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为啥被骂最差鸭式战机?关键设计太悲催,性能严重“偏科”
在全球四种现代鸭式战斗机中,欧洲战斗机“台风”可能是最特立独行的一位(另外三种分别是歼-10、“阵风”和“鹰狮”),是唯一采用远距耦合鸭翼设计的,也就是其鸭翼距离主翼较远,基本无法利用脱体涡对主翼的有力干扰,享受不到增升和增大可控迎角的红利,为此不得不在座舱两侧又画蛇添足般地增加了两片小边条略作弥补。
“台风”之所以这么设计是有其历史背景的,启动于1983年的“未来欧洲战斗机”项目最初被赋予的主要任务是取代“狂风”ADV与苏联新一代战斗机米格-29和苏-27争夺制空权,并拦截图-22M3“逆火”超音速轰炸机。所以“台风”在气动设计上偏重于高空高速性能,远距耦合的全动式鸭翼由于力臂更长,无疑具有更好的超音速俯仰配平能力,能保证“台风”超音速机动性。
最终的结果就是“台风”成为一种合格的高空高速战斗机。该机在7600米高度以上享有优于大多数现役战斗机的高空性能优势,高度攀升至15000米之后基本就可以拳打脚踢大多数北约战斗机了(F-22除外)。在两台EJ200发动机的推动下该机在空战挂载外形下能做1.3马赫的超音速巡航,配合4枚“流星”空空导弹之后,的确拥有了强悍的超视距超音速空战能力。
但气动设计偏科的结果也让“台风”的发展前景大受限制。由于冷战结束之后作战环境的转变,“台风”执行超音速截击任务的机会越来越少,要更多执行视距内格斗和对地攻击任务。而“台风”战斗机由于远距耦合鸭翼,目前的迎角极限略高于24度,大幅低于近耦鸭翼设计“阵风”的29度,瞬时转弯速度也不及后者,所以视距内亚音速空战始终是该机飞行员需要极力避免的空战场景。
由于无法利用鸭翼带来的增升好处,“台风”的最大载弹量被限制在7.5吨,比类似尺寸“阵风”的9.5吨足足少了2吨。虽然7.5吨看起来也不错了,但“台风”以某些组合在翼下g挂载大型对地弹药时飞行稳定性欠佳,严重影响了其多用途作战能力的发挥。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空客在2015年为“台风”测试了一套空气动力学升级套件,也就是空气动力学改装套件(AMK)。该套件由三角形前机身边条、扩展的襟副翼后缘和主翼前缘边条组成,通过增大翼面积和利用双边条产生的脱体涡使机翼升力提高25%,迎角增大45%,从而提高了“台风”的转弯速率,缩小了转弯半径,并增强了低速空战时的机头指向能力,滚转速度也提高了100%。
空客号称AMK使“台风”的视距内格斗性能追上了世界先进水平,具有了与F/A-18E/F或F-16这类视距内空战强者相似的转弯能力,同时还没牺牲原有的跨音速和超音速机动性优势。由于亚音速飞行性能的提高,改装了AMK的“台风”在能以更灵活的武器挂载外形执行从空空到空地的作战任务,比如通过双联挂架挂载14枚“流星”中距弹。
但“台风”最终是否能凭借AMK摆脱气动偏科目前还是未知数,虽然空客在宣传中将AMK说成是解决“台风”气动设计缺陷的灵丹妙药,但自至今为止仍没有哪个“台风”战斗机用户对该套件表示出采购兴趣,显然对于改装成本和套件的可维护性有所顾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