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多少父亲,活着见到儿子称帝,而自己却不是皇帝的人?
历史上很多时候,比较正常的皇权交接是父子相传。但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也形成了父亲还在世,并且父亲没有做过皇帝,儿子成为皇帝的情况。历史的这种情况其实并不少。一起来盘点一下:
一、刘邦之父刘太公
刘太公是刘邦的父亲,是历史上第一个太上皇,有人说赵武灵王,赵武灵王顶多算是王,甚至可以说是自封的王,当时周天子还是唯一合法的王。因此刘太公应该是第一太上皇。刘太公对于汉朝建立几乎不起作用,还曾经被项羽抓走,差一点烹了。他最初是看不起自己的三儿子刘邦的,也难怪,作为庄户人家,刘邦根本就不愿意干农活,属于游手好闲的主,刘太公看不上并没有什么奇怪的。秦朝末年,刘邦揭竿而起,成为一方诸侯,后来又取得了天下。刘邦取得了整个天下,刘太公也就自然水涨船高,成为人人敬重之人。但有一个问题,就是作为皇帝父亲的刘太公如何与皇帝刘邦见面的问题。刘邦是君,刘太公是臣,臣应该给君行礼,但是刘太公又是父,刘邦又是子,让父亲给儿子行礼是不符合礼法的,也是不孝的。于是,采取了变动的方式,尊刘太公为太上皇,这样父子关系就很明晰了,也不存在尴尬的问题。刘太公也成为了少有的自己没做过皇帝,却直接做太上皇的人。
二、汉质帝之父刘鸿
在汉冲帝去世后,汉质帝刘缵继位,此时刘缵之父还没有去世。此时的汉朝正处于“外戚跋扈将军梁冀把控之中,小皇帝刘缵因为一句实话,被梁冀毒死。刘鸿作为父亲,儿子被毒死,假装啥也没发生。由于外戚专权,作为宗亲的刘鸿也无能为力,在唯一的儿子被毒死一年后去世。
三、常道乡公曹奂之父曹宇
曹宇的身份很特殊,他是曹操的儿子,曹丕、曹植的异母弟,是一代神童曹冲的同母兄弟。魏明帝曹叡去世后,司马氏逐步掌权,先是废立曹叡的嗣子曹芳,后又杀了曹髦。公元260年,曹髦被弑杀,司马昭与众臣商议,立曹奂为皇帝,奉魏明帝曹叡之祀。按照辈分来讲,曹叡和曹奂属于同辈人,曹奂虽名为皇帝,但实为司马氏的傀儡。
四、郭荣之父柴守礼
郭荣可能很多人不熟悉,柴荣大部分人是知道,其实他的本名叫柴荣,因为过继给了他的姑父郭威,所以他就要由柴荣变为郭荣。因为郭威的儿子在后汉末年全部被杀害,郭威年事已高,没有子嗣,选择让养子兼妻侄的郭荣继位。郭荣成为皇帝后也没有改回本姓,来光耀柴氏家族的门庭。出于对姑父兼养父的感恩,他一辈子就姓郭。他更不可能尊生父柴守礼为太上皇,只能是其“元舅”。而且按照君臣礼仪,即使是舅舅见皇帝外甥也要行大礼,柴守礼按照礼法要给儿子郭荣行君臣之礼。但毕竟是亲生父亲,父亲给儿子行礼,也不符合礼法。为了避免这种尴尬,成为皇帝后的郭荣至死未与父亲柴守礼再相见。话说老柴还是挺多活的,郭荣死后,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也没有影响他的老年生活,和另外九个老头合称“十阿父”,在洛阳无恶不作。赵匡胤估计考虑到夺走人家儿孙的天下有点不仗义,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老柴潇洒活到安然去世。
五、南宋度宗赵禥之父赵与芮
高宗赵构是南宋第一位皇帝,因高宗无嗣,他选择太祖赵匡胤后裔为继承人,宋朝皇位正式由太宗系转到太祖系。由于靖康之耻宋朝元气大伤,宋朝一直处于被压制的状态。因为赵禥的伯父宋理宗赵昀无子,作为侄子的赵禥得以继位。赵与芮不仅看到了儿子继位也看到宋朝的彻底灭亡,作为宋朝皇室成员被元朝带到大都,虽然被忽必烈封了一些礼仪性的官职,但深知阶下囚的赵与芮行事低调,并得以八十岁善终。
六、光绪帝之父奕譞
清咸丰皇帝唯一的儿子同治皇帝去世后,清朝需要选择一个新继承人。在同治皇帝之前,清朝皇帝是一系父子相继的,同治无子,清朝第一次出现皇帝断嗣的情况。同治皇帝叫载淳,要是保证父子相继就需要过继爱新觉罗家族的“溥”字辈。但是当时掌权的慈安、慈禧太后选择了兄终弟及,把载淳的叔伯弟弟“过继”给咸丰皇帝,保证自身作为太后的权力。在当时具备这个条件的第一顺位的继承人应该是恭亲王奕訢的长子载澄,但是慈禧太后一直忌惮着奕訢,害怕失去权力。此时载澄已经17岁了,18岁大婚就要亲政,慈禧太后将不能继续垂帘听政。而是选择了醇亲王奕譞4岁的儿子载湉,相对于素有“鬼子六”之称的奕訢,老七醇亲王更好控制,而且醇亲王的福晋、载湉的生母还是慈禧太后的亲妹妹。有了这层关系,再加上兄终弟及这个继位方式,慈禧太后得以继续掌权。据说听说自己的儿子载湉被确定为皇帝后,奕譞不仅没有表现出现了很高兴,反而昏迷过去。其实,他是心知肚明,载湉的角色的,只不过没有办法。
七、宣统帝之父载沣
宣统皇帝是中国历史最后一位皇帝,他并不是上一任皇帝光绪帝载湉的儿子,而是侄子。在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帝被囚禁在瀛台,因为压抑早逝。由于光绪帝没有子嗣,慈禧太后在去世前,指定光绪帝载湉弟弟载沣的儿子溥仪为皇位继承人。载沣也像父亲奕譞一样对儿子有些抵触,也看透了时局,但是没有办法。溥仪三岁继位,载沣成为摄政王,但此时清朝已经日薄西山,谁也挽救不回来了,溥仪也就此成为末代皇帝。
历史上儿子称帝,父亲还活着并且不是皇帝的人还有几位,大体上是在北魏时期,此处不赘述。还知道类似情况的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