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铁:二哥的木匠缘 2024-07-31 03:54:26 二哥的木匠缘 文/李华铁 二哥卫东上次相亲,因为房子的事女方没有同意,差不多一个月没有出过家门。看到二哥天天都这样,母亲非常心痛,“要不,跟你大舅去学木匠吧!”大舅是我们家乡方圆几十里师傅级别的木匠,做的木工活儿精丝合缝,雕工栩栩如生,人见人赞。哪家有女儿出嫁,陪嫁的家具大多数是请大舅去做。母亲领着二哥去了大舅家,跟大舅拜托了二哥学木匠活的事。大舅没有说“同意”,也没有说“不同意”,只是“嗯嗯”的应承了两声。冬月,二哥跟随大舅一行来到古坪寨叶姓人家,为他家大女儿做嫁妆。叶家有三个孩子,大儿子安帮,二女儿凤翠和三女儿凤霞。凤翠和二哥是同龄人,凤霞比姐姐小3岁。叶家家底比较殷实,做嫁妆的木料堆满了两间屋子。一顿饭的功夫,大舅和叶家谈妥了这次木工活的种类、工期、工钱、质量等多个方面的问题。开斧前,放了鞭炮,还按规矩杀了一只大红公鸡祭天祭地祭祖宗,大舅嘴里念念有词,吉祥话一句接着一句,随着一声“平安啰”,斧头声、锯声、凿声一起响起,开工啦!二哥是个学徒,总是跟在大舅左右,听大舅的指挥。怎么开料,大的料做什么,小的料做什么,规划得非常合理,没有哪一块木头是多余的。二哥的悟性非常高,好像他天生就是一个木匠,在大舅的精心指导下,很快就上手了,能劈能锯,又快又精准。大舅看在眼里,喜在心头,感觉二哥是一块做木匠的“好料”。叶家对大舅一行人的工作十分满意,不时地递烟倒茶。叶家的热情主要体现在三妹凤霞身上。她也是一个大姑娘了,比大姐凤翠还要高出半个头,有一种“队长女儿”的气质。她身高1米63,一条大辫子总是背在背上,身上的衣服不是特别艳丽,但特别合身,把三妹的身材恰到好处地展现了出来,一双布鞋有些旧了,但鞋上的那朵花掩盖了鞋上所有的瑕疵,加上三妹银铃般的声音、甜甜的笑容、白净净的脸蛋,像一只勤劳的小蜜蜂来回穿梭在匠人中间。 半个月过去,三妹和大家熟络起来,但她关心最多的是二哥。二哥水杯里的水少了,三妹第一时间掺满;二哥的水凉了,三妹第一时间给二哥换一杯热水。没有事的时候,三妹就爱站在二哥旁边,崇拜地看着他挥舞斧头劈木头、拿凿子凿孔眼,不时还夸一句:“你真有劲!”二哥本来不抽烟,三妹在给其他人递烟的时候也要递给二哥一支,不管要不要,都放在二哥的耳背上夹起。同行的几个表哥看出了端倪,跟二哥开玩笑说:“你小子桃花运来了!”不说不要紧,一说还真拨动了二哥爱情的那根神经。从此,三妹和二哥看对方的眼神都变了,总是那么含情脉脉,三妹甚至有时候脸都红了。时间过去了一个月,嫁妆也快接近尾声了。三妹和二哥越走越近。三妹看到木屑掉到二哥的头发上,会自然地掏出小牛角梳子给二哥梳掉,还把牛角梳子放进二哥的口袋里,说是送给二哥的礼物。二哥额头出汗了,三妹也会用手绢给二哥擦汗。吃完饭在院坝里休息,二哥坐哪里,三妹也一定会去那里坐下,一根板凳总要剩下一半空着。 三妹还经常帮二哥洗脏衣服,往二哥碗里夹菜,不经意地用身体撞一下二哥……三妹打心眼里喜欢二哥。二哥也对三妹的“特别关心”有了足够的心理准备,其实他对三妹的印象非常好。但考虑自己的家庭条件,多多少少还是收敛着自己的情感。听说三妹在夜里还拉过一次二哥的手,这话传到了三妹妈的耳朵里。三妹妈非常开明,看到二哥有个木匠手艺、干活利索、长得不错、心眼实诚,对三妹说:“只要你喜欢的,妈都同意!”二哥和三妹的事就因为“拉手”公开了。在乡下,那时还不提倡自由恋爱。于是,三妹和二哥一起商量,请了我三姨来做媒人。给大姐凤翠的嫁妆做完了。三妹凤霞和二哥的婚也定下来了,三妹和二哥的结婚日子订在了来年的“五一”劳动节。叶家同样请了大舅为凤霞做嫁妆,和大姐凤翠的标准、样式一样。 两家都在尽力做着结婚的准备。只是二哥还是没有新婚房子,和三妹商量,三妹说:“我看上的是你这个人,不是你家的房子;只要你人好,房子孬点莫来头。”二哥听了这话,心里像吃了秤砣一样踏实。他花1.78元买了两袋白灰,将自己睡觉的房间,从里到外认认真真地粉刷了一遍,一个21个平方米的新房就准备好了。“五一”劳动节到了,二哥的婚事如期举行。陪嫁放满了二哥的“新房”,母亲心头的难事终于解决了。婚后,二哥二嫂非常恩爱,齐心协心,共同经营着家和手艺。二哥热爱上了木匠活,不仅自己有了吃饭的本领,还解决了婚姻大事。他利用两年时间,不仅完全掌握了大舅的木匠手艺,还能准确识别各种木料,看到图纸就能够精确地计划出做工流程,是大舅众多学徒中,最优秀的一位。二哥还去县城书店购买了相关的书籍自己钻研,为传统木工活注入了不少的新元素和新理念。乡邻都说二哥比大舅“木活儿做得还要好些,他的性格就像弹的墨线一样直”。 农村土地承包到户的第三年,二哥在镇上租了一个偏偏房子,搞起了家俱生产,购置了电动专用工具专门做家俱。因为价廉物美,销路非常好。赚钱后在镇上买了一套二层小楼房,二哥把大舅接到镇上帮助照看车间,每月发给大舅工资。大舅的收入比原来多了不少,二哥也成了远近有名的木匠。我每次回家,二哥都要滔滔不绝地给我谈起他的木匠经:当木匠要会识木材、用木材,能做栋梁的就让它到房顶上去横着,能承千斤之重的就让它做柱子扛起房屋的重量,能做家俱的就把它精雕细琢打磨出来,能做打狗棍的就让它伴你左右走夜路无忧,实在派不上用的就当柴火煮饭,反正“天生我材必有用吧”!二哥的话让我醍醐灌顶:识人才、用人才不也是同样的道理吗?二哥是个好木匠啊!0 这就是亲情! 赞 (0) 相关推荐 节气 ‖ 立春元始 点击关注,获取更多精彩-- 张 潜 叫花子都有三天年呐. 母亲说这句话时,一般都在过年前后.那时,我们未必能听懂. 母亲强调的,是"叫花子".这个在世俗里最没有尊严和地位的 ... 【粤港诗钟社】 积分赛4月3日里/夫五唱 [粤港诗钟社]积分赛 4月3日场 里/夫五唱 (4月第3场) 前言 粤港诗钟月度积分赛4月3日进行了第3场.本次提交作品361卷,评选出优秀作品32卷,每卷1分,均计入积分.(排名不分先后) 获优作品 ... 二哥绝密战法分享,第五章! 郑重申明:正常发文时间每日21点左右,盘中号武圣关二哥次日12点半发文,其他的都是假冒,大家擦亮眼睛.另外文中出现的所有标的,仅为个人关注,不做为任何投资参考. 本周的行情,可以说用极端来形容,没两把 ... 李升华七律诗 未了缘 未了缘 旭染晴窗又一天,添天添月即添年. 托音每送千思语,揽笔唯传百韵笺. 两地遥遥殊记挂,双心耿耿总钩牵. 我将祝福融诗里,化作三生未了缘. [注释]长时间,心里思念着一位朋友,分别时青丝明丽,楚楚 ... 【优秀奖】郁达夫中学八(4)班李忆南 《书缘》 第四届"郁达夫杯"现场写作大赛获奖作品 初二年级组优秀奖 书缘 郁达夫中学 八(4)班 李忆南 感谢那段书缘,是我们相遇,我的书.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 ... 李华铁:思念我的母亲 导读 孩子们清晨起床,也很自觉地到竹林里去大声朗读课文,一个比一个声音大,多数时候是读给母亲听的,感觉在认真读书,没有辜负母亲的希望-- 思念我的母亲 文/ 李华铁 我的母亲叫袁淑芳,1937年出生于 ... 李华铁: 家乡的味道 我的家乡在重庆万州乡下.离开家乡30多年了,家乡的味道既熟悉又陌生,既遥远又近在咫尺,始终萦绕在我的脑海,挥之不去. 思念家乡的时候,更多地是在回味家乡的味道,仿佛就在昨天. 1 春雨中,农田在农民伯 ... 李华铁 :杀年猪 进入腊月,天气一天比一天寒冷,圈里的猪也一天比一天肥,肥得都走不动路了.想起那句"肥得像头猪"的骂人话,此时显得多么的贴切,浑身肉嘟嘟的肥猪多可爱啊! 天蒙蒙亮,母亲就将昨天的剩菜 ... 李华铁:相亲 相 亲 文/李华铁 过了八月十五,二哥卫东就要满25岁了.母亲对二哥的婚姻问题硬是操碎了心,凡是能搭上话茬的亲戚朋友,说到第三句保准是说"你有合适的女娃子没?帮我家卫东介绍一个哟,他下个月就 ... 李华铁:赌牛蹄子 赌 牛 蹄 子 文/李华铁 仲春,队里集体插秧子快接近尾声了.三娘家的牛,今天要去犁最后一个秧母子田,栽完这个田我们队就要关秧门了,大家会在一起打牙祭庆贺. 上午不到9点钟,三叔带着哭腔在塝塝那个 ... 李华铁:分麻花 小学在凌云公社的乡完小读的.红宝儿.桥宝儿和小奎,我们四个同龄人天天都是脚跟腿地上学.放学,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晴空万里,基本上没有分开过.路宽的时候我们并排着走,路窄的时候我们从前往后一行跟着走,像 ... 李华铁:父亲的篾刀 父亲的篾刀 文/李华铁 父亲离开我们已经六年多了,我每次回到家乡,看到门背后那把刀刃磨得都朝里了的弯篾刀,父亲为家操劳的身影就再次浮现在眼前. 父亲原来是一名小学校长, 上个世纪50年代末,先是受人迫 ...
二哥的木匠缘 文/李华铁 二哥卫东上次相亲,因为房子的事女方没有同意,差不多一个月没有出过家门。看到二哥天天都这样,母亲非常心痛,“要不,跟你大舅去学木匠吧!”大舅是我们家乡方圆几十里师傅级别的木匠,做的木工活儿精丝合缝,雕工栩栩如生,人见人赞。哪家有女儿出嫁,陪嫁的家具大多数是请大舅去做。母亲领着二哥去了大舅家,跟大舅拜托了二哥学木匠活的事。大舅没有说“同意”,也没有说“不同意”,只是“嗯嗯”的应承了两声。冬月,二哥跟随大舅一行来到古坪寨叶姓人家,为他家大女儿做嫁妆。叶家有三个孩子,大儿子安帮,二女儿凤翠和三女儿凤霞。凤翠和二哥是同龄人,凤霞比姐姐小3岁。叶家家底比较殷实,做嫁妆的木料堆满了两间屋子。一顿饭的功夫,大舅和叶家谈妥了这次木工活的种类、工期、工钱、质量等多个方面的问题。开斧前,放了鞭炮,还按规矩杀了一只大红公鸡祭天祭地祭祖宗,大舅嘴里念念有词,吉祥话一句接着一句,随着一声“平安啰”,斧头声、锯声、凿声一起响起,开工啦!二哥是个学徒,总是跟在大舅左右,听大舅的指挥。怎么开料,大的料做什么,小的料做什么,规划得非常合理,没有哪一块木头是多余的。二哥的悟性非常高,好像他天生就是一个木匠,在大舅的精心指导下,很快就上手了,能劈能锯,又快又精准。大舅看在眼里,喜在心头,感觉二哥是一块做木匠的“好料”。叶家对大舅一行人的工作十分满意,不时地递烟倒茶。叶家的热情主要体现在三妹凤霞身上。她也是一个大姑娘了,比大姐凤翠还要高出半个头,有一种“队长女儿”的气质。她身高1米63,一条大辫子总是背在背上,身上的衣服不是特别艳丽,但特别合身,把三妹的身材恰到好处地展现了出来,一双布鞋有些旧了,但鞋上的那朵花掩盖了鞋上所有的瑕疵,加上三妹银铃般的声音、甜甜的笑容、白净净的脸蛋,像一只勤劳的小蜜蜂来回穿梭在匠人中间。 半个月过去,三妹和大家熟络起来,但她关心最多的是二哥。二哥水杯里的水少了,三妹第一时间掺满;二哥的水凉了,三妹第一时间给二哥换一杯热水。没有事的时候,三妹就爱站在二哥旁边,崇拜地看着他挥舞斧头劈木头、拿凿子凿孔眼,不时还夸一句:“你真有劲!”二哥本来不抽烟,三妹在给其他人递烟的时候也要递给二哥一支,不管要不要,都放在二哥的耳背上夹起。同行的几个表哥看出了端倪,跟二哥开玩笑说:“你小子桃花运来了!”不说不要紧,一说还真拨动了二哥爱情的那根神经。从此,三妹和二哥看对方的眼神都变了,总是那么含情脉脉,三妹甚至有时候脸都红了。时间过去了一个月,嫁妆也快接近尾声了。三妹和二哥越走越近。三妹看到木屑掉到二哥的头发上,会自然地掏出小牛角梳子给二哥梳掉,还把牛角梳子放进二哥的口袋里,说是送给二哥的礼物。二哥额头出汗了,三妹也会用手绢给二哥擦汗。吃完饭在院坝里休息,二哥坐哪里,三妹也一定会去那里坐下,一根板凳总要剩下一半空着。 三妹还经常帮二哥洗脏衣服,往二哥碗里夹菜,不经意地用身体撞一下二哥……三妹打心眼里喜欢二哥。二哥也对三妹的“特别关心”有了足够的心理准备,其实他对三妹的印象非常好。但考虑自己的家庭条件,多多少少还是收敛着自己的情感。听说三妹在夜里还拉过一次二哥的手,这话传到了三妹妈的耳朵里。三妹妈非常开明,看到二哥有个木匠手艺、干活利索、长得不错、心眼实诚,对三妹说:“只要你喜欢的,妈都同意!”二哥和三妹的事就因为“拉手”公开了。在乡下,那时还不提倡自由恋爱。于是,三妹和二哥一起商量,请了我三姨来做媒人。给大姐凤翠的嫁妆做完了。三妹凤霞和二哥的婚也定下来了,三妹和二哥的结婚日子订在了来年的“五一”劳动节。叶家同样请了大舅为凤霞做嫁妆,和大姐凤翠的标准、样式一样。 两家都在尽力做着结婚的准备。只是二哥还是没有新婚房子,和三妹商量,三妹说:“我看上的是你这个人,不是你家的房子;只要你人好,房子孬点莫来头。”二哥听了这话,心里像吃了秤砣一样踏实。他花1.78元买了两袋白灰,将自己睡觉的房间,从里到外认认真真地粉刷了一遍,一个21个平方米的新房就准备好了。“五一”劳动节到了,二哥的婚事如期举行。陪嫁放满了二哥的“新房”,母亲心头的难事终于解决了。婚后,二哥二嫂非常恩爱,齐心协心,共同经营着家和手艺。二哥热爱上了木匠活,不仅自己有了吃饭的本领,还解决了婚姻大事。他利用两年时间,不仅完全掌握了大舅的木匠手艺,还能准确识别各种木料,看到图纸就能够精确地计划出做工流程,是大舅众多学徒中,最优秀的一位。二哥还去县城书店购买了相关的书籍自己钻研,为传统木工活注入了不少的新元素和新理念。乡邻都说二哥比大舅“木活儿做得还要好些,他的性格就像弹的墨线一样直”。 农村土地承包到户的第三年,二哥在镇上租了一个偏偏房子,搞起了家俱生产,购置了电动专用工具专门做家俱。因为价廉物美,销路非常好。赚钱后在镇上买了一套二层小楼房,二哥把大舅接到镇上帮助照看车间,每月发给大舅工资。大舅的收入比原来多了不少,二哥也成了远近有名的木匠。我每次回家,二哥都要滔滔不绝地给我谈起他的木匠经:当木匠要会识木材、用木材,能做栋梁的就让它到房顶上去横着,能承千斤之重的就让它做柱子扛起房屋的重量,能做家俱的就把它精雕细琢打磨出来,能做打狗棍的就让它伴你左右走夜路无忧,实在派不上用的就当柴火煮饭,反正“天生我材必有用吧”!二哥的话让我醍醐灌顶:识人才、用人才不也是同样的道理吗?二哥是个好木匠啊!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