徳同而貞體則異乾以
[002-1b]

 剛固為貞坤則一作/以柔順而一作/為貞牝馬柔順而健
 行故取其象曰牝馬之貞○君子所以柔順而利且
 貞合坤徳也○隂從陽者也待唱而和隂而先陽則
 為迷錯居後乃得其常也主利利萬物則主於坤生
 成皆地之功也臣道亦然君令臣行勞於事者臣之
 職也○西南隂方東北陽方隂必從陽離喪其朋類
 乃能成化育之功而有安貞之吉得其常則安安於
 常則貞是以吉也並易/傳○利字不聨牝馬為義如云
[002-2a]

 利牝馬之貞則坤便只有三徳羅氏/拾遺
 兼山郭氏曰乾稱乎父坤稱乎母乾一也坤二也一
 以資始二則資生所以地大亦配天之極也坤配乾
 是以有元有亨有利獨无剛徳以終之故為牝馬之
 貞而已易/説
 白雲郭氏曰乾健也坤順也天地之大徳曰生則乾
 坤元亨皆一也利貞之體異者坤以順為正也牝馬
 順而健者也先順而後健坤之道也利牝馬之貞所
[002-2b]

 謂言所利也言所利則不名為大故彖曰至哉坤元
 ○坤徳至順待唱而應不為物先故君子有所徃在
 物之先則失其道在物之後則得其道得其道斯能
 成其所利矣西南坤之類也故得朋東北反坤之類
 也故喪朋世有以得為吉者堯之得舜是也有以喪
 為吉者坤之喪朋是也得朋則以順濟順可小事不可
 大事之道喪朋則以健濟順天下无不濟矣坤道以
 喪朋為正君子安此則吉孰大焉上言元亨利牝馬
[002-3a]

 之貞盖坤之繇辤出君子攸徃之下皆人道也凡言
 吉凶皆人道之辭餘卦皆同並易/説
彖曰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坤厚載物徳合无
疆含𢎞光大品物咸亨牝馬地類行地无疆柔順利貞
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後順得常西南得朋乃與類行東
北喪朋乃終有慶安貞之吉應地无疆
 伊川先生曰資生之道可謂大矣乾既稱大故坤稱
 至至義差緩不若大之盛也聖人於尊卑之辨謹嚴
[002-3b]

 如此萬物資乾以始資坤以生父母之道也順承天
 地以成其功坤之厚徳持載萬物合於乾之无疆也
 ○以含𢎞光大四者形容坤道猶乾之剛健中正純
 粹也含包容也𢎞寛裕也光昭明也大博厚也有此
 四者故能承成一作/順天之功品物一作/類咸得亨遂取
 牝馬為象者以其柔順而健行地之類也行地无疆
 謂健也乾健坤順坤亦健乎曰非健何以配乾未有
 乾行而坤止其動也剛不害其為柔也柔順而利貞
[002-4a]

 乃坤徳也君子之所行也君子之道合坤徳也○乾
 之用陽之為也坤之用隂之為也形而上曰天地之
 道形而下曰隂陽之功先迷後得以下言隂道也先
 唱則迷失隂陽後和則順而得其常理西南隂方從
 其類得朋也東北陽方離其類喪朋也離其類而從
 陽則能成生物之功終有吉慶也與類行者本也從
 於陽者用也隂體柔躁故從於陽則安貞而吉以應
 地道之无疆也隂而不安貞豈能應地之道彖有三
[002-4b]

 无疆盖不同也徳合无疆天之不已也應地无疆地
 之无窮也行地无疆馬之健行也並易/傳○先迷後得
 是一句主利是一句盖坤道唯是主利文言後得主
 而有常處脫却一利字楊遵/道録○東北喪朋隂必從陽
 然後乃終有慶也羅氏/拾遺○天地之中理必相直則四
 邊當有空闕處空闕處如何地之下豈无天今所謂
 地者特於一作/為天中一物爾如雲氣之聚以其久而
 不散也故為對凡地動者只是氣動凡所指地者一/作
[002-5a]

 損缺/處只是土土亦一物爾不可言地更須要知坤元
 承天是地之道也吕與叔/東見録
 横渠先生曰坤先迷不知所從故失道後能順聴則
 得其常矣○以西南為得朋乃安貞之徳也以東北
 為喪朋雖得主有慶而不可懐也西南土之位東北
 木之位也○西南得朋東北喪朋江沱之間有嫡不
 以其媵備數是不能喪朋也媵遇勞而无怨却是能
 喪朋者其卒嘯也歌是乃終有慶也此婦人之教大
[002-5b]

 者也西南致養之地東北反西南者也隂陽正合則
 隂相對者必陽也西南得朋是始以類相從而來也
 東北喪朋喪朋相忘之義聴其自治不責人不望人
 是喪其朋也喪朋則有慶矣江有沱有汜有渚皆是
 始離而終合之象也有嫡不以其媵備數是不能喪
 朋媵遇勞而无怨是能喪朋也以其能喪朋故能始
 離而終合之子歸自嫡歸也不我以不我與不我過皆
 言其始之不均一也其後也悔嫡自悔也處既安既
[002-6a]

 處之處也始離而終合既處也歌是乃終有慶慶則同
 有慶並易/説
 廣平游氏曰乾曰大哉坤曰至哉大則无所不包至
 則無所不盡乾之大无方而坤則未離乎方也坤順
 承天則於乾之道亦无餘地矣特不出於天之外而
 已故曰至哉坤元言地道於是為盡也天下之道至
 於易而盡故曰易其至矣天下之徳至於中庸而盡
 故曰中庸其至矣乎體易而崇徳則日新體易而廣
[002-6b]

 業則富有故曰盛徳大業至矣哉○其静也翕故曰
 含𢎞含言无所不容𢎞言无所不有其動也闢故曰
 光大光言无所不顯大言无所不被四者坤元之徳
 也體坤徳以有行者非君子不足以與此故曰君子
 攸行○天行健者天之不已也无不覆燾者天之无
 疆而地之持載足以配之故曰徳合无疆盖无疆者
 以形言也徳合无疆者地之配天也應地无疆者君
 子之法地也於君子攸行應地无疆則知乃順承天
[002-7a]

 之下徳合无疆者合乎天也並易/説
 兼山郭氏曰乾坤二者方其對立於兩儀莫知所宗
 是以謂之先迷及其順以承天是以謂之後得主利
 也西南隂位也故謂之得朋得朋者趣其類也東北
 陽位也故謂之喪朋喪朋者順以從乾也安貞之吉
 吉者言其静順之常也易/説
 白雲郭氏曰大則无不至至則有所極此乾坤之異
 也始則未生生則成形坤之資生順承之道是為坤
[002-7b]

 之至也一順未足以盡坤之道其能合乾无疆之大
 徳者厚載萬物而已元者四徳之首也故統天為乾
 之元而厚載為坤之元也无疆之徳健是也○剛健
 中正此乾之所以大含𢎞光大此坤之所以至含𢎞
 言其静而翕也光大言其動而闢也萬物資生而得
 咸亨者本於含𢎞光大而已乾為馬非坤也而坤有
 取於牝馬者欲合乾徳无疆故有取於馬也合乾而
 非乾故曰牝馬牝馬柔順而行健坤道至柔而動剛
[002-8a]

 故能合乾之徳而行地无疆也○君子法坤之道行
 此柔順利貞而已柔順至柔也利貞則動剛在其中
 矣且乾健坤順道之常也逆之則失其道也故坤先
 則迷而失常道後則順而得常道也然一隂一陽之
 謂道坤本隂而西南與類是不知坤有剛柔動静之
 道一於隂者也東北喪朋則徳至柔動剛之理坤道
 乃備是以乃終有慶矣聖人出庶物而寜萬國者法
 天之行健也安於後順喪朋之正而終於吉者應地
[002-8b]

 之无疆也坤合乾徳之无疆馬行類地之无疆聖人
 應坤之无疆此三言无疆之别也並易/説
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徳載物
 伊川先生曰坤道之大猶乾也非聖人孰能體之地
 厚而其勢順傾故取其順厚之象而云地勢坤也君
 子觀坤厚之象以深厚之徳容載萬物易/傳○問坤卦
 是臣之事人君有用處否先生曰是何无用如厚徳
 載物人君安不可用楊遵/道録
[002-9a]

 兼山郭氏曰乾天道也故以氣言故曰天行健坤地
 道也故以形言故曰地勢坤氣則无不健也形則无
 不順也坤之坤道主之故能厚徳載物静順之道也
 易/説
 白雲郭氏曰天得乾道之大者地得坤道之大者聖
 人從其大者故乾坤皆言天地而六子之象亦各舉
 其大者明之也乾言天行健則知天行得乾之健也
 坤言地勢坤則知地勢得坤之順也故君子法之厚
[002-9b]

 其徳而无不載焉古之人自任以天下之重者以此
 易/説
初六履霜堅冰至象曰履霜堅冰隂始凝也馴致其道
至堅冰也
 伊川先生曰隂爻稱六隂之盛也八則陽生矣非純
 盛也隂始生於下至㣲也聖人於隂之始生以其將
 長則為之戒隂之始凝而為霜履霜則當知隂漸盛
 而至堅冰矣猶小人始雖甚㣲不可使長長則至於
[002-10a]

 盛也○隂始凝而為霜漸盛則至於堅冰一有/也字小人
 雖㣲長則漸至於盛故戒於初馴謂習習而至於盛
 習因循也並易/傳
 兼山郭氏曰乾一以健坤一以順而六爻之義何參
 差之不齊也盖統而言之則為順者同别而言之則
 為順者異非異也所順者時之不同也初六之順言
 其理也隂能消陽柔能敗剛是以履霜未至於堅冰
 馴致其道則然矣是以防㣲於初故不可與長也孔
[002-10b]

 子曰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易/説
 白雲郭氏曰陽主生隂主殺故春夏為陽秋冬為隂
 而陽為君子隂為小人坤之初六隂生之始而言履
 霜之漸以見聖人好生惡殺辨君子小人之分防㣲
 杜漸戒之於其早也霜之始殺未至於堅冰馴致其
 道有必至之理故也禍亂之作莫不由此是以大禹
 之戒言不見是圖而成王毖之於小宣王慎之於㣲
 詩書有取焉易/説
[002-11a]

六二直方大不習无不利象曰六二之動直以方也不
習无不利地道光也
 伊川先生曰二隂位在下故為坤之主綂言坤道中
 正在下地之道也以直方大三者形容其徳用盡地
 之道矣由直方大故不習而无所不利不習謂其自
 然在坤道則莫之為而為也在聖人則從容中道也
 直方大孟子所謂至大至剛以直也在坤體故以方
 易剛猶貞加牝馬也言氣則先大人氣之體也於坤
[002-11b]

 則先直方由直方而大也直方大足以盡地道在人
 識之耳乾坤純體以位相應二坤之主故不取五應
 不以君道處五也乾則二五相應○承天而動直以
 方耳直方則大矣直方之義其大无窮地道光顯其
 功順成豈習而後利哉並易/傳○或解直方大云因物
 之性而生之直也成物而不可易方也人見似好只
 是不識理如此是物先有箇性坤因而生之是甚義
 理全不識也張繹/所録○浩然之氣難識須要認得當行無
[002-12a]

 不慊於心之時自然有此氣象然亦未盡須是見至
 大至剛以直之三徳方始見浩然之氣若要見時且
 看取地道坤六二直方大不習无不利方便是剛大
 便是大直便是直於坤不言剛而言方者言剛則害
 於地道故下復云至柔而動也剛以其先言柔而後
 云剛无害大只是對小而言是大也剛只是對柔而
 言是剛也直只是對曲而言是直也如此自然不習
 无不利坤之六二只為已是也道又是二又是六地
[002-12b]

 道之精純者至如六五便不同欲得學且只看取地
 道坤雖是學者之事然亦有聖人之道乾九二是聖
 人之事坤六二是學者之事聖賢之道其發无二但
 至有淺深大小入闗/語録
 横渠先生曰地道之有孚者故曰光也易/説○大則直
 不絞方不劌故不習而无不利正/蒙
 廣平游氏曰坤之六二静則為中正動則為直方坤
 之道盛於六二而直方因動而後見也不言直方則
[002-13a]

 地道之光不可得而見矣故以動者言之易/説
 龜山楊氏曰東坡言直方大云既直且方非大而何
 曰直方盖所以為大然其辭却似不逹孔子云敬義
 立而徳不孤不孤乃所謂大徳不孤則四海之内皆
 兄弟之意夫能使四海之内皆兄弟此所以為大也
 語/録
 兼山郭氏曰六二柔順中正盡坤之美居無不當之
 位而上无異道之應故可以直可以方不疑其所行
[002-13b]

 凡以順道故也且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乾之得
 一者九五是也坤之得一者六二是也六二柔順中
 正在下卦之中无應无承逺於君位可以直道而行
 者也以其能一而不私故能直以其依中正而行故
 能方以是而之焉故能大无所因也從容中道而已
 所以不習无不利也徳惟一動罔不吉其是之謂乎
 且天動而不息地静而无為何取六二之動也曰天
 地相感合和於中亦感而後動動而有行與夫陽倡
[002-14a]

 而隂不和男行而女不隨者異矣是以初為防㣲終
 為失道亦見聖人之情也易/説
 白雲郭氏曰臣道以順為正得順之至者其六二乎
 六二盡牝馬之道者也盡牝馬之道而言直方大者
 疑於陽徳也盖不有是徳則一於柔順而已又豈能
 東北喪朋而行地无疆乎故象以直方為六二之動
 而文言亦以其動也剛稱之然牝馬順而健性之自
 然非習之而後能也盖君子盡在已直方大之徳而
[002-14b]

 外物之來雖不習而可應猶所謂素富貴貧賤者也
 不習无不利者以敬義也素富貴貧賤者以誠明也
 臣道得此則動静之際无所徃而不為利雖非乾之
 不言所利亦盡坤之利矣繫辭曰坤其静也翕其動
 也闢闢則含𢎞光大品物咸亨所以為地道之光也
 地道之光非以其動而光乎舜曰重華禹曰文命皆
 地道之光者也易/説
六三含章可貞或從王事无成有終象曰含章可貞以
[002-15a]

時發也或從王事知光大也
 眀道先生曰章外見之物含章可貞來章有慶須要
 反己李籲/所録
 伊川先生曰三居下之上得位者也為臣之道當含
 晦其章美有善則歸之於君乃可常而得正上无忌
 惡之心下得柔一作/恭順之道也可貞為可正固守之
 又可以常久而无悔咎一作/吝也或從上之事不敢當
 其成功唯奉事以守其終耳守職以終其事一有/者字臣
[002-15b]

 之道也○夫子懼人之守文而不逹義也又從而明
 之言為臣處下之道不當有其功善必含晦其美乃
 正而可常然義所當為者則以時而發不有其功耳
 不失其宜乃以時也非含藏終不為也含而不為不
 盡忠者也○象只舉上句解義則并及下文它卦皆
 然或從王事而能无成有終者是其知之光大也唯
 其知之光大故能含晦淺暗之人有善唯恐人之不
 知豈能含章也並易/傳
[002-16a]

 横渠先生曰六三以隂居陽不獨有柔順之徳其知
 光大含藴文眀可從王事者也然不可動以躁妄故
 可静一以俟時不可有其成功故无成乃有終也易/説
 兼山郭氏曰六三不正之隂處下卦之上其才為不
 足其位為過中以順而過中可以含章代終而已易/説
 白雲郭氏曰坤以六二為一卦之主三非任時之責
 者雖有美徳可明含而固守之可也或從王事謂從
 天下大務无成天之功終地之徳而已然含章則不
[002-16b]

 茹終於必吐而後已此待時之義也待時者待從王
 事之時也知固守含章以待從王事之時則含𢎞光
 大之義得矣三居下卦之上其位非不尊雖有從王
 事任天下之道而六二中正已當其位矣故或之含
 章可貞非小道也故知六二之外三之徳可以任重
 易/説
六四括囊无咎无譽象曰括囊无咎愼不害也
 伊川先生曰四居近五之位而无相得之義乃上下
[002-17a]

 閉隔之時其自處以正危疑之地也若晦藏其知如
 括結囊口而不露則可得无咎不然則有害也既晦
 藏則无譽矣○能慎如此則无害也並易/傳○問括囊
 事還作得在位使否先生曰六四位是在上然坤之
 六四却是重隂故云賢人隠便作不得在位張繹/所録
 兼山郭氏曰六四坤道之革由乾之四也有近君之
 嚴履多懼之地才徳未孚危疑實甚以其上下不交
 故言天地閉以其无承无應故言賢人隐當斯時也
[002-17b]

 可以括囊无咎无譽而已易/説
 白雲郭氏曰六五之君柔弱在上而四又以柔徳獨
 近之其道危矣唯六四知幾之君子一以柔徳自處
 既絶直方之動又異含章之發括而絶物斯无咎矣
 善惡括而不形故无譽好惡括而不萌故不害天下
 徒知毁之為害而六四又知夫譽之為害也不其慎
 之至歟孔子言賢人隠非隐其身也隠其徳也善夫
 知幾君子之隠乎然則括囊果為臣之道歟曰時使
[002-18a]

 之然耳非得已也易/説
六五黄裳元吉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
 伊川先生曰坤雖臣道五實君位故為之戒云黄裳
 元吉黄中色裳下服守中而居下則元吉謂守其分
 也元大而善也爻象唯言守中居下則元吉不盡發
 其義也黄裳既元吉則居尊為天下大凶可知後之
 人未逹則此義晦矣不得不辨也五尊位也在它卦
 六居五或為柔順或為文明或為暗弱在坤則為居
[002-18b]

 尊位隂者臣道也婦道也臣居尊位羿莽是也猶可
 言也婦居尊位女媧氏武氏是也非常之變一作/大不
 可言也故有黄裳之戒而不盡言也或疑在革湯武
 之事猶盡言之獨於此不言何也曰廢興理之常也
 以隂居尊位非常之變也○黄中之文在中不過也
 内積至美而居下故為元吉並易/傳
 兼山郭氏曰六五以位則尊以才則柔以體則坤盖
 坤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柔而用中是以謂之黄裳
[002-19a]

 也黄中之色也裳下之飾也柔而用中故黄中通理
 正位居體美在其中暢於四支發於事業者也易/説
 白雲郭氏曰坤雖臣道而五實君位雖以柔徳不害
 其為君也猶乾之九二雖有君徳亦不害其為臣故
 乾有兩君徳而无兩君坤有兩臣徳而无兩臣皆一
 義也六五以柔居尊下下之君也江海所以能為百
 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也下下本坤之道也黄中色也
 色之美者也裳下服也是以至美之徳而下人也昔
[002-19b]

 堯有允恭克讓之徳而後能得舜舜有温恭允塞之
 徳而後能得禹臯陶文王有徽柔懿恭之徳而後能
 得閎夭太顛然則黄裳之徳其為元吉宜矣元大也
 一人有慶兆民賴之之吉也二五之爻盖聖人明直
 方之臣非有黄裳之君不能致也文在中者言美徳
 在中故暢於四支發於事業皆天下之至美是以天
 下蒙其福也六四明柔徳近君著一時之變與六五
 辭不相通不可符合易之詞如此觀之爻文言斯得
[002-20a]

 之矣易/説
上六龍戰于野其血𤣥黄象曰龍戰于野其道窮也
 伊川先生曰隂從陽者也然盛極則抗而争六既極
 矣復進不已則必戰故云戰于野野謂進至於外也
 既敵矣必皆傷故其血𤣥黄○隂盛至於窮極則必
 争而傷也並易/傳
 兼山郭氏曰上六坤道之窮窮而不知變者也隂生
 於午而始復於㢲自㢲至乾歴三時而終以位則不
[002-20b]

 為不久以氣則不為不壯然進則不知陽之當來退
 則不知隂之可去是以疑而必戰戰而俱傷傷不知
 悔亡其所謂坤順者也由是言之六爻之順者時焉
 而已凡易貴陽而賤隂非賤之也盖陽主生隂主殺
 陽主徳隂主刑陽知進退之義隂无過亢之悔是以
 非克之則不去也始也履霜則難與之進終也龍戰
 則難與之退不知進退存亡是以謂之賤也易/説
 白雲郭氏曰隂道柔順待陽唱而後動者也故陽不
[002-21a]

 唱則隂不動君不唱則臣不和有不待唱進而干陽
 者上六之過也進而干陽逼也逼則疑而戰矣野者
 在外之地言陽之抗隂必使不侵其内也龍戰于野
 則為臣之道既窮而在君之義亦闕矣其血𤣥黄盖
 君臣相傷之謂也觀二帝三王之時君臣一體如元
 首股肱夫人无尺寸之膚不愛豈自傷其元首股肱
 哉漢唐之君屠戮臣下如異類其臣固有得罪者而
 彰君之惡大矣非特𤣥黄而已嗚呼上无黄裳之君
[002-21b]

 下无直方之臣幾何不道窮而龍戰哉易/説
用六利永貞象曰用六永貞以大終也
 伊川先生曰坤之用六猶乾之用九用隂之道也隂
 道柔而難常故用六之道利在常永貞固○隂既貞
 固不足則不能永終故用六之道利在盛大於終能
 大於終乃永貞也並易/傳
 兼山郭氏曰用六永貞且欲其大終於順也易/説
 白雲郭氏曰柔順而動剛坤之徳也可久之道也用
[002-22a]

 六之義用此而已用此可久能勿大終乎用九非獨
 君也臣亦可用九二是也用六非獨臣也君亦可用
 六五是也易/説
文言曰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静而徳方後得主而有常
含萬物而化光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
 伊川先生曰坤道至柔而其動則剛坤體至静而其
 徳則方動剛故應乾不違徳方故生物有常隂之道
 不唱而和故居後為得而主利成萬物坤之常也含
[002-22b]

 容萬類其功化光大也主字下脫利字坤道其順乎
 承天而時行承天之施行不違時賛坤道之順也易/傳
 ○禹不矜不伐至柔也然乃見剛至大至剛以直此
 三者不可闕一闕一便不是浩然之氣如坤所謂直
 方大是也但坤卦不可言剛言剛則害坤體然孔子
 於文言又曰坤至柔而動也剛方則剛也因問見李
 籲録明道語中却與先生説别解至剛處云剛則不
 屈則是至剛已帶却直意又曰以直道順理而養之
[002-23a]

 則是以直字連下句在學者著工夫處説却先生曰
 先兄无此言便不講論到此舊嘗令學者不要如此
 編録纔聴得轉動便别舊曾看只有李籲一本无錯
 編者它人多只依語時不敢改動或脫忘一兩字便
 大别李籲却得其意不拘言語徃徃録得却是不知
 尚有此語只剛則不屈亦未穩當張繹/所録
 横渠先生曰屈信動静終始各自别今以剛柔言之
 則剛何嘗无静柔何嘗无動坤至柔而動也剛則柔亦
[002-23b]

 有剛静亦有動但舉一體則有屈信動静終始乾行
 不妄則坤順必時也○效法故光並易/説
 白雲郭氏曰坤雖以柔静為主苟无方剛之徳不足
 以含𢎞光大後得主而有常矣含萬物含𢎞也化光
 光大也所謂其静也翕其動也闢也然而要坤之至
 以順承天而行以時而已此重明卦彖之意易/説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臣弑其君
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辯之
[002-24a]

不早辯也易曰履霜堅冰至盖言順也
 伊川先生曰天下之事未有不由積而成家之所積
 者善則福慶及於子孫所積不善則灾殃流於後世
 其大至於弑逆之禍皆因積累而至非朝夕所能成
 也明者則知漸不可長小積成大辯之於早不使順
 長故天下之惡无由而成乃知霜冰之戒也霜而至
 於冰一无/於字小惡而至於一无/於字大皆事勢之順長也易/傳
 横渠先生曰餘慶餘殃百祥百殃與中庸必得之義
[002-24b]

 同善者有後不善者无後理當然其不然者亦恐遲
 晚中間譬之瘠之或秀腴之或不秀然而不直之生
 也幸而免遇外物大抵適然耳君子則不恤唯知有
 義理易/説
 白雲郭氏曰坤之初六非積善之象而文言先及積
 善者因明善不善皆在所積知不善之不可積則善
 為可積矣聖人貴夫早辯者慮馴致之易長耳所以
 坤之徳以柔而剛静而方為至盖非剛非方則一於
[002-25a]

 順皆馴致之道必不能早辯故也易/説
直其正也方其義也君子敬以直内義以方外敬義立
而徳不孤直方大不習无不利則不疑其所行也
 明道先生曰學者不必逺求近取諸身只明人理敬
 而已矣便是約處易之乾卦言聖人之學坤卦言賢
 人之學唯言敬以直内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徳不孤
 至於聖人亦只如是别无别途吕與叔/東見録○敬以直内
 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徳不孤徳不孤與物同故不孤
[002-25b]

 也○孟子曰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中庸所謂
 率性之謂道是也仁者人此者也敬以直内義以方
 外仁也若以敬直内則便不直矣行仁義豈有直乎
 必有事焉而勿正則直也夫能敬以直内義以方外
 則與物同矣故曰敬義立而徳不孤並劉絢/師訓○敬以
 直内義以方外合内外之道也釋氏内外之道不備
 者也河南/語録○敬義夾持直上逹天徳自此李籲/所録○古
 之人耳之於樂目之於禮左右起居槃盂几杖有銘
[002-26a]

 有戒動息皆有所養今皆廢此獨有理義之養心耳
 但存此涵養意則自熟矣敬以直内是涵養意言不
 莊不敬則鄙詐之心生矣李籲/師説
 伊川先生曰直言其正也方言其義也君子主敬以
 直其内守義以方其外敬立而一作/則内直義形而一/作
 則/外方義形於外非在外也敬義既立其徳盛矣不
 期大而大矣徳不孤也无所用而不周无所施而不
 利孰為疑乎易/傳○敬以直内有主於内則虛自然無
[002-26b]

 非僻之心如是則安得不虛必有事焉須把敬來做
 件事著此道最是簡最是易又省工夫為此語雖近
 似常人所論然持之一本有/久字必别○有言未感時知
 如何所寓曰操則存舍則亡出入无時莫知其鄉更
 怎生尋所寓只是有操而己操之之道敬以直内也○
 率氣者在志養氣者在直内切要之道无如敬以直
 内○人心不能不交感萬物亦難為使之不思慮若
 欲免此一本无/此四字唯是心一作/在人有主如何為主敬而已
[002-27a]

 矣有主則虛虛謂邪不能入无主則實實謂物來奪
 之今夫瓶

有水實内則雖江海之浸无所能入安
 得不虚无水於内則停注之水不可勝注安得不實
 大凡人心不可二用用於一事則它事更不能入者
 事為之主也事為之主尚无思慮紛擾之患若主於
 敬又焉有此患乎所謂敬者主一之謂敬所謂一者
 无適之謂一且欲涵泳主一之義一則无二三矣一/作
 不一則/二三矣言敬无如聖人之言一无聖人/之言四字易所謂敬以
[002-27b]

 直内義以方外須是直内乃是主一之義至於不敢
 欺不敢慢尚不愧于屋漏皆是敬之事也但存此涵
 養久之自然天理明○敬只是主一也主一則既不
 之東又不之西如是則只是中既不之此又不之彼
 如是則只是内存此則自然天理明學者須是將一/本
 无將/字敬以直内涵養此意直内是本○主一无適敬
 以直内便有浩然之氣浩然須要識得它剛大直不
 習无不利並入闗/語録
[002-28a]

 問人有專務敬以直内不務方外何如曰有諸中者
 必形諸外唯恐不直内内直則外必方周行/己録○問敬
 義何别曰敬只是持己之道義便知有是有非順理
 而行是為義也若只守一箇敬不知集義却是都无
 事也且如欲為孝不成專守着一箇孝字須是知所
 以為孝之道所以侍奉當如何温凊當如何然後能
 盡孝道也又問義只在事上如何曰内外一理豈特
 事上求合義也○問人敬以直内氣便能充塞天地
[002-28b]

 否曰氣須是養集義所生積集既久方能生浩然氣
 象人但看所養如何並劉元/承手編○中心斯須不和不樂
 則鄙詐之心入之矣此與敬以直内同理謂敬為和
 樂則不可然敬須和樂只是中心没事也○敬以直
 内則須君則是君臣則是臣凡事如此大小大直截
 也並吕與叔/東見録○君子慎獨敬以直内義以方外所以
 為克已復禮也克已復禮則事事皆仁故曰天下歸
 仁焉李籲/師説坤六二文言云云坤道也誠為統體敬為
[002-29a]

 用敬則内自直誠合内外之道則萬物流形故云義
 以方外朱公/掞録○敬以直内義以方外與徳不孤一也
 為善者以類應有朋自逺方來充之至於塞乎天地
 皆不孤也㳺氏/拾遺○君子敬以直内義以方外方是本
 ○心敬則内自直並胡氏/拾遺○敬立則无妄无妄則禮
 也語/解
 横渠先生曰敬以直内則不失於物義以方外則得
 已敬義一道也敬所以成仁也盖敬則實為之實為
[002-29b]

 之故成其仁易/説
 廣平游氏曰多識前言徃行而攷古以驗今者學也
 耳目不交於物而悉心以自求者思也思則知敬以
 直内而中有主學則知義以方外而外有正語/解
 龜山楊氏曰易曰君子敬以直内義以方外夫盡其
 誠心而无偽焉所謂直也若施之於事則厚薄隆殺
 一定而不可易為有方矣敬與義本无二所主者敬
 而義則自此出焉故有内外之辨其實義亦敬也故
[002-30a]

 孟子之言義曰行吾敬而已語/録
 兼山郭氏曰慎獨之道何為哉君子敬以直内義以
 方外其如斯而已矣何為敬主一之謂敬何謂主一
 孟子曰必有事焉之謂也必有事焉則上天之載可
 以馴致之也中庸/解
 白雲郭氏曰直以言六二之正也方以言六二之義
 也以敬為正而直内盡處中之道矣又以義而方外
 是以能居興事造業之任也直内則中立不倚君子
[002-30b]

 所以正其心方外則和而不流君子所以措諸事業
 内外並立則大徳不孤矣虞舜夔夔齋慄直内之敬
 也温恭允塞方外之義也五典克從百揆時叙无所
 徃而不利故不疑其所行也易/説
隂雖有美含之以從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
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終也
 明道先生曰天地日月一般月受日光而不為虧然
 月之光乃日之光也地氣不上騰則天氣不下降天
[002-31a]

 氣降而至於地地中生物者皆天氣也唯无成而代
 有終者地之道也李籲/所録
 伊川先生曰為下之道不居其功含晦其章美以從
 王事代上以終其事而不敢有其成功也猶地道代
 天終物而成功則主於天也妻道亦然
 白雲郭氏曰隂能含美則能從事盖坤之徳含𢎞為
 先也地道妻道臣道皆人之道也无成代終含美俟
 用而已易/説
[002-31b]

天地變化草木蕃天地閉賢人隠易曰括囊无咎无譽
盖言謹也
 或問明道先生如何斯可謂之恕心先生曰充擴
 得去則為恕心如何是充擴得去底氣象曰天地
 變化草木蕃充不去時如何曰天地閉賢人隠上/蔡
 語/録
 伊川先生曰四居上近君而无相得之義故為隔絶
 之象天地交感則變化萬物草木蕃盛君臣相際而
[002-32a]

 道亨天地閉隔則萬物不遂君臣道絶賢者隠遯四
 於閉隔之時括囊晦藏則雖无令譽可得无咎言當
 謹自守也易/傳
 廣平游氏曰盖言順也言順於勢也盖言謹也言順
 於命也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静而徳方則用順亦必
 有所處如齊之田氏魯之三桓晉之六卿其勢之馴
 致必至於不可解夫固可以用順耶此初六之堅冰
 所以明用順之弊也天地閉賢人隐則伏其身而弗
[002-32b]

 見閉其言而不出藏其智而不發唯恐其不謹如鄉
 隣有鬭者被髮纓冠而徃救之則非所以為謹矣此
 六四之括囊所以明用順之善也夫順何由哉順性
 命之理而已苟順性命之理安徃而不善易/説
 白雲郭氏曰天地交感則賢人出而萬物亨天地閉
 隔則賢人隠而萬物不遂此自然之理非必天地不
 交否之時為然也君臣之道不合則為閉矣賢人之
 徳不彰則為隠矣括囊盖欲其自謹之詞易/説
[002-33a]

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體美在其中而暢於四支發於
事業美之至也
 伊川先生曰黄中之居中也君子文中而逹於理居
 正位而不失於下之體五尊位在坤則唯一作/故唯取中
 正之義美積於中而通暢於四體發見於事業徳美
 之至盛也易/傳○君子不成章不逹易曰美在其中暢
 於四支成章之謂也劉元承/手編
 横渠先生曰正位居體所以應黄裳之美易/説
[002-33b]

 廣平游氏曰美在其中而暢於四支發於事業則周
 公其人也故曰公孫碩膚赤舄几几公之大美發於
 事業者既孫而不處其暢於四支者睟然見於動容
 周旋皆盛徳神明之容不可得而形容也徒見其赤
 舄几几而已赤舄几几四體不言而喻也○黄中通
 理者養徳性之源而通至理也正位居體者正為臣
 之位而居坤體也通理云者非謂其見彼也自見而
 已非謂其聞彼也自聞而已故宅於心者至虚而明
[002-34a]

 居體云者處静而无倡也稟其令而已處順而无作
 也續其終而已故守其身者至柔而恭内外交相養
 則美在其中粹然无疵矣故見於面盎於背施於四
 體四體不言而喻此暢於四支所以為美之至也致
 天下之大利成天下之大順功髙而朝不忌任重而
 上不疑此發於事業所以為美之至也古之人有體
 是道者吾於周公見之矣周公既有大美而不居則
 所可得而形容者道徳之氣神明之容而已故曰赤
[002-34b]

 舄几几盖暢於四支者然也東人欲其留西人欲其
 歸而名實孚於上下不可掩也故曰徳音不瑕盖發
 於事業者然也公之碩膚若是而不與有焉則其為
 美之至可知也坤之六二地逺於君諸侯之位也故
 言敬以直内義以方外而以其動者言之所以為人
 也六五地近於君公卿之位也故言黄中通理正位
 居體而以其静者言之所以為美者為臣之義於是
 兩盡並易/説
[002-35a]

 白雲郭氏曰君子有至美之徳能通天下之理故可
 以正君之位居君之體而徳與位稱也是以近而暢
 於四支大而發於事業見於四方萬里之逺者無非
 在中之美徳也充之足以保四海是為美徳之至夫
 聖人治天下國家之道必本於心正修身之㣲是以
 六五君子之發於事業者盖由在中之美能通天下
 之理而已易/説
隂疑於陽必戰為其嫌於无陽也故稱龍焉猶未離其
[002-35b]

類也故稱血焉夫𤣥黄者天地之雜也天𤣥而地黄
 伊川先生曰陽大隂小隂必從陽隂既盛極與陽偕
 矣是疑於陽也不相從則必戰卦雖純隂恐疑无陽
 故稱龍見其與陽戰也於野進不已而至於外也盛
 極而進不已則戰矣雖盛極不離隂類也而與陽爭
 其傷可知故稱血隂既盛極至於陽争雖陽不能无
 傷故其血𤣥黄𤣥黄天地之色謂皆傷也易/傳
 白雲郭氏曰上六之戰无龍以明之則不知其與陽
[002-36a]

 戰也為其嫌於无陽而言戰也故稱龍焉盖俱隂无
 戰故也因其稱龍故稱血因其稱血故稱𤣥黄從其
 類而言此周公爻辭之大法也天𤣥而地黄盖天地
 隂陽兩傷之意易/説
 
 
 
 
[002-36b]

 
 
 
 
 
 
 
 大易粹言卷二

(0)

相关推荐

  • 二十四史警世恒言

    二十四史警世恒言 我梦游天涯 <二十四史>里的警世恆言 <史記> 富貴者送人以財,仁人者送人以言. 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反聽之謂聰,內視之謂明,自勝之謂強. ...

  • 大易粹言 提要

    [000-1a] 欽定四庫全書 經部一 大易粹言 易類 提要 臣/等謹案大易粹言七十三卷宋方聞一編 聞一舒州人淳熙中為郡博士時温陵曾穜 守舒州命聞一輯為是書舊序甚明朱彛尊 經義考承宋志之誤以為穜作非也 ...

  • 大易粹言 卷一

    [001-1a] 欽定四庫全書 大易粹言卷一 宋 方聞一 編 ䷀乾下/乾上 伊川先生曰上古聖人始畫八卦三才之道備矣因 而重之以盡天下之變故六畫而成卦重乾為乾乾 天也天者乾之形體乾者天之性情乾健也健而无 ...

  • 大易粹言 卷三

    [003-1a] 欽定四庫全書 大易粹言卷三 宋 方聞一 編 ䷂震下/坎上 伊川先生曰屯序卦曰一无/曰字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 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 物之始生也萬物始生鬱結未通故為盈塞 ...

  • 大易粹言 卷四

    [004-1a] 欽定四庫全書 大易粹言卷四 宋 方聞一 編 ䷃坎下/艮上 伊川先生曰蒙序卦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物 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稺也屯者物之 始生物始生稺小蒙昧未發蒙所以次屯也為卦艮 ...

  • 大易粹言卷一

    3-大易粹言卷一 大易粹言卷一 宋 方聞一 編 [乾下乾上] 伊川先生曰上古聖人始畫八卦三才之道備矣因而重之以盡天下之變故六畫而成卦重乾為乾乾天也天者乾之形體乾者天之性情乾健也健而无息之謂乾夫天專言 ...

  • 4-大易粹言卷二

    4-大易粹言卷二 大易粹言卷二 宋 方聞一 編 [坤下坤上] 廣平游氏曰坤者純隂之卦也故初六隂生有履霜之戒六四重隂有天地閉之象[易說] 坤元亨利牝馬之貞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 ...

  • 22-大易粹言卷二十

    宋 方聞一 編 [坤下巽上] 伊川先生曰觀序卦臨者大也物大然後可觀故受之以觀觀所以次臨也凡觀視於物則為觀[平聲]為觀於下則為觀[去聲]如樓觀謂之觀者為觀於下也人君上觀天道下觀民俗則為觀脩德行政為民瞻 ...

  • 24-大易粹言卷二十二

    24-大易粹言卷二十二 大易粹言卷二十二 宋 方聞一 編 [離下艮上] 伊川先生曰賁序卦嗑者合也物不可以苟合而已故受之以賁賁者飾也物之合則必有文文乃飾也如人之合聚則有威儀上下物之合聚則有次序行列合則 ...

  • 25-大易粹言卷二十三

    25-大易粹言卷二十三 大易粹言卷二十三 宋 方聞一 編 [坤下艮上] 伊川先生曰剥序卦賁者飾也致飾然後亨則盡矣故受之以剥夫物至於文飾亨之極也極則必反故賁終則剥也卦五隂而一陽隂始自下生漸長至於盛極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