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庆春|老春山房印话:洛神赋

《洛神赋》是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曹植创作的辞赋名篇。此赋虚构了作者与洛神的邂逅以及彼此间的思慕爱恋,洛神形象美丽绝伦,人神之恋飘渺迷离,但由于人神道殊而无法结合,最终抒发出无限的悲伤怅惘之情。全赋辞采华美,描写细腻,想象丰富,情思绻缱,若有寄托。如“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含辞未吐,气若幽兰”……这些充满想象的诗句自然十分适合篆刻印石。

3厘米×3厘米,青田石

迷离、浪漫、华丽、情思,这些概念性的词句如何才能转化到印面上,使之真正产生美妙的联想,这是刻“洛神赋”之前要思考的问题。这三个字简帛书都有,符合创作的基本要求,冥思一番,料想能出效果。打了朱文印稿若干,明确了简书印风可能离洛神的感觉更接近一些。
恰逢“某字牌”刻刀令试,那就从此印“下刀”吧。三字印文字不多不少,要出彩并非易事。首先受到楚简“赋”的上下结构字形的启发,将“赋”单列一行,“洛”“神”则组成一行。基本布局有了,关键在于取势的选择了。“洛”稍作正局,水旁再添动感;“神”与“赋”向左倾斜造势且构成呼应互动,三字均有一笔搭边,如太极拳一般,回旋往复,收放自在,舒适而得体。全印章法上并无大开大合,以求温润内美。新刀爽利恣肆,推刀游刃间,石痕自然将线分出向背轻重,此与楚简之书写亦相契合,施刀与布形润物细无声地融合在一起。刀与石碰撞生发出的美妙气息,令人着迷!
若讲“看点”的话,“赋”字有说道。此字上下结构有意错开摆布,若即若离,直觉像是两个字,细看又不是,产生一点小错位,迷惑你的眼睛……要的就是这个意思,给人咀嚼回味的余地。
(0)

相关推荐

  • 王羲之集字《洛神赋》

    王羲之集字《洛神赋》

  • 曹植的文融合赵孟的字,堪称举世无双,700年来未见有人超越

    南北朝诗人谢灵运,曾趁着酒劲,说过一句牛气冲天的话:"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这句话明面是谢灵运借曹植来抬高他自己,实际上也说明了曹植的才气是有多 ...

  • 印稿的设计

    古人常说"7分篆3分刻",篆刻中所谓的篆就是指设计印稿.一枚好的印稿需要反复推敲,反复修改.而现在许多搞篆刻的人却往往不太注重印稿的设计.涂黑印面拿起刀就开始刻.看着心有成竹痛快淋 ...

  • 方介堪“神”刀美印~

    方介堪(1901年-1987年) 原名文渠,字溥如,后改名岩,字介堪,以字行,浙江永嘉城区(今温州市鹿城区)人.篆刻家,曾任西泠印社副社长.全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中日兰亭书会名誉顾问.

  • 高庆春|老春山房印话:歇却狂心

    杭州浣花斋赵军先生寄赠新著纪念黄宾虹先生150周年诞辰画册<朴存画集>,收录诸多黄宾虹先生画作.书作,很多系首次发表的作品,读起来很过瘾.其后还收录两方印章,其中一方白文"歇却狂 ...

  • 高庆春|老春山房印话:心足身长闲

    宋代诗人魏野有<寓兴七首其一>: 天地劳覆载,日月劳往还. 此尚不能息,何况在其间. 鸟兽饮食外,悠悠无食悭. 如何人异此,昼夜机相关. 顾我道何如,心足身长闲. "心足身长闲& ...

  • 高庆春|老春山房印话:春蚓秋蛇

    己亥春,嘉德春拍出现了缶翁的一方"春蚓秋蛇",不禁令我心动.这方印,缶翁各类印谱中均有收录.查壬午为1882年,缶翁年方38岁,正当年,这方印无疑是其早期的代表作之一." ...

  • 高庆春|老春山房印话:听于无声 (21)

    "听于无声,视于无形",典出<礼记·曲礼上>,意为能在无声之中有所听闻,能在无形之中有所察见,亦可引申为不为事物的表象所拘囿,而能从旁枝末节反推出事物的本意.从艺者,亦 ...

  • 高庆春|老春山房印话:岭上云(25)

    丁敬的论印诗句"古人篆刻思离群,舒卷浑同岭上云",想必早已深入篆刻人的骨髓,这句诗之所以受到大家的喜爱,恐怕源于"求新思变"这一亘古不变的追求吧.截句刻下这&q ...

  • 高庆春|老春山房印话:南阜后人

    古玺或汉印无论官印还是私印制式,均以白文居多,朱文少而其中以细线居多.元明清流派印也是以细线印为主,至吴昌硕却一反常态,他在充分借鉴古代砖瓦.碑额.猎碣残损线质的基础上,另辟蹊径,开创了雄浑朴厚.个性 ...

  • 高庆春|老春山房印话:质朴无繁卉

    几年前旧作.白文印"质朴无繁卉",乃清人周亮工诗句.老子说"大朴不雕",今人说"质朴无华",均为表达此语意.<说文解字>说,&q ...

  • 高庆春|老春山房印话:云朋霞友

    明代潘茂弘论印有言"篆法古而章法奇,心须有本",进而又说"空处立得马,密处不容针,最忌笔画匀停,尤嫌棱角峭厉.错综中齐整,飞动里庄严",道出了篆刻作品追求奇特境 ...

  • 高庆春|老春山房印话:刻竹

    自明代王冕以花乳石入印,文人篆刻始以刻石为主,沿袭至今已成为主流.其他如刻金属.玉.牙等材质居其次,偶尔有刻木.刻竹的亦难登大雅之堂,聊以添文人雅趣而已. 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自己刚对刻章感兴趣的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