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运玲:异地过年也是团圆
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异地过年也是团圆
作者 | 张运玲
原创 | 乡土赊旗(ID:gh_06d145e3125e)
曾几何时,“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成为在外游子们的共同心愿,也是他们一年来的殷切期盼。是呀,在外漂泊久了,最幸福的事莫过于回到那个熟悉的地方,听到家乡话,见到家乡人,和父母聊一聊家常,吃一顿家乡饭。
但今年的春节,由于受疫情余波反反复复的影响,国家倡导“就地过年”,让以往的“春运大迁徙”降低了温度,让“整装待发”的游子们悄悄的在心里按下了回家的“暂停键”。
在外地工作的儿子就是其中的一员。
元旦后就接到了孩子的电话:“今年教育局要求全体师生就地过年,可能今年回不去了,唉!真想回家。”“那就别回来了,安全是大事”透过电话,听出了儿子有点难过。
其实,作为父母,又何尝不渴望与孩子的团圆,但比起孩子的安全,我们宁愿按捺住心头的想念。回家,父母在,才是家。有啥比得上推开家门,就能看见父母喜出望外的脸庞,还有桌上热气腾腾的饭菜更加温暖。
儿子长这么大,第一次在外地过年,我们作为父母的,心里也是空落落的,连准备年货都没劲儿。
在中国那么多传统节日里,最喜欢春节。春节的味道是一种让人感到温暖的味道,也是一种团圆的味道,过春节过的那是一种年味。最高兴的是和孩子一起购购年货、唠唠家常,做做家务,这些看似一些稀松平常的小事,足以温暖父母的心田。
每逢年底,中国人都讲究一个辞旧迎新。所以一到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在做着一件事情“大扫除”,大扫除时,全家老少齐上阵,打扫房屋,清洗锅碗瓢盆,拆洗被褥,为的是除去一年的陈旧与不开心,干干净净迎接新年的到来。家净,则人静;人静,则心安;心安,则福来。
从孩子上大学到参加工作这么多年,每到过年的时候,家里的卫生全部都是孩子搞定。窗帘、沙发罩、床上用品都是孩子一件件洗好,晾晒好,再把窗帘一个个挂上,沙发罩一个个套上,床上用品一件件铺好。这还不算,屋内各个房间更是打扫的窗明几净,一尘不染,就连各个房间门口的地垫也都刷洗的干干净净。
过节期间,孩子还时不时亲自下厨,秀一下厨艺,炒几个可口的湘味小菜,一家人高高兴兴坐在一起共进晚餐。饭桌上,聊一聊家长里短,还有酸甜苦辣的过往,其乐融融,亲情难忘。孩子为让我们好好休息,每当吃过饭就张罗着收拾碗筷,擦桌子,挪椅子,一应收拾齐全。考虑到我们平时较忙,没有娱乐的时间,还会请我们看一看电影,唱唱歌放松一下心情……
如果说闺女是母亲的小棉袄,那我们家孩子标标准准的一个“暖男”。
孩子大了,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了,在一起团聚的时光也少了。每当孩子离家时,满满的行李箱里,装满了父母的爱和家的挂牵,鸡鸭鱼肉,青菜馒头,油炸食品等一应俱全。父母的爱总是内敛而含蓄,不善于表达,不论孩子走到天涯海角,但从未走出父母的视线。
望着孩子远去的背影,有点泪目。还记得龙应台在散文《目送》中说道:“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一步一步看着孩子不断成长、不断远行、不断离开我们的怀抱,走向越来越远的世界和未来。曾经握在手中的小脚丫,现在已经勇闯天涯。我们目送孩子一次次远行,也盼望着孩子一次次远行后的回归,给我们以温暖的陪伴。今生今世能和孩子相遇一场,相伴一回,是上天赐给我们最大的福利。
为了成全孩子的诗和远方,我们多吃点苦,多受点累没关系,我们努力工作,只想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明天,我们往往不会担心自己过得好不好,只怕给孩子的不够多,也许这就是中国式父母的众生相。
……
一场疫情,让我们懂得了珍惜,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个先来,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失去,也许永不再来。珍惜每天和家人相处的点点滴滴,一粥一饭,一蔬一菜,家人闲坐,灯火可亲,这便是世上最好的人间烟火。有亲情相伴,这便是最大的圆满。
一场疫情,让我们也对春节也有了新的认识。一个美好的春节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团圆,更是国泰民安,这才是我们对春节最好的向往,也是我们赋予春节最大的意义。
人在他乡,虽远隔千里,但亲情依然紧紧相连,只要一家人心在一起,身在异地也是团圆。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