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样本||卫铁生:【地图册上的光影】江苏古镇(一)
卫铁生:辽宁锦州人,现居深圳。业余写作三十年,有作品集出版。
【地图册上的光影】
江苏古镇散文诗系列一
壹 江苏古镇
同 里
从一滴水里看你,看四十九座古桥上走过的那群人,绸缎和家织布交错的背影,有怎样的名字被流水漂洗,有怎样的故事在宅院的格局中不肯老去。或儒雅,或平淡,或如歌,或无语,这些傍水而居的人物,或许有一个是我崇信已久的传奇。
同里,就如古典又娟秀的绝句,镶嵌在吴地文化的额顶。
同里,状元秀才名家,这些历史土著,纽带一样链接光影变迁。
从宋代到清末,从砖瓦到画柱雕梁,有一座虚拟的桥,贯穿了同里的与众不同。从祖宗祠堂,到炊烟民俗,从同里湖度假村的世界模式,到吴侬软语中骨质的眼神,有不妥协的美,冲洗和纯粹着我的视觉与感官。
我去同里考证一首诗的出处,看水乡古镇的月光和晨曦,是如何稀释掉语言,只把意境留在江南的心坎儿。
去同里找寻不一样的时光回味,蹚过十五条河流,走遍七个小岛,之后就蹲在水边,看一只水鸟慢慢长大,直到成为这里不可独缺的一部分。
贰 江苏古镇
甪 直
这是江南桥梁博物馆,原有的七十二座桥,每座桥都是不同造型的艺术品。
这是风水极佳之地,古银杏就如道法大师,站在黛瓦白墙边,看着众生多福长寿。
我走进卵石小巷,甪直蒲鞋不溅起多余的注脚,五十八条巷弄,都穿着蓝印花布肚兜和褂子,淳朴的原始味道,更不要压抑的阴险和做作的修饰。
木窗木门,宽梁翘脊,明清风格的宅邸星罗棋布,有的临水沉思,有的仰天沐风,大红的灯笼就如护院的家丁,只是少了森严,多了些祥和喜气。我在一家出嫁的囍帖中驻足,流水宴席不可独缺的甫里鸭,喻有团圆美满之意,我品着他,彷如与晚唐诗人陆龟蒙在保圣寺结缘,与诗歌再牵一次红线。
小桥流水人家,恬静的美景令人流连。
古迹古事古民俗,厚重的文化令我遐思。
我徜徉其间,清空怀里的杂陈,以一个饥饿者的形态,来万盛米行求米三五斗。圣陶先生并不认识我,我细细端详他,如大贤者的粮仓,于民国的微朦中,把一粒粒粮食,带给那些去彼岸歌唱新事物的人。
叁 江苏古镇
枫 桥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的枫桥夜泊,多了几分禅意。
枫桥古镇,就在舟舸往来,商旅云集中,扬名世界。
但我无法去一千二百年前,把钟声挂在今日的古镇街头,只能在典当铺和银楼的旧址,把风铃再次倾听。
也许旁边还有一个遗民客商,依然延续枫桥塘上听米价的传统,或是寒山寺一棵古松上,有一枚不落的松果,把过往的游客当成旧主持。但我依然无法解释其中的余音,到底有怎样的涛声会逆流回还。
走进枫桥大街,明清建筑风貌,配上当代的特色文化品牌,一种时光嫁接的形态,淋漓尽致地展现在眼前。如果大运河是镜子,那么枫桥的美,就是镜子里淘洗不尽的诗。
我特意去夜半的水上,感受那首绝句不眠的回访。
我甘心在姑苏城喝露珠,感触片刻宁静里的清凉。
无法用文字描写枫桥的神髓,我是失败的诗者。当我徜徉古镇的人情风貌中,我仿佛只是他发音很轻的一个字母,就如水花拍打在渡口,多了几分庸常的倾述。
推介当下最活跃、最具特色的一线诗人,力塑当代诗人群像。
投稿与稿酬发放:
请将原创(未在其它微信平台上发布,并在主题栏里标注“原创首发”,非原创作品不予推广,文责自负)现代诗3-6首并简介、形象照、微信号等发至以下邮箱之一:
总编龙歌:
540153707@qq.com
主编心语:
10995125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