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是支潜力股
自从教师评定职称将“公开发表的论文”作为必备条件之后,人们对此是非曲直的议论就一直没有停止过。2008年海南省首先冲破教师职评论文一票否决制的藩篱,不再将发表论文作为教师评定职称的硬性条件。一石激起千重浪,一时间,将本来就有争议的问题讨论推向了高潮。孰是孰非,何去何从?人们拭目以待!
争论过后的心平气和之时,我们不妨需要明确几个问题:
首先是什么是论文及其特点的问题。论文是学术论文的简称。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简单地说,就是指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和描述科学研究成果的文章。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科研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
教育科研论文是指专门研究、探讨教育教学规律的学术论文。教学论文主要研讨学科教学的内容、方法及对象,通常包括以下四个类型:知识性小论文;经验总结性论文;研究性论文;实验报告或调查报告。论文一般具有独创性、科学性、创新性、学术性(理论性)、可读性的特点。
其次是为什么要写论文的问题。简要地说就是因为写论文可以记录新的科研成果,进行学术研究;促进学术交流、成果的推广和科技发展;促进科研的深化;考核作者知识,科研水平;培养人独立思考和创见的能力……
提到教育教学论文写作,并且还要成为评定职称的必备条件,就会有许多不同声音,年轻人说:“我现在要集中精力搞好教学,教研写论文是以后的事情”;年长一点的经验主义者说:“我不会写论文,这么多年的教学不也很好吗?”;毕业班的老师说:“教学已经够忙的了,哪里还顾得上写什么论文?”;不求上进的老师说:“我们是普通教师,教好学就行了,教育教学研究是专家学者、高校教师的事情”;消极一点的老师说:“写论文是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把写论文看得太高太难太浮,甚至把写论文看成是一件令人头疼、望而却步,与自己无关的事。于是,一到职称评定时才想到要有论文,万不得已,就硬着头皮,东拼西凑;就买论文,就花钱发表论文……
其实,当教师的需要做的工作主要就是两件事:一是教学,二是教研。教学引领教研,教研促进教学,两者缺一不可、相互依存。教研是为教学充电、补充给养;教学是为教研提供源泉。如果只教不研,就容易原地打转,几年几十年如一日,“教书匠”即由此产生,目前绝大多数教师属于这一类;如果只研不教,就会成为空头理论家,这种类型的人多是教育教学行政领导及研究部门和高校的一些专家学者。只有研教结合才能成为“教书将”。
教师一天的工作是备课、上课、批改作业、阅卷、管理班级……这些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教育教学工作。进一步说,备课需要钻研教材,上课需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管理班级需要选择恰当的教育方法……这些实际上已经就是教研的初级阶段了。再进一步说,备课、上课、批改作业都有哪些成功的做法,又做了哪些无用功?期间是否有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灵机一动的奇思妙想?……把这些经验和教训甚至是奇思妙想及时记录、整理、描述出来,并由特殊推及到一般,上升到理性认识……这就是搞教研写论文。教学与教研是连体婴儿,反思和写作是将两者连在一起的有效方式。
成长=经验+反思,这是波斯纳关于教师成长的经典公式。著名教育专家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作为教师,如果只教书,不读书,不反思,不梳理自己的成败得失,就不可能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特级教师于漪,每堂课后都要认真记下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对教法的选择和运用;记下学生学习的障碍和思想的火花;记下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她的“教后思”没程式,不深奥,但点点滴滴,都言之有物,思之有悟。
教师学会做研究与写论文,是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完成工作任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种认为只要拥有学科专业知识就能胜任教师工作的想法是不符合教育教学的客观发展规律的,现时代的教师必须时刻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武装自己,掌握教育心理学、学生心理、班级管理艺术、教学理论与设计、家庭与社区沟通理论等等,这就离不开借鉴别人的研究成果和自己独立地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
教师做研究和写论文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改进工作,完善和提升自己。时代在前进,以创新为核心的素质教育需要科研型的教师,“减负”要求我们向教育科研要质量、要效益。不少教师拥有宝贵的教育、教学经验,若能将其总结出来发扬光大,既是人生价值的体现,又可以点带面、影响一片,进而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何乐而不为呢?
人总是有惰性的,谁能克服它,谁就有了成功的希望。勤于动笔,肯于吃苦的人成了作者;懒于动笔,不肯吃苦的人的就只能当读者。这读者和作者之间相互联系的方式是勤为径,苦作舟。仅能吃苦不行,还要进入以苦为乐的境界,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假如我们能将做研究与写论文看成是自己工作、生活的一部分,看成是个人成长、身心愉悦的经历,那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就会出现勃勃生机。笔者从教近30年,历任教务主任、副校长、校长兼党支部书记等多种职务,但始终没有脱离教学第一线。搞点研究,写点东西是我的一大爱好。当校长之前的9年间出版了一部专著,发表了四五篇文章;当校长的10几年间几乎没有写什么东西,是事务缠身?不可否认!但惰性才是真正元凶。第一次申报高级职称因“近期没有公开发表的文章”而被一票否决,我真有点不理解,但抱怨不如奋然而前行!于是,我开始疯狂写作,仅七八个月就发表了十几篇文章,第二年再次申报顺利通过……职称搞定了,可是对教育教学研究思考、归纳总结成文的激情和乐趣却犹如风驰电掣的列车制动失灵,再也无法刹得住了……
事实上,有关部门规定评审条件要有论文发表的初衷,就是要鼓励引导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刻苦钻研,切实提高专业水平和理论素养。遗憾的是,在实际的执行中,往往过于强调规定形式,而忽视了要求的本意,其结果就是为了评定职称而抄论文、买论文,花钱发表论文;个别报刊杂志就趁火打劫、唯利是图,借此发大财等等。好像写论文就是为了职称评定,急功近利、目光短浅、胸无大志之态显露无遗。
搞科研写论文的功利性现象由来已久,只是职称评定的规定又使其达到了极致。这一切负面问题的出现,都应归咎于我们的平时的教育教学管理不到位。要解决这些问题,给搞科研写论文“正名、正位”,笔者认为要抓好两方面的事情:
其一是要规范、净化文化市场,从源头上堵住漏洞。让那些不是靠质量来谋求生存,而是趁职称评定需要论文之机来收费刊发文章发财的报刊杂志无藏身之地。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那就是设立举报电话,发现一个重罚一个;发现一个查封一个,打掉一个!
其二是完善考核内容体系,加强教育科研的形成性的过程管理和考核。上级主管部门考核学校,学校考核教师要将写论文列入必备的且是重点的考查内容,而不是只有到评定职称时才成为必备条件。上级有关部门及学校要将搞科研与写论文纳入平时的教育教学管理之中,要注重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每个学年,甚至是每个学期都要要求教师写一篇以上的教育教学论文,上交后存入其业务档案,评定职称时不仅要提供一两篇代表作供专家评审,还要根据教龄的长短来审查他是否达到了每个学年,甚至是每个学期都有论文的要求。只要能真正落实这一点,是否发表我看就不重要了。
“独到的思想者、不倦的实践者和终生的学习者。”是当今社会发展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也是教师专业发展中所追求的崇高理想和最终目标。然而,在现实中,很多教师难以做到“三者”齐备,为什么?只知“教”,不善“思”“学”和“写”就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而思、学和写就是在搞科研。
明白了上述这些问题和道理,你还能一提到写论文就愁眉不展、推三阻四、敬而远之吗?教育要发展,科研要先行,作为科研成果的载体——论文,又怎能游离于外呢?
(本文刊发于《广东教育·综合版》2009年第5期,总第447期。《华夏教育》2009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