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讲平说2655期:要解决不要解恨,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给别人提意见要注意“调换转”三字诀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即联系删除
文 | 趙玉平
平讲平说2655期#
最近有很多年轻的朋友跟我交流职场方面的话题,很多人在这方面都有困难,都有困惑。有一个年轻人就说了,我给领导提意见或者给同事提意见,说的很对,都是为了他们好,为什么他们就不接受呢?关于如何提意见这个话题,我记得之前我们也讲过,而且还进行过热烈的讨论,有人就觉得只要出于公心和公正,都是为对方好的,都是真善美的,有话就应该直说,单刀直入,切中要害。
其实呢,现实生活教育我们,美好的动机不一定带来美好的结果,想法是好的,但是确实还要考虑对方的接受程度。我经常做一个比喻,做手术要先打麻药后动刀,这叫救人,如果不打麻药上来就动刀,这恐怕是杀人。所以真的要是想成全对方、为对方好的话,恐怕动机和方式都是一样重要的。如果真的是不考虑方式,不考虑接受程度,单刀直入,大声就说,那恐怕是为了解恨,而不是为了解决。如何给别人提意见,这个话题很值得一聊。
而且翻开《史记》、《三国志》、《汉书》、《后汉书》,厚厚的《资治通鉴》、《宋史》、《明史》,里边有很多关于提意见的正反两方面的经典案例,结合这些历史智慧,再结合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关于这个问题我们给大家推荐三个字的重要技巧,“调换转”。
第一是“调”字诀,把提意见变为提建议,及时调整语气和态度。各位想一想,你点手对一个人说我对你有意见,我想给你提意见,话还没说完,对方的防备心就有了,对立情绪就起来了。所以意见二字背后包含着太多的情绪,太多的对立,实际上我们没有意见,我们有的是建议。在单位里你要跟领导说我有意见,你想一想对方心里什么感受;如果启动“调”字诀,你说我有一个建议,你看对方又是另一种感受。组织行为学研究过,意见是反方向的,而建议是同方向的,同向的沟通一定比反向的沟通更顺畅,更容易获得认可。
第二是“换”字诀,就是换人、换场、换角度。如果咱们自己人微言轻,当众给领导提个意见,确实有点让对方难堪,确实让资深人士难以接受。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考虑换人,我们自己不说,找一个老同志把自己想法告诉对方,让这个老同志凭借资历、凭借跟对方的感情关系,然后让他去说。就比如说我要给李逵提意见,李逵拿着两把板斧,瞪着怪眼瞅着我,作为刚上梁山的一名小喽啰,我就可以跟燕青或者吴用把这话说一说,然后让他们再给李逵去沟通。除了注意换人,还要注意换场,会场上人多眼杂,众目睽睽,当众提意见,给对方带来很大的压力,很大的挑战。这个时候我们就不如换一个私下里边轻松的场合,然后进行有效的一对一的交流。这个就是所谓的“当众提意见是拆台,私下提意见是补台”。
第三是“转”字诀,就是转化沟通的框架和模式。就拿我自己来做个例子,听课的时候发现一个老教授讲的有一点点小问题,如果在课堂上当着那么多同学的面,那边还有网上直播,我站起来就跟老教授说,“我有意见,你刚才说这不对,你要改。”大家可以设想一下这样的沟通模式会产生怎样的结果;相反我还有另一种模式:中间休息的时候,我在休息室里边给老教授端上一杯茶,然后告诉对方,“今天来听您讲课,我自己收获很多,在诸葛亮的出生时间和家庭成员方面,您讲的特别细,关于这个问题我也很感兴趣,我有一点小想法,请您给提提意见,请您给指正指正。”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样的沟通模式结果如何,效果如何。
所以在提建议的时候,首先要放下冲动、放下情绪,进行必要的换位思考,考虑对方的接受程度,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尽量避免用简单粗暴的方式给自己团队的成员提意见。
以上这三字口诀“调换转”,大家都记住了。好了,今天内容我们就讲到这儿,平讲平说,咱们明天接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