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伪存真,唐卡鉴定技巧大揭秘!
唐卡最早出现于公元10-11世纪之间。联系到西藏与印度之间由来已久的文化交流和联系,看起来意大利学者杜齐的说法更能令人信服。现如今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唐卡大约就是完成于公元11世纪前后的绿度母唐卡,也叫《热振寺女神》。目前这幅唐卡存于美国沃尔特司艺术博物馆中。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用明亮的色彩描绘出神圣的佛的世界; 颜料传统上是全部采用金、银、珍珠、玛瑙、珊瑚、松石、孔雀石、朱砂等珍贵的矿物宝石和藏红花、大黄、蓝靛等植物为颜料,以示其神圣.这些天然原料保证了所绘制的唐卡色泽鲜艳,璀璨夺目,虽经几百年的岁月,仍是色泽艳丽明亮.因此被誉为中国民族绘画艺术的珍品,被称为藏族的”百科全书”也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中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早期唐卡的形制较为简单,多以红色画边或土布染色镶上下边,左右无边,天地杆常以细竹或藤条制作,没有轴头。明代以后,形制越来越复杂,并赋予了更多的象征意义,可视为用锦缎制作的“软佛龛”,而画心“麦龙”镶嵌于龛内,这种装裱形制不但具有装饰、保护功能,而且与西藏传统的游牧生活方式相适应,便于卷起来四处游走,也便于随时展开悬挂供养。
唐卡题材分为宗教类和非宗教类。像宗教类多为生死轮回图、祖师像等,非宗教则大多为历史、传说故事等。一般到藏族家里,都会看到墙上供奉了一幅宗教唐卡。像他们挂的唐卡是非常讲究的。首先要请活佛占卦,活佛根据你的生辰八字推算出你应供奉的佛、菩萨或本尊。而绘制唐卡,也要严格遵守一定的仪轨要求。绘制前要进行各种宗教仪式,念经文,奉献贡品或发放布施。通过观修祈请智慧之神文殊菩萨进入画师体内,然后才能进行绘制。画师在绘制唐卡期间,要沐浴洁身,禁食肉,酒等。一幅唐卡,要经过画师手工起稿、着色、勾勒、细节等工序,最 后请高僧活佛进行装藏,在佛像的额、下巴、颈等背面写上“嗡”“啊”“吽”藏文或梵文明咒,送到寺庙内,请众僧诵经进行开光仪式,使佛、菩萨或本尊附于画上,使其拥有灵气,这样这幅唐卡才算完成。
唐卡品种多种多样,除彩绘唐卡与印刷唐卡外,还有刺绣、织锦(堆绣)、缂丝、贴花及珍珠唐卡等。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堪称藏民族的百科全书。
唐卡的题材和内容丰富多彩,包含有宗教的内容,也含有非宗教的内容。大致有这么几类:佛、菩萨、佛母、罗汉、护 法、上师或历史人物、教规、神话传说、医药和天文历算、历史故事、建筑、法器图案等。早期的唐卡画主题十分突出,即以一个主尊佛、菩萨、度母、护 法神为主,很少绘主尊以外的眷属、供养等陪衬背景和装饰,画面简单明了。然而到了藏传佛教后弘期,即10世纪以后,形成了众多教派共处的繁荣局面,唐卡绘制的高僧大德开始考虑这一多教派共处的社会现实,增加了以主体神像相关的细节和背景装饰。出现了佛传故事、本生画、经变画、本尊、菩萨、护 法、上师、大成就者、坛城、变化身等多种题材内容。这一被称为西藏“百科全书”式的绘画,不仅包含有佛教的丰富内涵,还将触角伸向了历史、现实人物、民俗风情、医学、天文历算、音乐舞蹈等方面。在同一幅唐卡画中,有不同教派创始人同列“空界”的画面。但各教派在绘制唐卡时还是侧重突出教派特色,如宁玛派和萨迦派都有特殊的表现。一般唐卡分为三部分绘制,中间绘“本尊”佛,上部为“空界”(圣界),以“法身”、“报身”、“化身”,日、月等;下部为“地界”(凡界),绘空行、护 法、僧侣、眷属、供养人等。唐卡绘制有佛教的仪收藏投资导刊·总84期 2月上下半月合刊轨和定制,成书于四世纪以后印度笈多王朝时期的《度量经》奠定了唐卡造像体系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