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民间收藏,陶冶国民情操,增强爱国主义

收藏,从本质上而言,乃是对文化传承的认同和喜爱。尽管有人可能仅是为了投资增值,然其最根本之性质并不因此而改变。
    什么谓之情操,情操即是由感情和思想综合起来的,不轻易改变的一种心理状态。其基本概念演绎为,以某一或某类事物为中心的一种复杂的、有组织的情感倾向,如求知欲、爱国心等。在心理学中曾有人把情操分为求知、审美、道德、信仰四种。在现代心理学中常把人的复杂情感称为高级情感,并分为认知感、道德感、美感等三种。作为一般语调时,情操指情感和操守的结合。
    据此关于情操之定义与概念释义,可窥视其与收藏之密切关联。通过收藏,文博之物,可促使人们之求知文史欲望增长,进而由表象物之审美而至不断深化领悟其工其艺及至精神实质,从而于心理意识之上产生认同赞叹和敬仰,及致于寄托情感而至修身养性,悟其道而获其德。
    有人可曰,收藏乃玩物,玩物而至丧志。其实,此乃极少数矣。某种意义和价值上说,玩物有度,可至心态平和,可获情感寄托,可去浮躁心境。纵观古今,诸多大小藏家,于法之出轨者甚少,即是明例。故,玩物痴迷者,确可丧志,而其度若得把握,则志而温,志温则人和矣。此对人生,对社会,实乃益多害少。
    社会乃人之群体组织,群体和谐则其社会必和谐,此乃古今无论统治者还是民众皆为期盼认同。人心若无情操,若无寄托,则难免心躁,心躁则难免行为失措,故此等人多,其社会必显浮躁,故而失德失措,此哪来之和谐?
    热爱自己之祖国,乃基本道德,爱国之情,非一时吃饱穿暖或几首妈妈之歌而可生之,即生,亦难有可持续性矣。一个国家之值得国民深爱之,本质上乃为一国之历史传统,文明之积淀,千百年来潜移默化之基本价值观和审美观培植之结果。因此,陶冶情操目的之一,必然在于通过其物化之表象,透参其文明之精髓,进而于无意识之间,激发其爱国之情感。而情既已生,则爱而得发,爱发源于其心,则其情其爱真挚而得稳固矣。
    观古看今,爱国主义从来难从说教之中生发,即生,亦虚,可口号而非心发,是乃其爱虚伪。而这等虚伪之爱,非仅毫无价值,反倒易生变数,于和谐社会之创立害多益少矣。
    故,欲促国民于国真爱,当于潜移默化之中获取营养,真真于心生长其爱。民间收藏,人们睹物生情,于常把玩欣赏之间,其藏物所载之文明信息必悄然浸其心扉,染其意识,日积月累,乃润生伟大敬仰之真情,此从古至今不二之道法矣。
    然,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仅以抽象说教或者以纯粹现实主义,试图培国民之真实爱国情感,祖国妈妈歌声可嘹,然其毕竟唱之无物,听过则去。纵观古之至理,润物乃在细无声中,生情当于常睹物时。
     综上之论,在此和平盛世,吾国旷世建设,民间热藏之际。而国家社会管理当局者如何去看待此热,又如何以舆论、政策乃至立法等去弘扬及至保护此热,而非以税养之专家,无视实物实证,信口雌黄,动辄讥讽蔑视,打击封杀民藏之物,极尽国民忧洋人喜之能事。故,弘扬吾国民间收藏,实事求是以待之,诚心诚意以护之,实非小事,此乃国家机器当然之责,亦是社会和谐,民众积德,国家凝聚之重要一环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