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脉交会穴”与“灵龟八法”及“飞腾八法”

现在通行的“灵龟八法”与“飞腾八法”有许多相似的地方,比如两者都使用八脉交会穴,都使用九宫八卦图,两者本质上都是一种时间针法。如此多的相似点,提示他们在历史上可能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无论是“灵龟八法”或“飞腾八法”,都包含 3 个 要素:

1)干支纪日、纪时法。

2)九宫八卦图。

3)八脉交会穴。

下面分而论之。

干支纪日法与干支纪时法

干支纪日法产生年代极为久远,至晚在商代就已经出现了干支纪日法。干支纪月法产生于春秋,干支纪年法产生于东汉,而干支纪时法发明年代相对较晚,唐代才出现 。

所以有人认为“灵龟八法”创自于南北朝时北齐医家徐文伯 ,然而南北朝时干支纪时法尚未 出现,此时并没有出现“灵龟八法”的条件。

九宫八卦

九宫八卦图的产生及其与医学的关系 “灵龟”一词始见于《周易·颐卦》:“初九,舍尔 灵龟,观我朵颐,凶。”

随后《尔雅》中亦有记载,均指能够作占卜之用的巨龟。传说夏禹治水时有神龟出于洛水, 背上有裂纹,纹如文字,裂纹条数是“戴九履一,左 三右七,二四为肩,八六为足,五居中央”,是为洛 书,禹取法而作《尚书·洪范九畴》。

“飞腾”一词最早 见于《楚辞·离骚》:“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 夜。”“ 八法”最早见于《周礼·天官·冢宰》,指周朝 管理官府的通法。

八卦图有两种,一为先天八卦,又名伏羲八卦;二为后天八卦,即文王八卦。

先天八卦

后天八卦

八卦九宫第 1 次应用于医学即在《灵枢经·九宫八风篇》,用以表示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及对人体的影响。

八脉交会穴

公孙通冲脉

在足内侧缘,当第1跖骨基底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

公孙通过足太阴脾经与冲脉在腹部关元、大趾和胸中等处相交通。

内关通阴维脉

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内关通过手厥阴心包经与阴维脉在胸膈部互相交通。

足临泣通带脉

位于足背外侧,当足4趾本节(第4趾关节)的后方,小趾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足临泣通过足少阳胆经与带脉在季胁及带脉、五枢、维道穴处相互交通。

外关通阳维脉

位于前臂背侧,在前臂后区,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侧远端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间隙中点。

外关通过手少阳三焦经与阳维脉在肩臂部臑会、天髎处相互交通。

后溪通督脉

后溪穴位于第5指掌关节后尺侧的近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后溪通过手太阳小肠经与督脉在大椎穴处相互交通。

申脉通阳蹻脉

足外侧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足太阳膀胱经之申脉与阳蹻脉直接相交。

列缺通任脉

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列缺通过手太阴肺经与任脉在腹部中焦胃脘相互交通,又通过手太阴经别与任脉在喉咙部相互交通。

照海通阴蹻脉

照海穴位于人体的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

足少阴肾经之照海穴与阴蹻脉直接相交,且照海又通过足少阴肾经与阴蹻脉在喉咙部位相互交通。

这八个经穴彼此之间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和沟通。

如公孙与内关相通,合于心、胃、胸;

后溪与申脉相通,合于目内眦、颈项、耳、肩膊、小肠、膀胱;

临泣与外关相通,合于目锐眦、耳后、颈项、肩;

列缺与照海相通,合于肺系、咽喉、胸膈等。

按时刺灸

按时刺灸的思想在《内经》成书之前就已经产生,并在《内经》中有充分的体现,比如《灵枢·寿夭 刚柔篇》:“谨度病端,与时相应。”《灵枢·四时气》: “四时之气,各有所在,灸别之道,得气穴为定。”此时的按时刺灸思想并没有与八脉交会穴相联系起来。

元代窦汉卿在《针经指南·流注八穴序》中提出 “流注八穴”、“交经八穴” ,他说是少室隐者 所创经过宋子华传到他。这是医书中第 1 次记载八脉交会穴,但并未指出这 8 个穴位与奇经八脉的关系,只是列出 8 个穴位的主治功能,也没有提出按时针刺的要求。

有人认为窦汉卿在撰写《标幽赋》时已完全确定八穴与八脉的结合关系,但缺乏文献依据,此时的所 谓“八法”就是指以八穴为主的治疗各种病症的配穴针灸法,并不具有按时定穴的意义。

同时窦汉卿 又在《针经指南·针经标幽赋》中又说:“但用八法五门,分主客而针无不效。” 明代徐凤在《针灸大全》 中注释:“八法者,奇经八脉也……五门者,天干配 合,分于五也。甲与己合,乙与庚合,丙与辛合,丁与 壬合,戊与癸合也。主客者,公孙主内关客也,临泣主外关客也,后谿主申脉客也,列缺主照海客也。此 言用八法,必以五门,推时取穴,先主后客,而无不 效也。” 显然,在徐凤看来,八脉交会穴的使用应该 遵循时间条件的制约,但窦汉卿在《标幽赋》里的表述委实太过简略,以致于后人只能揣测窦汉卿的用意,所以认为窦汉卿提出按时针刺八脉交会穴的观点也是经不住推敲的。

《玉龙经》中的“飞腾八法”

元代王国瑞在《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中提出 “飞腾八法”,八卦九宫图第 1 次与八脉交会穴联系起来,八穴也首次明确与奇经八脉联系了起来。

时间也首次纳入了配穴条件。其特点在于:

1)八穴与八 卦配属关系相当于如今使用的“飞腾八法”,即以坎卦对应临泣穴,坤卦对应申脉穴,震卦对应外关穴, 巽卦对应后溪穴,乾卦对应公孙穴,兑卦对应照海穴,艮卦对应内关穴,离卦对应列缺穴。

2)算法是以日、时的天干、地支代数相加,除以九,余数合卦,没有阴日、阳日的区别。

3)日、时干支代数与如今使用 的“灵龟八法”“临时干支代数相同”,即“甲己子午九,乙庚丑未八,丙辛寅申七,丁壬卯酉六,戊癸辰 戌五,巳亥属之四”。

4)余数若是五,则有男、女的 区别,即“男寄坤,女寄艮”。

王国瑞“飞腾八法”与当今通行的“灵龟八法”和“飞腾八法”均不相同,但比较来看,更接近“灵龟八法”,可以认为是如今“灵龟八法”和“飞腾八法”的前身。

当今通行“灵龟八法”与“飞腾八法”的诞生与沿袭

明代徐凤在《针灸大全》中提出了与当今通行算法一致的“灵龟八法”,此时还有其他并行的名称,如“窦文真公八法流注”、“八脉配八卦”、“灵龟 飞腾”、“五门八法” 。

灵龟八法算法:以日干、日支、时干、 时支代数相加,阳日(甲、丙、戊、庚、壬日)除九,阴 日(乙、丁、己、辛、癸日)除六,余数合卦。余数若是五,则寄于坤卦,没有男女的区别。

八卦与八穴的配属关系是:坎卦对应申脉穴,坤卦对应照海穴,震卦对应外关穴,巽卦对应临泣穴,乾卦对应公孙穴,兑卦对应后溪穴,艮卦对应内关穴,离卦对应列缺穴。

徐凤还将八穴两两相配的关系命名为“父母”、“夫 妻”、“男女”、“主客”。其后《针灸大全》还记载有 “飞腾八法”,与当今通行的版本算法也是一致的。

飞腾八法:不用日干支和时干支的代数相加,以时天干直接对应八卦,即“壬甲公孙即是乾,丙居艮上内关然。 戊午临泣生坎水,庚属外关震相连。辛上后谿装巽 卦,乙癸申脉到坤传。己土列缺南离上,丁居照海兑金全”。

总之,徐凤的《针灸大全》标志着“灵龟八 法”与“飞腾八法”的正式形成。 明代高武《针灸聚英》提出“八法飞腾定十干八 卦”,与《针灸大全》记载的“飞腾八法”实质相同, 但文字略有不同。

明代医家李梴在《医学入门》中提出“奇经八穴”、“奇经八法”作为“灵龟八法”的同义词。但是他在肯定子午流注的同时,却贬低“灵龟八法”的功用,主张“宁守子午,舍尔灵龟”。

明代医家杨继洲在《针灸大成》中提出“灵龟取法飞腾针”、“八法神针”、“八法流注”,补充了《针灸大全》的记载,增加了“九宫歌”、“八法歌”、“八法交 会歌”、“八法五虎建元日时歌”。《针灸大成》标志着“灵龟八法”已发展到完善地步。值得注意的是, 《针灸大成》中并没有关于“飞腾八法”的介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