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讲义》第一章伤寒表实证

(二)伤寒表实证

1、麻黄汤证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35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一两炙 杏仁七十个去皮尖

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

【方歌】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功用】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 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51)

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52)

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36)

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37)

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46)

太阳病,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自衄者,愈。(47)

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55)

2、麻黄汤禁例(麻黄九禁)

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83)

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必便血。(84)

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痓。(85)

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脉急紧,直视不能眴,不得眠。(86)

亡血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寒慄而振。(87)

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痛,与禹余粮丸。(88)

禹余粮丸方阙。

病人有寒,复发汗,胃中冷,必吐蚘。(89)

脉浮数者,法当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发汗,当自汗出乃解。所以然者,尺中脉微,此里虚,须表里实,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49)

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然,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50)

3、麻黄汤证兼证

1)兼经输不利证(葛根汤证)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31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 去节  桂枝二两 去皮  生姜三两 切  甘草二两 炙  芍药二两  大枣十二枚 擘

覆取微似汗。

葛根汤由桂枝汤减少桂枝、芍药用量,加葛根、麻黄而成。

方歌:葛根汤内麻黄襄,桂甘芍药枣生姜,轻可去实因无汗,有汗加葛无麻黄。

功用:发汗解表,升津舒筋。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项背强,无汗恶风,或自下利,或血衄;痉病,气上冲胸,口噤不语,无汗,小便少,或卒倒僵仆。

(2)兼邪迫阳明证(葛根汤证及葛根加半夏汤证)

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32)

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33)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 去节  甘草二两炙  芍药二两  桂枝二两去皮  生姜二两切  半夏半升 洗  大枣十二枚 擘

覆取微似汗。

方歌:葛根加夏用半升,归芍姜草二两匀。三麻四葛枣十二,但呕不利服之平。

功用:发汗解表,降逆止呕。

主治:太阳与阳明和病,不下利,但呕。此外还可见恶寒发热,额头作痛,项背强,无汗等,亦可同时兼有下利

3)兼里热烦躁证(大青龙汤证)

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38

麻黄六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杏仁四十枚去皮尖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枚擘  石膏如鸡子大碎

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扑之。

方歌:大青龙用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躁,解表清热此为良。

功用:发汗解表,兼清里热。

主治:

1.外感风寒,内有郁热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脉浮紧。

2.溢饮。身体疼重,或四肢浮肿,恶寒身热,无汗,烦躁,脉浮紧。

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39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40

麻黄去节  芍药 细辛  干姜  甘草炙  桂枝各三两去皮  五味子半升  半夏半升洗

小青龙汤由麻黄汤去杏仁加芍药、细辛、干姜、五味子、半夏而成。

方歌:小青龙汤桂芍麻,干姜辛夏草味加;外束风寒内饮停,散寒蠲饮效堪夸。

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内饮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41

(0)

相关推荐

  • 连载丨《伤寒辅行录》(1)

    ◆伤寒,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脉浮紧者,麻黄汤主之. ◆伤寒,发热恶寒,如疟状者,麻黄桂枝汤主之,桂枝麻黄汤亦主之. ◆伤寒表未解,干呕发热而咳者,小青龙汤主之.服汤后,外证已,仍咳而呕渴 ...

  • 白发伤寒论|第二讲(23.24.25.26)

    第二讲 讲述:白发渔礁 编辑:达生    标蓝:原文    标红:药证    标绿:知识点 23,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以其不得小汗出, ...

  • 河洛择日学讲义第一章与第二章

    第一章基础知识, 1.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的关系与方位 2.先天八卦与六亲的关系: 1.代表老母: 2.代表长女: 3.代表中女: 4.代表少女: 5.随着飞临的宫位而定: 6.代表少男: 7.代表中男 ...

  • 六经证治药对:一、太阳病:1、伤寒表实证...

    一.太阳病: 1.伤寒表实证药对:桂枝.麻黄: 2.中风表虚证药对:桂枝.芍药: 二.阳明病 1.阳明经证药对:生石膏.知母: 2.阳明腑证药对:大黄.芒硝: 三.少阳病 1.半表半里证药对:柴胡.甘 ...

  •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实用讲义第一章分享篇...

    第一章题目信息转化为坐标表达 1.1距离公式与弦长公式 1.2题目核心条件转化为坐标 1.3转化为坐标后,怎么处理 熟悉常用套路,提高做题效率[玫瑰][玫瑰][玫瑰]

  • 乐创DIY C语言讲义 第一章全部链接

    乐创DIY C语言讲义--0 前言 乐创DIY C语言讲义--1.1节 乐创DIY C语言讲义--1.2节 乐创DIY C语言讲义--1.3节 "关于浮点数详解"乐创DIY C语言 ...

  • 第一章 解表药

    性味功效       多具辛味,主入肺与膀胱经,性善发散,可使外邪从汗而解.主具发散解表的功                     效,兼能宣肺.利水.透疹.祛风湿 适用范围        外感风寒 ...

  • 经方指归之《伤寒论》-第一章 太阳病(上)

    第一章 太阳病(上) 太阳病者,表阳病也. <伤寒论>由太阳入手,揭开疾病总论三阴三阳序幕.太阳篇所论,并非纯论太阳,而是通过涉及六病全部领域,以示方证游走于三阴三阳之间也. 本文按宋本顺 ...

  • 第三节:太阳病伤寒表实证证治、禁忌及兼证的证治学习要点

    第三节:太阳病伤寒表实证证治.禁忌及兼证的证治学习要点 原创2021-09-21 18:56·福建桃花岛陈药师 本期需要掌握太阳病伤寒表实证(外感风寒表实证).麻黄汤禁忌及兼证的证治,特别注意太阳病伤 ...

  • 《伤寒论讲义》第一章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之表郁轻证

    (三)表郁轻证 1.桂枝麻黄各半汤证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 ...

  • 《伤寒论》第一方桂枝汤的妙处|实修实证解伤寒《医圣心印》连载9

    12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右五味,以水七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