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中出现“结节”“息肉”“囊肿”“增生”“肿块”要当心了

近两年,人们越来越注重体检,与此同时,各种“结节”“息肉”“囊肿”“增生”“肿块”等检查结果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体检报告上。很多人看到自己身体内长了一些多余的东西都会惴惴不安,甚至担心这些体内的“定时炸弹”会发展成癌。以下是恶性肿瘤的早期信号,要当心了。

(1)肿块

  身体任何部位若出现不痛不痒、不明原因的肿块,且逐渐增大,就应引起重视。  在乳房发现了质地坚韧、境界不清的肿块,比较固定,特别是有乳头破溃流水流血时,应考虑乳腺癌的可能。  在颈部、腋窝、腹股沟、肘窝等处发现肿块,可能是白血病(血癌)、淋巴瘤的征兆。  在颈部、喉结下、颌下、耳下或颏下发现肿块,应想到甲状腺癌、鼻咽癌或唾液腺癌等。  锁骨上窝肿块,可能是胃癌、纵隔癌或肺癌局部转移。

(2)黑痣或疣的突变

   痣可发生在皮肤的任何部位,如面部、手掌、脚底、腰部、前胸、后背和阴囊等处。痣如出现下述现象,可能是癌变信号:反复发生感染;突然有痒感,不由自主地用手搔抓,甚至抓破出血;表面潮湿或有结痂形成;原为棕色,逐渐颜色变深变黑;有出血倾向,稍微触碰即发生出血;周围有炎性红晕,触之有痛感;痣上原有毛发突然自行脱落;痣的中央部出现硬结或自发性出血、溃疡形成和周围出现散在的呈卫星状小黑痣。

3)顽固溃疡,久治不愈

  无外伤史,下肢皮肤、牙龈、口颊黏膜、舌、外耳道等处,有不明原因久治不愈的顽固性溃疡,总是潮湿不干,应疑及癌变。

4)出血

  咯血痰或痰中有血丝血块,并伴剧咳,应警惕肺癌。 ◇ 大便持续带血或潜血阳性(大便潜血是指肉眼看不到大便出血,但化验出来有出血),应想到肠癌和胃癌的可能。  ◇ 中老年妇女,如突然出现无痛性接触性出血(性交后、妇科检查后、大便后、甚至无任何原因),可能是宫颈癌或子宫癌的信号。  ◇ 经常有原因不明的鼻出血、鼻涕中混有血丝血块,同时伴头痛、耳鸣、听力减退,要小心鼻咽癌。  ◇ 有长期原因不明的无痛性血尿,要考虑肾癌或膀胱癌。

(5)食欲减退、进食不畅(适)

上腹不适,进食后腹部膨闷,或有不规则疼痛。吞咽食物时,出现轻微异物感、发噎、隐痛、不通畅、停滞或烧灼感,有上述中的一种或数种感觉,要想到有食管癌的可能。

6长期低烧且治疗无效

不明原因的长期发热,排除感染性疾病且治疗无效。

7不明原因消瘦

不明原因的突然消瘦,食欲明显降低,体重锐减,1~2个月体重可减轻十几千克,要疑及胰腺癌。其他癌症也有体重减轻的特点,但不如胰腺癌迅速。

(8)白色病变

  在某些特定部位的皮肤或黏膜上发生白色病变,可能是癌的先兆。  ◇ 口腔癌:表现为口腔黏膜白斑,多发生在唇、舌、颊、龈、腭等部位,白斑略高于黏膜面,自觉有粗涩感。  ◇ 阴茎癌:表现为阴茎局部皮肤白斑,多发生于包皮、龟头和尿道外口的黏膜处,病变边缘清楚,大小和形态不等。◇ 外阴癌:白色病变多发生在妇女外阴皮肤上,局部皮肤变白,呈硬化性苔藓样变,皮肤干枯萎缩发脆,易发生皲裂,有瘙痒和烧灼感,尿液浸渍病变处有剧痛。 

9)无痛性皮肤角质化(粗糙)

  以老年男性多见,好发于颜面和手背,皮肤呈圆形或不规则的皮疹样图案,局部扁平或稍隆起,表面多附着粘连甚紧的棕黄色或黑色痂皮,无疼痛感觉,是皮肤癌的癌前表现。

10)无痛黄疸

  指眼睛的巩膜(黑眼珠)、结膜(白眼仁)出现黄疸,而右上腹无疼痛症状,是胰头癌和和乏特氏壶腹周围癌的典型临床表现,有确诊价值。

11)神经症状

  如出现以下症状,如:迟发性癫痫(成年期甚至老年期癫痫)、头痛、呕吐、精神失常、性格改变、智力迟钝、肢体感觉异常或消失、运动失灵、走路不稳、持续性眩晕和嗜睡等,要怀疑可能是脑肿瘤。乏特氏壶腹周围癌的典型临床表现,有确诊价值。

     (12)息肉

  息肉是人体某个正常结构上赘生的一块“肉”。大多数息肉属良性,但有一部分会恶变。建议只要在体检中发现息肉就应尽可能切除,随后送去病理活检,确诊息肉类型,防止复发。可发生在体腔特别是消化道管腔的任何部位,如食管、胃、十二指肠、小肠、结肠、胆囊等处。当健康体检或诊查疾病发现某处有息肉存在时,要提高警惕,因有的息肉(腺瘤样息肉)可能发展成癌(特别是结肠息肉)。  肠息肉:肠镜检查也可切除息肉  肠道息肉有炎症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3种类型,癌变几率不同。只要及时发现并将其切除,随后保证定期做肠镜检查及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即可有效预防复发及癌变。按目前的技术,做肠镜检查的同时,就可将发现的息肉切除。如属腺瘤性或增生性息肉,建议每年做一次肠镜。对小息肉也不能掉以轻心,尤其是右半结直肠处的扁平状息肉,其危害比大息肉更高。  胆囊息肉:确诊息肉性质很重要  患者发现胆囊息肉后,可进一步做常规超声加彩色多普勒超声或声学血管造影,内镜超声或CT增强扫描,以确定胆囊息肉是肿瘤性息肉还是非肿瘤性息肉(如胆固醇性息肉)。如果患者已有明显不适,在排除其他病后,宜手术,通常可采用微创胆囊切除术。此外,非肿瘤性胆囊息肉也有一定癌变风险,如有以下危险因素也建议手术:年龄超50岁;息肉直径≥1厘米;息肉逐渐增大;单发病变;合并胆囊结石。对于无明显症状、无危险因素胆囊息肉患者,不建议手术,每6个月B超复查1次。

13)增生

  增生分为生理性增生和病理性增生。生理性增生有时会对人体有益,病理性增生往往是有害的,但也不意味着增生就一定会发展成癌症。骨质增生:能加固骨骼 做X光检查,经常会看见关节处有增生现象,也就是“骨刺”,尤其是颈椎、腰椎和膝关节。很多老人以为骨刺是病,发现一定要将其去除,有些人甚至听信虚假广告,想通过服药溶骨。骨刺通常被认为是人体代偿性的增生,即通过增生来帮助支撑身体、稳定关节。如果没有给身体带来不适,不需要做特殊处理。即使骨质增生长歪了,也不需要立即手术,大多数引起症状的骨质增生都会先采用保守治疗,如理疗、针灸、热敷、按摩、口服药物等。在保守治疗无效后,才会选择手术,如膝关节镜手术,使其减轻对半月板的磨损。腰椎的神经受压后,保守治疗无效,也可以选择经皮微创椎间孔镜手术摘除增生的骨质和钙化,恢复肢体功能。  前列腺增生:不会转为癌  前列腺增生早期大多可保守治疗,效果很好。目前还没有良性前列腺增生向前列腺癌转化的证据。然而,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可以同时存在,老年男性出现任何排尿异常的症状,都应到正规医院的泌尿外科检查。

    (14)囊肿  

囊肿是一种良性包块,有的单独一个,也有多个的,一般来说对健康没有多大影响,体检查出也不必过于紧张。只要囊肿没有对周围器官存在压迫症状或发炎感染,基本不需特殊治疗。如肝囊肿过大,可能压迫邻近器官,引发不适症状,则需积极治疗。如出现并发症,像囊肿破裂、囊内出血等,需进行外科手术。  乳腺囊肿:95%以上无需处理  乳腺囊肿严格意义上不能算是乳房疾病。95%的乳腺囊肿无需做特殊处理,只要定期观察,每半年做一次B超,40岁以上患者每年加做一次钼靶检查。2厘米以下的乳腺囊肿绝大多数是良性的,但如果在检查过程中发现囊液浑浊、有钙化点、囊壁较厚、周边有血流等结构混乱情况,需引起重视,必要时可能需微创手术。而对于大囊肿,尤其是直径达到4-5厘米,建议加做钼靶检查,必要时需做穿刺。此外,如囊肿细胞增生活跃,则不论其大小及表现如何,都建议手术。  肝囊肿:不影响肝功能不作处理  绝大多数肝囊肿不会癌变,且不会影响肝功能,所以只要肝囊肿没有导致身体不适都可以不作处理,但建议每6个月做B超复查一次,观察囊肿大小变化。  肾囊肿:恶变几率微乎其微  肾囊肿以单纯性肾囊肿较为多见,绝大多数单纯性肾囊肿为良性,恶变几率微乎其微,有一半以上的患者在发现前,几乎没任何症状。如果肾囊肿小于5厘米,且没有给患者带来不适,大可不必治疗,一般3-6个月复查B超观察其变化即可;若超过5厘米,特别是出现腰酸、血尿、尿路感染、尿路梗阻时,需及时到肾内科或泌尿外科就诊,必要时可进行囊肿穿刺手术。

15)结节

  在影像检查中(如CT、胸片),发现类圆形的直径小于3厘米的病灶通常描述为结节灶,直径小于1厘米时常被描述为“小结节”,直径小于0.5厘米时就称为微小或细小结节。随着近年来多排螺旋CT的出现,小结节或微小结节发现得越来越多,但大部分是良性的。  肺部结节:仅极少数是癌  一般年龄大、肺部有基础疾病的人,做检查易发现肺部结节。即使发现肺部结节也不必恐慌,因为其中只有极少部分人最后被证实是肺癌。此时必须找专业医生鉴别判断:对于小于5毫米的微小结节,仅做随访观察,3个月到半年重新做一次CT检查。如结节没有变化、没有异常增大,一般被认为是没有风险的,有的甚至会随着时间变化慢慢消失。1厘米以上的大结节,建议要尽早诊治,特别是肺癌高危人群更需慎重,定期复查。  甲状腺结节:99%都是良性  临床治愈上有多种甲状腺疾病如甲状腺退行性病变、炎症等都可以表现为结节。不过,甲状腺结节的恶性率不足1%,绝大部分都是良性的,不需治疗。一般来说,甲状腺结节出现以下情况需警惕:①单个结节比多个危险;②单个结节硬、固定、不痛;③长得快;④超声提示结节有微小钙化点;⑤超声提示为低回声结节且边界不清,低回声结节比中、高回声结节恶性可能性大;⑥实性结节比囊性或囊实性结节危险大;⑦邻近的颈淋巴结有肿大;⑧引起压迫症状或出现声音嘶哑。如结节影响甲状腺功能,或伴随有炎症,通常需要治疗,治疗的依据不仅看结节的大小、多少,还要看“样貌”。如结节的边缘清晰、圆滑,没有钙化迹象,一般可继续观察;而结节轮廓毛糙、不光滑,且摸上去明显有硬度的要警惕。有的良性结节随着病程延长也有恶变的可能,要6-12个月复查一次B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