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起源于何时何地何人?
有关茶的起源至今并无定论。但是中国的茶起码是从唐代开始兴盛起来,并且是从僧院和僧人那里开始的。僧人来自佛教,至今“茶禅一味”,说明了茶与佛教是有关联的。
而佛教是宗教,并且佛教来自南亚,佛陀是印欧人,是雅利安人。所以,茶,假如归入植物饮料的话,可能源自古老的印欧人宗教仪轨。昨天与朋友聊起茶的起源,下面是15年出版的拙著《新文明简史》中的一节:
《茶的起源》
炼制苏摩酒
在《梨俱吠陀》中有很多的篇章是专门来赞颂一种“苏摩树神”(Soma)的,如第8卷第48曲:“所有天神界,及世间凡夫,欢聚在一堂,称之为蜂蜜。当汝入其内,作为抚慰者,平息神怒气。蜜汁!......吾人饮苏摩,成为不死者,到达光天界,礼见众天神。......神王苏摩!苏摩蜜汁!”
在吠陀神谱中“苏摩”被人格化与拟人化后,地位仅次于火神阿耆尼。他诞生与居住在天界,当然意味着苏摩树生长在天界(实际上是高山),不死神药、树与酒等这些母题也都让中国人会想起中国的神话嫦娥奔月、吴刚与桂花酒还有桂花树。不过这里我们不想继续挖掘神话题材,我们想看看苏摩酒的魅力以及今天对人类生活的普遍影响,尤其是与中国茶的起源关联。
苏摩的词根有压榨意,苏摩树汁实际上是一种可以醉人的酒,但成品可能被称为“madhu”,但人们也昵称之“indu”(意“蜜滴”)。其色红而甜美,具有提神作用并且可以保健,成品被形容为“不死甘露”。其制作方法为,先用石头榨取苏摩树枝,然后过滤净化即为苏摩酒——此时叫Sudha或Sukra。与牛奶合成后的苏摩酒只能献给风神(伐尤)和因陀罗享用。苏摩酒还可以与酸奶或麦芽混合饮用。
印度吠陀文献中的“苏摩”即伊朗《阿维斯塔》中的豪麻(Haoma),是雅利安祭神仪式中的重要用品。不过在伊朗神话中,这种豪麻汤则是黄色的。无论有什么分歧,人们都一致认为这种苏摩饮料是雅利安人传来的。
一直以来我们中国人认为中国是茶的故乡,细究起来茶的起源很可能与印欧人有关,而且与苏摩酒相关。而苏摩酒未必是酒,而是一种茶汤,但也未必是今天的茶汤,因为一切植物其实都可以入茶,中国人把茶叶固定下来可能才是创举。
从传统的话语体系看,中国的饮茶习惯来自于轩辕氏黄帝,而该人被认为是典型的青铜人。中国的青铜可能是印欧人传入的,前面我们还论证了黄帝与因陀罗的关系,所以联系就这样建立了起来。也就是说,即便是青铜时代来自黄帝,它也与印欧人撇不清关系。
中国人普遍饮茶是在唐朝的“茶圣”陆羽之后,其《茶经》完成于公元780年。不仅“黄帝”本身来源并不肯定,陆羽的身份更是一笔糊涂账。他是个弃婴,据说貌丑(中国人说的貌丑通常可能意味着外族的不同面貌特征),姓与名是高僧从《易经》里为他取的。从小他生活在寺庙里,主要职务是为高僧煮茶,后来更与诸多高僧结缘。唐朝是印度佛教在中国盛传期,许多高僧实际上就是印度人,所以陆羽到底是何身份就很可疑,而高僧在当时即喜欢饮茶也联系到印度雅利安人饮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中国传统对于茶的起源都会提到《神农本草经》,其中说道:“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很明显,最早的茶是一种药用植物,其功能是解毒。到了秦汉时期,《汉书·地理志》出现过“茶陵”(在今湖南省),其地以位于茶山之阴而得名。西汉王褒《童约赋》又有“烹茶尽具”和“武都买茶”的记载。此时的文字就比较可信了,但汉朝其实也是一个印度文化与中国文化传播盛期,比如佛教传入的记载也在汉时。武都在四川绵竹县北,看来那里是当时的茶叶产区,而四川又是距离印度最近的一个中国版块,古代蜀锦经常输出到印度,最远的到达古埃及。当时的饮茶方式是将茶叶采摘回来后稍事加工后即煮汁饮用。
到了唐代陆羽时期,《茶经》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制茶方法——这种经历本身就说明了一种饮料可以不断地更新演变。我们很难知晓陆羽的茶经有多少是对他所熟悉的高僧们的茶经的总结,并且从古至今用以制茶的植物是否有所改变我们也一无所知,但起码从人们重视并研究《茶经》之后茶叶应该没有大的变化。
饮茶习惯在唐朝已进入中国皇室,茶事经宋一代更精细奢靡,茶道至此上升到精神哲学层面,已然成为中国独立的文化特色。明清时期,中国人还创制出了全新的茶文化,炒青制茶法从此得到普遍推广,“冲饮法”还代替了以往的“煎饮法”,这就是我们今天所使用的饮茶方法。
“红茶”的起源众说纷纭,有一种流行的说法认为,中国在向西方出口茶叶时,由于路途遥远天气炎热,绿茶因为发酵竟然成为黑茶,也就是红茶。但也有人说,“红茶”一词最早出现于刘基(公元1311-1375年)《多能鄙事》一书56。另外一个传说认为,中国红茶起源于元末明初福建武夷山星村桐木关,当时即被称为“黑色茶叶”,这与今天国际叫法一致,而“星村小种红茶”可能是世界红茶的鼻祖。元朝,并且是对外贸易发达的福建,这让人起疑。西亚阿拉伯地区盛行一种红茶,从土耳其到埃及,他们是如此统一,难道他们都来自中国元朝的“黑茶”?
(阿拉伯红茶)
人类饮茶首先是一种生理需要,在原始时期人类应该是随便就着大河或泉水简单解决问题。到了新石器时代陶器出现,人们可能在使用熬制药材的时候逐渐学会了煮一些特殊的饮料,但这种方式按照文明的发展规律应该越先进的人群会最先发展出饮料的习惯。直到20世纪工业化之前一般普通中国农民实际上还都保留着喝生水的习惯。所以几千年前炮制的无论是酒还是煮制的保健水,肯定都不是普通人可以享用的,而是贵族或特殊群体的消费品。
从另外一个角度,人类嚼食一些天然植物以提神或达到一种特殊需要,甚至直接为解渴,最后发展为饮茶习惯的可能性都存在,但也有一种可能是,一个地方发明了一种提神保健的“苏摩汁”,随着文明的交流扩散就“南橘北枳”千变万化了。
从考古线索看,所谓苏摩圣酒其实也就是一种保健茶,准确地说是一种奶茶,里面一般有灌木茎杆、蜂蜜、牛奶。现在据说印度地区没有这种苏摩树枝了,因为需要高寒地区才方便,但他们依然景仰这种传统,所以印度人以其它方法取代了。但正宗的苏摩茶今天依然存在于北方中亚地区,比如巴基斯坦西北的白沙瓦地区,伊朗的拜火教中据说也依然使用,就是一种奶茶。
苏摩茶的植物现在巴基斯坦人称呼为“马胡”(其实就是madhu),据说是一种1-3英尺的天然植物,可能与茶树一样,一般为灌木,棕色,无果;与中国唐之后的饮茶不同的是,他们不要叶子,而是要植物的干茎,通常将干的这种植物直接放入罐中加热或泡发。由于“马胡”味道稍有苦涩(也如茶),人们就加入蜂蜜饮用,味道及样品如同今天的立顿红茶,外观微微发红。据研究,其中的主要活性元素是麻黄素,引用过多会引起呕吐、晕眩与恶心,适量则可以让人活化器官、神清气爽,正如吠陀文献中所言至今它是诗人至爱,甚至“马胡”还可以当做春药使用。
所谓“马胡”。新疆“楼兰美女”墓葬时身上覆盖的就是“马胡”。马胡就是麻黄,不仅能治病而且可以兴奋中枢神经,看来自古是印欧人的钟爱。
无论如何,饮料的开发在人类文明之中是很重要的一种“文明”标志,它意味着人类在享用食品加工方面进入到一个新的时代。人类在超越了最基本的原始果腹阶段后,从讲究吃进化到了饮的有闲的优雅精神阶段,从中国茶的三段发展,即黄帝时期、秦汉时期,到后来的唐朝,恰好对应了中国文明发展的三个飞跃阶段,所以对于一种饮料的深究并非完全没有意义,它确实象征着一种飞跃。
茶树园
我将这个明显并不牢靠的考证放在人类起源这里的考虑是,并不是为了挑战一些严谨学者的忍耐底线,而是为了顺便让我们更能体会到文明流变的经验。中国茶到底是不是真正来自于印欧人群的创造,只能见仁见智了。由此倒也可以说一点我个人对于史前史研究方法的浅见。由于资料的严重缺乏,所以史前研究的严谨与否与历史研究完全是两码事,甚至是相反:史前资料有任何的嫌疑都不轻易放弃就是“严谨”,但在一般的历史研究者眼中看来,这就是胡扯。所以,天生胆子就小的中国学者一般而言是不擅长史前研究的,因为他们爱面子胜过爱爱真理与科学,指望他们做做因循守旧的匠人那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