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这幅字流落日本1300多年,字字血泪,现在终于回国了
王羲之的地位在中国书法史上是无可撼动的,这当然不仅是因为历代帝王和书法家的推崇,更多的是因为其书法的艺术价值之高。
王羲之的书法就好比是汪洋大海,后世的书法家就好比是从这汪洋大海当中流淌出来的涓涓细流,无不以其为宗。
艺术大师南唐后主李煜在自己的《书评》当中写道:
“善法书者,各得右军之一体:若虞世南,得其美韵而失其俊迈;欧阳询得其力,而失其秀;褚遂良得其意,而失其变化;薛稷得其清,而失于窘拘,颜真卿得其筋,而失于粗鲁;柳公权得其骨,而失于生犷;徐浩得肉而失于俗;李邕得气而失于体格;张旭得法而失于狂,唯献之俱得之,而失于惊急,不得其蕴籍态。
像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张旭等影响后世极其深远的大师级书法家无一不是从王羲之的书法当中汲取营养而卓然成家的。
所以对于任何一个书法人来讲,王羲之的书法是每一个人都绕不过去的经典,所以王羲之的法帖在历代书坛都备受瞩目。
在中国盛唐时期,文化极其开明与昌盛,以至于有万国来朝的轰动,来自世界许多国家的商人或者布道者汇集于长安城中,其中就有许多日本人。
从梁武帝开始一直到唐代,皇家便不遗余力的广泛搜集王羲之的法帖真迹,到了太宗时期,皇家内府所藏,已经有3000多纸王羲之的法帖了。
而在这其中有一件著名的王羲之法帖,此作的艺术价值全面超越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此作于日本奈良时期被赏赐给了日本的遣唐使,自此之后流入日本,这本著名的法帖,在日本流传1300多年之后,在1934年才在机缘巧合之下,影印本流入中国。
这件作品原帖为一件长卷,乃是王羲之的3件手札作品,此帖在14年前还在上海博物馆展出过。
这就是著名的'丧乱帖'、'二谢帖'和'得示帖'三通尺牍合装,有人称之为《丧乱得示二谢帖》,也有人将其总称为《丧乱帖》。
《丧乱帖》的内容乃是王羲之听到“先墓遭到荼毒”,他“椎心泣血”,此作也堪称字字血泪,在极度的悲愤之情中写下了这件心与神合的旷世神品。
这件《丧乱帖》我们曾经逐字逐行进行过细致分析,这是一件极其伟大的艺术品,其成就远远超越了存疑的《兰亭序》,此作将每一个字的节奏,每一行字的节奏都与内容完全契合在了一起,构成了一件笔随心转,字与情合的神明之境,书法史上能够有这种境界的艺术品也仅仅只有《祭侄文稿》和《寒食帖》这样的作品才具备。
这件《丧乱帖》在日本流传了1300多年,一直被视为国宝所珍视,而国内所藏的王羲之墨迹,在历代的王朝更迭当中已经所剩无几,而日本所藏的这件《丧乱帖》又极为珍贵,所以成为了近百年中国书法史上的无数人手追心摹的经典之作。
如果说《兰亭序》有人怀疑不是右军真迹的话,那么这件《丧乱帖》则是无人不信服,书法史上几乎没有一个人能够写出这样的风骨和面目,既有雄强之美又不失蕴藉之态,此作可以说是王羲之最具代表性的末年之作,其艺术成就远胜于《兰亭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