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岁失业男被嘲讽,可是你就不会老吗?

这个48岁上海外企人给市长写的信,你们都看了么?端午期间网上有很多讨论了。

在水木论坛上,大家多是表达感同身受,因为水木网友也基本上是7080后为主的,学历也还过得去,大部分和他一样上有老下有小职业上也如履薄冰,很有共鸣,有不少人还在讨论到底有什么可操作的备选方案。

微博上就不同了,有说70后已经吃尽红利还出来卖惨实属不要脸的,有说他能力太差自己不知道好好运营活该至此的,有说他放不下身段不知道去开滴滴送快递搬水泥自视清高的,有说他就是上海人躺着舒服惯了不知道努力奋斗的……

总之也暴露了微博网友的受教育水平吧!无论这个48岁中年男自身情况怎么样,他的困境如果真能解决,对我们难道不是好事吗?除了英年早逝的,谁不会活到48呢?

年轻人总会有个误区:成功是因为奋斗,不成功是因为懒惰,成功可以替换为“有钱”。

绝大部分人对成功的唯一评判标准就是赚多少钱,甚至会做出“做了大学教授也不如包工头/当个地痞流氓赚得多,所以读书无用”这种滑稽的结论。唯一的可能就是因为他太穷了,对钱太渴望了,所以把钱放到了如此高的地步,也暴露了自己如此浅薄的认知。

古人讲“天时地利人和”,个人的成功要把这些因素都考虑到,还要有足够的运气,它不是你个人努力不努力就能解决的,个人是必须努力,但如果在比较差的大环境里努力的效力有限。

我举了不少疫情的例子:个人戴口罩、勤洗手、打疫苗、少去人多聚集的地方,这都属于个人努力的范畴;

个人努力有效的前提是大环境也不错,比如在我国,防疫力度这么大,医疗工作者也尽了全力,所以大家才能正常地工作、生活。

但假设你人在印度呢?做这些个人努力还有效吗?生在印度感染了,是个人不努力的原因吗?是天时地利人和出了问题,没错吧?

认为“成王败寇、适者生存、失败者就是因为他不努力”是纯粹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对弱者无关怀,对分配不均也视而不见

之前写过,2019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几个经济学家的研究课题就是“贫困的原因是什么”,不是因为穷人懒惰、不努力,原因是非常综合的,包括:

1

你很穷,是因为你父母很穷

穷父母会导致你在教育方面受到限制,比如可能有很好的天赋,但是没有足够的闲暇和资源供你去学习、提升

2

穷人通常缺少信息来源

比如在很多贫困地区,这些人平均每天只有0.99美元可供开销,那么会优先花费在购买食物上,而不是读书看报上,这就导致信息来源严重不足

3

越富有, 越容易做正确的决定

这是由于你所处的环境,已经帮助你筛除掉了那些影响你健康的因素,比如在非洲的很多地区连干净的饮用水都没有,穷人更容易生病,生病又会加剧贫穷

而富人生活在相对发达地区,有干净的食物和水、相对完善的医疗保障,基础教育水平较高,信息较为充沛等等,这些因素都会推动你做出相对正确的决定

4

穷人应对风险的方法很昂贵

一般来说,一个人受了良好教育,有较好的身体健康条件,是很容易从贫困中走出的,然而不幸的是,这两个方面对穷人来说都很难达到

他们可能由于日常饮食不够有营养,又没有花费时间精力金钱去保持健康,比如花费一点小钱接种疫苗,比如购买一份医疗保险

他们总是拖到真的发生疾病时才去就医,无保险的巨额医疗费用会让他们更加贫穷,然而对健康的改善却未必更佳

原文在这:现实世界里的神奇女侠

人走运的时候大概率会认为自己能力强,失败了才会说自己“运气不好”。网友对着48中年失业男,看见自己还有工作,会认为是自己能力强、对方不知道运用资源资质平庸,社会再这样发展下去,大家的48岁难道就很乐观吗?

人一定要学会区分集体和个人,集体是你所在的公司、毕业的学校、你的家族、你来自的地区等等。集体有荣耀不意味着你个人也有相应荣耀,王健林做商业很厉害吧?但养了个独生子是什么货色呢?可见这都不是世袭传承的。

集体再荣耀,个人能力也是自己一点点积累所得,你比别人幸运的只有一开始起点比较高这一点。但人生是长跑啊!起点高不意味着永远有领先优势,前面跑得不错后面直接退赛的也比比皆是,还是要自己长出腿来,不能躺在集体的福荫里过日子

很多职场人进了好平台,有不错的职级,抓住风口也赚了钱,确实是个人能力强+运气比较好,但要知道这不是永恒的,现在的这些头部大厂,最长的也就20年历史,还有很多曾经的“大厂”在这20年里衰落了,比如网易、搜狐,就远远掉队了,蚂蚁金服不也从万众瞩目被一脚踢下神坛了吗?

其实中年失业一直都有,失业率也远超大家的想象,现在不过是网络发达了讨论的多了,之前的“4050退居二线”包括工人下岗潮都很普遍。

刘欢不还有首歌叫《从头再来》吗,就是创作于90年代大批工人下岗的背景之下,让你把昨天的荣誉都忘记,“重新走进风雨”,听一下:

当时因为这么批量的下岗潮,多少家庭吃不起饭、孩子上不起学,出现了很多社会问题,这事要放到今天,网友该怎么评价呢?

大家还年轻,一定要有意识做自己的事,你可以把它理解为“个人IP”,也可以理解为“个人工作室”。

你们都有没有喜欢的作者、明星之类的?比如我喜欢周迅,她演什么我都会看,不管本子好不好,制作好不好,她20岁演的剧会看,40多演的剧我还是爱看,因为我追的是这个IP,和她跟什么团队合作多大年龄了没有关系,不影响我对她的喜欢。

换到我们普通人,大家也要提前想:我有没有个人IP,即无论我在什么平台上、做什么事,都有人能认可我、对我付费、给我事情做

当然了,这话说起来容易,其实很难做到,因为想到和做到是两个概念,要是人人都能做到又何来中年职场危机呢?

但是不能说难就不想了、不做了,你只要一天天年岁渐长,职场竞争力就在一天天下滑,总有一天会触底,如果触底了再恍然大悟那就真的来不及了。

我看有些人讨论,说,35以后就该考一些职业资格证了,比如律师从业资格、注册土木工程师、教师资格证之类的,走专业技术路线,还蛮有道理的。

网友说起来就是男开滴滴送外卖、女做保姆家政,现实吗?70后、80后各有2亿人,现在各个都超过30岁了,有这么多外卖快递网约车和保姆岗位提供吗?体力又跟得上吗?

前段时间北京一个副处长体验外卖员的一天生活,连续工作了12小时才赚了41块钱,万一有个违章、出个车祸都不够治病的,因为外卖员是不给上社保的。

人人都有年老体衰的时候,不能让这种“你过得不好是因为你没本事”的指责大行其道,也不要对中年人生产力和体力下降一味埋怨,人不是机器,不能永动机一般做工具人,衰老是每个人都要面临的问题。

一个人可能没本事,但如果很多人都面临一样的困境,老了就没活路,那就意味着系统性风险,是环境出了问题,形成这样的舆论氛围只会让大家日子更难过罢了。

昨天写过可以提前学习、准备的文章:单位有金字招牌你就有金字招牌?错!个人IP才是你的招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