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领导者决策越来越愚蠢的3种认知偏差
每一个企业的正常运作都离不开决策,美国著名管理学教授斯蒂芬·P·罗宾斯指出,制定决策是管理的本质,这也是当下商业世界的一大主题。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决策失误正在成为企业最大的风险。有研究表明,世界上每1000家倒闭的大企业中,就有85%是因为经营者决策不慎造成的。
“为什么专家的声音不被倾听,不具备专业知识的人却在互联网上激烈争吵?”
美国海战学院国家安全事务教授、哈佛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兼职教授托马斯·尼科尔斯在其著作《专家之死》中,分析了为什么当今网络时代下,专家的声音不见扩张,反而由于人本身的自负和不求甚解被自以为是的争吵淹没。
关于这一点,尼科尔斯还提出了一个特别需要引起企业管理者和决策者注意的概念——认知偏差。
综合尼科尔斯在《专家之死》一书中的分析及企业管理学者的观点,目前普遍存在3种认知偏差,正在令领导者的决策变得越来越愚蠢。认识并纠正这3种认知偏差,将有助于企业管理者做出正确决策。
图片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发(雷伊·唐摄)
1
-THE FIRST-
确认性认知偏差
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曾说:“一旦某人形成一个理论,他的想象力就会让他从每一个对象中看到仅有利于这个理论的蛛丝马迹。”
这句话解释了人的确认性偏差。它指的是,当人们确立了某一个信念或观点时,在收集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过程中,他们有一种寻找支持这个信念的证据的倾向。也就是说,他们会很容易接受支持这个信念的信息,而忽略否定这个信念的信息。甚至还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认知资源,来贬低与他们的看法相左的观点。
《专家之死》
[美]托马斯·M.尼科尔斯 著
中信出版集团
其实,《吕氏春秋》中“疑邻窃斧”的故事,最能说明这种认知偏差:
有一个人丢了一把斧子,他怀疑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他观察那人走路的样子,像是偷斧子的人;看那人的表情,也像是偷斧子的人;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一不像偷斧子的人。
后来,丢斧子的人在山谷里挖水沟时,掘出了那把斧子,他再留心察看邻居家的儿子,就觉得他走路的样子,不像是偷斧子的;他的表情,也不像是偷斧子的;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不像偷斧子的了。
在企业里也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领导已经在心里做出了一项投资决策,或者要发布一项改革政策,他们会召开“象征性会议”,以征求大家的意见和建议,美其名曰“集思广益”。其实,他们的心里是不情愿的。所以,在召开会议之前,领导很可能就在盘算,谁最有可能提反对意见,于是就想方设法把这个人或这些人排除在会议之外。
有的领导在开会之前已经定了调子,比如说“我觉得这个项目是可行的,请大家发表一下意见。”于是,就出现了一边倒,与会者争先恐后地为上司的决策增添证实性的数据与证据。
就算领导是真心想倾听一下大家的意见和建议,但是,面对一些与自己的观点不一致的反对者,领导不免大声咳嗽或皱眉头,明白的人自然也就不再多说什么了。
还有的领导在听到或看到一些与自己不一致的信息时,总是下意识地认为,“他们所说的只是一面之词,而事情本来并不像他们所说的那样严重”;而对于暗合的一些说法或证据,则觉得如获至宝,深感“英雄所见略同”。
这就是领导者在做决策时经常容易发生的确认性认知偏差。
这种认知偏差也会影响到领导对于下属的看法和评价。比如,你认为小张是一个认真的员工,你就会不自觉地搜集小张工作认真的证据,即使小张工作中出现了纰漏,你也觉得这是偶然的因素所致,不自觉地过滤掉了有关小张工作不认真的信息。反之亦然。
确认性偏差是一种过滤性的知觉机制,它会导致我们的信念固执,进而自欺欺人,刚愎自用,做出不利于自己和组织的决策。
2
-THE SECOND-
达克效应作用下的认知偏差
达克效应(D-K effect),是一种认知偏差现象,指的是能力欠缺的人,在自己欠缺能力的基础上得出自己认为正确、但其实错误的结论;行为者无法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辨别错误行为。这些能力欠缺者们沉浸在自我营造的虚幻的优势之中,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却无法客观评价他人的能力。
一句话解释达克效应,就是——如果你没有能力,你就不会知道自己没有能力。
这种认知偏差主要体现在四个层面:
1. 能力差的人通常会高估自己的技能水平
2. 能力差的人不能正确认识到其他真正有此技能的人的水平
3. 能力差的人无法认知且正视自身的不足,及其不足之极端程度
4. 如果能力差的人能够经过恰当训练大幅度提高能力水平,他们最终会认知到且能承认他们之前的无能程度。
比如,公司或单位里总会有一个“门外汉”对他人的工作指指点点,这种门外汉通常会是上司或者年龄较长者,也就会成为我们常说的“倚老卖老”。
还有就是,企业里那些一知半解的新手,最易产生出这种过度自信的情况,也就造成了“新手泡沫”(The beginner bubble)。
3
-THE THIRD-
代表性认知偏差
什么是代表性认知偏差?
举个例子,现在给你一份关于一位成功企业家的材料,材料中说这位企业家爱好体育运动,每周会花不少时间做他喜欢的运动,请你猜测一下,这位企业家喜欢的这项运动是什么?
选项有五个:
(1)快步走路
(2)一项球类运动
(3)乒乓球
(4)一项田径运动
(5)网球
按照一般的推理思路,你可能会选择网球或乒乓球,因为它们看起来具有企业家可能喜欢的运动的所有特征。但这却是一个不明智的选择,因为无论是乒乓球还是网球,他们都包含在“球类运动”这个更大的代表性范畴之中。
代表性认知偏差的主要表现,就是在搜集信息时忽略样本的大小。统计学原理告诉我们,样本越大,其真实性越大;样本越小,其真实性越小。
如果我们趋向于在很少的数据基础上很快地得出结论,那势必动摇决策科学性的根基。
由上可见,生活中潜伏着许多难以察觉的认知偏差,会令领导者做出的判断和决策失真。
那么,决策者怎样才能保持理性客观,避免陷入各种各样的认知偏差?
一个人的认知能力越高,就越能接近事物的本质。决策者除了不断拓宽自己的认知边界外,还必须要学会“证伪”。
一般来说,先确定观点,再去寻找依据,只会导致结果为伪,从而误导决策,造成损失。英国哲学家卡尔·波普尔曾提出测试假说的唯一途径——寻找与它(假说)不一致的所有信息。这一过程也被称作“证伪”。
所以,在证实我们观点的时候,可以采用逆向思维,也就是以证伪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观点,如果没法证明自己的观点是错的,那就可以大胆采取行动了。
END
编辑|丁凝 主编|张宁
校对|谷红欣 视觉|牛大伟
使用须知:
文章已获得转载授权,
需要转载,请在公众号后台联系。
本文亦在今日头条、大鱼号、搜狐号、
一点号、趣头条、百家号、
微博、企鹅号、快传等平台同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