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窦娥冤》的矛盾冲突
《窦娥冤》的全称为《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朝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这部作品的题材是取自于“东海孝妇”这个民间故事。主要是写窦娥被无赖诬陷,又被官府冤屈错判最后斩刑的故事。《窦娥冤》是元杂剧中最著名的悲剧,有着“中国悲剧第一丰碑”之称,是一出具有较高文化价值、广泛群众基础的名剧,而且有很多的剧种上演过这部作品,可见它的优秀。所谓剧作有没有“戏”其中的“戏”指的就是矛盾冲突。这就要求剧情发展曲折跌宕,悬念环生。我国民众对于戏剧情节的兴趣十分浓厚,很多传统戏之所以常演不衰,是与他们的故事情节引人人胜、戏剧冲突紧张激烈分不开的。 而作为我国名剧的《窦娥冤》也不例外。作为剧作的主人公窦娥是处在矛盾中心的。这部作品主要表现了窦娥和婆婆、张驴儿以及官府之间的矛盾冲突。
首先是与蔡婆之间的冲突,窦娥七岁十道蔡婆婆家做童养媳。窦娥和丈夫也就是蔡婆婆的儿子生活不久后,丈夫就暴病去世了,窦娥与婆婆二人守寡在家。当面对张氏父子的威胁时窦娥和蔡婆婆是两种不同的反应,蔡婆婆屈服于外部势力,弃置礼教,甚至还反过来劝服窦娥要屈服;而窦娥则坚定地恪守着礼教、坚守自己的立场不屈服于外力的威胁她们之间的冲突,实际上就是是否严格遵守礼教的斗争。甚至窦娥还严厉的批评婆婆“可悲可耻”,甚至把批判的对象进一步扩大到所有忘却旧恩寻找新欢不守贞节的妇女:“妇人家直恁的无仁义,多淫奔,少志气;亏杀前人在那里,更休说本性难移。”
在第一次的矛盾冲突中窦娥胜利了,由于这个胜利第二个矛盾也就接踵而来了,那就是与张驴儿之间的矛盾冲突。当时的社会要求女子尤其是寡妇守节,但是黑恶势力又对寡妇进行威胁。张驴儿是一个地痞无赖而窦娥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女子。张驴儿想要自己父子俩娶窦娥婆媳俩,面对张驴儿的胁迫,窦娥表达了自己好女不二嫁的坚决态度:“我一马难将两鞍鞴。想男儿在日,曾两年匹配,却教我改嫁别人,其实做不得。”窦娥敢于反抗张驴儿的勇气来自于对官府(或这说是统治者)的信任。
此时的矛盾冲突就转向了窦娥和官府(或统治者)官府本来是正义公道的象征,是声张正义为百姓服务的政府机构,而在《窦娥冤》这部作品中却并不是这样的。滁州太守桃杌不但无意维持礼教规范,而且凭借自己的权力,骄奢淫逸,为所欲为,成为礼教的破坏者。窦娥向诉说自己的冤屈甚至提出“我这小妇人毒药来从何处也”这个明确的大疑点是,桃杌不但不好好利用认真调查,反而不加理会认为这只是窦娥的狡辩之词,甚至认为不进行严刑逼供是行不通的。即使是在严刑逼供的情况下窦娥依然没有屈服,但是她害怕婆婆会和她一样遭到毒打、为了保护婆婆不受到伤害,她只能“负罪”了。而窦娥的屈服是在用自己的生命表达中国礼教的重要内容——孝道。
从《窦娥冤》中的各种矛盾冲突可以体现在当时社会普通人的生活是受到各种残害压迫的。而窦娥的反抗正体现了人们不屈于压迫勇于反抗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