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毕业律师啃老10年要求母校赔偿100万,错的不是我是整个世界 2024-06-17 13:31:27 文丨 优宝 最近英国一位41岁的男子,再次将父母告上法庭,要求他们给自己赔付“终生生活费”。毕业于牛津大学的Siddiqui离开学校后曾当过律师,辗转了几家律师事务所却屡屡受挫,更出现了心理问题,因此他失业了。但家境殷实的他并没有因此受到任何委屈,父母把他安置在一栋价值100万英镑的高档公寓里,不仅负担他各种开销,还额外给他每周400英镑的生活费。如此,他靠着父母接济一晃就过了10年。 可最近父母开始劝他出去工作,并和他发生了激烈的争吵,结果儿子一怒之下将父母告上了法庭。他以自己虽然成年,但因为心理问题很“脆弱”为由,认为父母有义务养他一辈子。同时他告了自己的母校,说他没成为国际贸易法律师,是由于学校误人子弟,没给他一等的毕业成绩,以致他和同学收入差距达百万英镑。为此他向母校索要100万英镑的赔款,当然两起诉讼都被法院驳回了,父母抱怨自己的儿子难搞,需索无度,又执拗。 但一位家庭律师却说,这对长期饱受折磨的父母心里有数,养儿子到什么样的程度才适当。父母有错,子女甩锅我国也有这样一位上了新闻的啃老族,她叫范成金。同样大学毕业后在家啃老10年,父母没有办法,找到媒体求助,担心如果继续下去,女儿连最后一点生活能力都没有了。但当媒体问及为什么不出去工作时,范成金的情绪激动起来,她变得很愤怒。 她说自己从小就是活在父母无限贬低中,“你一事无成,你将来成事了,我给你跪下,你成事了,狗都成成事……”这些话就是父母的口头禅。当她说自己喜欢雕刻,母亲就马上嚷嚷:“喜欢那个有啥用,啥啥也干不了,还挣不了钱。”面对着镜头,母亲嚷嚷到这种地步,如果记者和镜头撤了呢?只怕会更过分。而对这句话,范金成反抗道:“她不让我说,她明显不让我说。”母亲却吼道:“让你说,让你说,你一事无成,你就没有成过事。” 她想做个饭,家人说不好吃,想去学画画,家人也反对,说学那东西没用。久而久之,她就变得很自卑,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做。她大学毕业的时候,也试图出去工作过,干过一份销售工作,但是耳边时常想着父母对自己的否定和贬斥的话语,就觉得自己真的不行,最后甚至有了“社交恐惧”。可以想象一家人日常生活中是怎么互动的,每天生活在压抑、愤怒、互相贬斥的氛围下,简直是可怕的折磨。两位老人到现在只剩下哭,别无他法。 可是,却不会让人觉得同情。多么相似的经历,多么相似的理由,可能每一个“不孝子女”的背后都有着自己无法言语的痛楚,而这些痛楚多半来自家庭。优家教育创始人吴臻老师曾说过,毁掉一个孩子仅需这5件事:1、喜欢否定孩子,说他学习不行,社交不行,反正是哪哪都不行,让孩子感觉自己一无是处;2、喜欢拿孩子和别人做比较;3、喜欢控制孩子,总是替孩子做决定,让他感觉自己像一个受人操纵的木偶;4、迁怒于孩子,经常拿孩子出气,这样做会让孩子产生自卑感;5、让孩子当众出丑,在别人面前批评他、骂他,让他无地自容,这样做会让孩子自尊心受挫。 亲子关系,农夫与蛇湖北武汉地铁2号线金银潭站,下来了一对母女。母亲推着两个行李箱,还背了一个大包、数个小包,女儿则无事一身轻地两手插在兜,悠闲地走着。突然,女孩像是被什么激怒了似的,往母亲身上狠踹,一脚两脚不过瘾,一直踹了六七下,才被路过的行人拦下。女孩不解气,竟然动手去打阻拦的行人。 而这一切发生的时候,那位母亲始终没有制止。至于女孩踢打妈妈的原因,只是因为妈妈看错了站,上错了车。根据目击者爆料,事情发生之后,母亲不仅没有教育女孩,反而还安慰她没事,让她不要生气了。女儿娇纵跋扈令人瞠目结舌,而母亲的纵容亦让人大跌眼镜。看似对孩子爱得无私,其实是把孩子惯得不明事理,连自己被反噬都没有察觉。一味地给予换不来感恩,反倒容易养出个“白眼狼”。 我们在付出的同时,有必要让孩子体验到父母的不容易。这种体验不是故意卖惨,而是让孩子知道,真实的生活是什么样,父母付出了多少辛苦。唯如此,孩子才会明白,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理所应当的,他才不会去肆无忌惮地挥霍父母的爱。 错不在我,命运不公但看看身边的人,似乎很多人仍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通常活在社会底层,最常见的表现就是满腹牢骚、凡事都喜欢怨天尤人。在他们看来,这就是宿命,古人不都说吗:“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别人对“命”的定义是:一件事的成功与否,除了自身能控制的部分,还有很多无法预测和掌控的因素,因为说不清道不明,就会用“命”一言以概之。而他们对“命”的定义则是:自己的人生只能这样,无法改变。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信命与不信者存在思维模式的差别。美国斯坦福大学著名的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在其著作《终身成长》中提到,倾向于信命的人,拥有“僵固型思维”,他们认为一切都是既定的、不可改变的。遇到事情进展不顺利,他们更可能怨天尤人、放弃坚持,觉得这次失败了,下次也肯定做不好,于是不再尝试。这样的人即使对生活不满,也不会有什么改变,更不可能成功。 而容易成功的人,有着另一种思维模式——“成长型思维”,其核心是 “人的能力、智力等是变化的,可以拓展的,努力是有意义的”。拥有这种思维的人,认为只要是“问题”,就能够解决,关键在于解决的思路和方式。所以,他们会积极寻找出路,尝试各种方法,而问题解决以后带来的成就感会让他们无比愉悦。人生的确有很多无法掌控的部分,但总盯着这些不确定的因素对我们的人生又有何益处呢?成功是1%的灵感与99%的努力,但没有那1%的灵感,再多努力也是无用的。这话不错,但人家爱迪生也没说只靠灵感就能成功啊,努力不是关键,但也必不可少。尽管“成事在天”,但终需“谋事在人”,愿意努力上进,才会有机会掌控命运。愿每个孩子都可以得到善意的对待! 赞 (0) 相关推荐 学霸和学渣形成差距的真正原因,是“成长型思维”,并不是智商 有人说生娃就像开盲盒,生出一个学霸的概率就相当于从卡池中抽出ssr的概率,简直低到不行.但父母会轻易认输吗?显然并不是,所以在孩子还在子宫里的时候,就开始培养了.天生的不行,后天培养也一定要成才.不过 ... 【牛坡山记忆】一路荆棘一路歌(文|何全民) 编者的话 经历三十余年后,今年暑假,麻城一中将要离开牛坡山,搬迁到麻城四桥以东的新校区.三十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有一瞬,在麻城一中116年的校史中也并不漫长:但对于麻城一中广大师生来说,则是一段刻骨铭心 ... 41岁“巨婴”牛津毕业啃老10年,两次状告父母败诉,二老崩溃 "巨婴"败诉!近日,英国某上诉法院受理了一桩"奇葩"的民事纠纷:一名41岁的牛津毕业生因"啃老"不成,两次将亲生父母告上法庭. 据美国< ... 海归啃老10年“巨婴”让谁尴尬 杨朝清 江苏南京市民王先生是做生意的,家庭条件不错.儿子今年34岁,十多年前王先生送孩子到英国留学,儿子从英国留学回来后,一直没有找工作,整天游手好闲,父子俩为此经常争吵,有时儿子甚至会和他动手. 不 ... 33岁女大学生啃老10年:被父母操控的人生究竟有多可怕?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人生而为人,是一个思想独立完善的个体,我们应该按照自己的想法活成自己理想的样子,而不是一直活在父母的树荫里.前几日看到这样一个新闻:33岁女大学生啃老十年. 有不少人吐 ... 一毕业就“啃老”,不是考证就是考研,不上班不干活,吃饱等饿! 现在的孩子啃老,一大部分原因是社会和父母的虚荣心造成的,.孩子毕业为啥找不到工作?说明孩子在学校啥东西也没学到,为了虚荣把孩子送进大学.说是大学生,要么是大专生,三本,其实就是个玩游戏,谈对象的外壳. ... 33岁女大学生在家啃老10年:你折断了我的翅膀,却怪我不会飞翔 文|诚言呈语 本文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转发分享. 虽然从小到大我都没挨过父母的打,但是在挨训方面,可能没多少人比我"阅历"更丰富. 在上学的那个时候,我是起床早了挨训,起床晚 ... 啃老10年 第一次出门找工作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成长于一个破碎家庭,北京男孩韩奕在大专毕业后,选择宅居家中啃老10年.10年啃老,他耗尽了母亲的耐心,被亲人嘲讽.30岁这年,他决心走出家门找工作. 踏出房门 这天下午 ... 啃老10年,第一次出门找工作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 真实故事计划(ID:zhenshigushi1) ' 成长于一个破碎家庭,北京男孩韩奕在大专毕业后,选择宅居家中啃老10年.10年啃老,他耗尽了母亲的耐心,被亲人嘲讽.30岁这年,他 ... 大学毕业生啃老10年,日复一日的“打击教育”,让孩子失去梦想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是孩子引以为傲的支持,是孩子展翅翱翔的后盾. 如果说孩子是一艘轮渡,那么父母则是一处温暖的港湾,为你遮风挡雨,护你一世周全:如果说孩子是一叶扁舟,那么父母则是一处灯塔,为你持续引 ... 33岁女大学生在家“啃老10年”:被父母折断的翅膀,很难再长出来 执笔:筱沐 定稿:筱沐 对于很多农村家庭来说,培养一个大学生,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当孩子出生后,父母都希望给予他们最好的生活最好的教育,尽管在我国部分农村地区依然生活困苦,但那里的家长,却不会苦了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