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联家对联创作故事34】唐世友:贵州怪杰巧对残钟亭绝联

顾问  钟石山    主编  何俊良  sdhjl1

投稿邮箱 203666763@qq.com

【作者简介】唐世友,男,汉族,76岁。对诗、书、画、联均感兴趣,特别喜欢对今古绝对,也喜欢写回文诗。爱周游,足迹已踏遍祖国各地,曾应邀出访过美、俄、德、法、日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文化报》、《京华时报》、《欧洲时报、》《南洋商报》、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四川卫视等国内外300余家媒体报道其行踪和发表作品。被多家媒体誉为“贵州怪杰”、“贵州奇才”、“新世纪的唐伯虎”。手机百度输入“贵州怪杰唐世友”,便有数千条信息文章可参阅。

贵州怪杰巧对残钟亭绝联

唐世友

前不久在一个朋友聚会的餐桌上, 大家聊到了怎样对绝联的话题。一个外号叫小胖的朋友说:“唐哥,你喜欢对绝对,贵州黔西县有一个绝对你对过没有?那个才叫真正的绝对呢!如果你能对得好,我愿自罚三杯酒。”  我说:

“是不是黔西县水西公园的残钟联?” 他说:“正是。”

关于这个残钟绝联,我在很多年前就看过报道。说的是在黔西县水西公园内原来有一座寺庙,叫观音阁,阁内有座大铁钟。此钟是明朝正德年间铸造,后来毁于兵灾,寺庙被烧毁了,大钟也弄残了。当地政府为了警醒世人,在园内修了一个亭子,将残钟悬于其内,取名残钟亭。钟虽残,但钟声依旧洪亮。

八十年代初,黔西县举办春节联欢晚会。在晚会上,中学教师尹绍明以残钟亭为题晒出了一个上联:

残钟终身残,钟声未必残,鸣之尚能警世;

此出句有多个同音字和重字,难度系数非常大,当时就没有人能对得出下联。后来有人便将此出句登在《贵州日报》上,向社会征集下联。不久,贵州省轻纺工业设计院工程师洪秀祥对了个下联:

断琴情线断,琴弦虽已断,抚其亦可知音。

他这个对句是以俞伯牙断琴谢知音钟子期的故事为典对出。

再后来,贵州大方县县委书记张志侠又对了一个对句:

破壁毕力破,壁立须臾破,点之径自腾龙。

张的这个对句如今被镌刻后正悬挂在残钟亭的门柱上。而这两个出句最大的败笔就是以残对残,破,是残,断,也是残,大有合掌之嫌。洪秀祥的对句以“琴”对“钟”,“弦”对“声”,均是平声对平声,有违联律,且“线”、“弦”不同声。而张志侠的对句更是联意晦涩,且“须臾”对“未必”也不妥。更大的问题是重字不规则,出句是第二第六字重,对句却是第三第六字重,要知道,不规则重字是联家大忌。

酒过三巡,小胖见我光喝酒不说话。遂说道:“唐哥,对不出来了吧,对不出可要罚酒的哟。”

我说:“胖老弟,还不知道要罚谁呢。” 我边喝酒,边思索,还一边用筷子在桌上敲打拍节。自语道:“残钟应该用响鼓来对。有了:

响鼓古今响,鼓筋何曾响?击罢犹可伸冤。”

席上有人发话了:“你自己说你对上了,谁信?  你用笔写出来,让大家评论评论,如果真的对得好,我们大家都认罚。”

我在一张纸上写下了出句和几个人的对句:

出句:残钟终身残,钟声未必残,鸣之尚能警世;

洪对:断琴情线断,琴弦虽已断,抚其亦可知音。

张对:破壁毕力破,壁立须臾破,点之径自腾龙。

唐对:响鼓古今响,鼓筋何曾响,击罢犹可伸冤。

大家传阅后都表示赞同。小胖举着酒杯说:“唐哥,就饶了小弟吧,来!大家为唐哥的佳句干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