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帖观止】文徵明晚年小楷:花开朵朵,渐入佳境!

从十九岁至五十四岁(1488-1523)期间,文徵明学书经历了漫长而扎实的准备阶段。待诏期间,大量的誊录、修订工作使他得以广博古文经典,为晚期小楷的成熟打下基础。

嘉靖五年(1526)文徵明辞官返吴,思想上的解放,使他真正进入文艺创作繁盛期,小楷书风在融合众家的基础上直入钟王之妙,成温纯精绝之境。这三十二年间(1527-1559),是文徵明小楷创作的成熟期,流传下来的小楷作品颇丰,对吴门书派乃至整个晚明书坛产生了重要影响。

文徵明晚期小楷的形成与前期的积淀有着直接的联系,乞归后思想的转变、心态的放松也有着重要影响,在这三十二年间,小楷经历了缓慢的演进发展过程,逐渐成熟,完成了多种风貌的升华,有大量的精品流传于世。

文徵明辞官返吴后小楷呈现出精谨缜密、精致灵动的风格面貌,是建立在精谨规矩基础之上的,但渐入魏晋意蕴。

如文徵明六十一岁时所跋小楷《莲社图记》,用笔坚挺刚健,结构精谨,呈现出精致典雅的风貌;

图1  《莲社图记》

六十三岁所跋《关山积雪图》、《祝允明兰亭序》,整体劲健精致,虽无界格但仍呈缜密精谨之貌;

图2  跋《关山积雪图》

六十五岁所跋《祝允明草书赤壁赋》也呈现出端谨精致风貌,并且《草堂十志》也属于这种风貌,用笔干脆爽劲、生动娴熟,虽略带尖俏之感,但仍精致缜密。

图3  跋《祝允明草书赤壁赋》

图3  《草堂十志》

可见,文徵明晚期小楷这时已成自家意蕴,呈现出成精谨不苟,端正精致之意。

后人常对这时期谨峭媚书风给予极高的评价,正如张萱评:“六十见往,稍稍合作”,也正是这类书风的成熟,为之后清丽古雅、简率硬朗、欹侧率性等书风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后在精谨峭媚书风的影响下,文徵明小楷入钟王之妙,呈现出了两种不同的审美趣味。

一种在端庄精谨的基础上师法二王,结构疏朗通透,用笔简洁清朗,融入了温润感,整体清丽古雅,如六十八岁《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与六十九岁《老子列传》,用笔灵活生动,简洁清丽,呈现出空灵清雅面貌;七十岁《赤壁后赋》也呈现此风貌,清丽秀雅,但更加注重逸趣的表达。

图4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

图5  《老子列传》

图6  《赤壁后赋》

而另一种在精谨峭媚的基础上逐渐向简率硬朗、稚拙朴质的方向发展,似入金石之味,整体呈现出简洁劲挺、爽朗朴质感,如七十二岁时所跋《赵孟頫书汲黯传》,线条简洁明了,用笔直率硬朗,略有横向欹侧之姿;七十三岁时《修竹赋》,结字疏朗开阔,具有瘦硬感;七十四岁《琴赋》更是给人端庄简洁方棱感,且融入端庄可爱的意趣。

图6  跋《赵孟頫书汲黯传》

图7  《修竹赋》

图8  《琴赋》

直至文徵明八十多岁时,简率硬朗风貌发展到极致,如八十二岁《醉翁亭记》,整体感觉硬朗直率,笔画收敛含蓄,一改之前流美张扬之势,似用秃笔所写,古拙可爱;八十四岁《盘谷序》也呈现出方棱稚拙感,逸趣可爱,但较《醉翁亭记》多峭媚感。

图9  《醉翁亭记》

图10  《盘古序》

由此可见,这时文徵明小楷风貌一脉入王羲之灵活秀美,一脉入硬朗直率,形成了两脉截然不同的风貌。

文徵明八十至九十岁时,小楷更多的注重性情的表达,正如张萱云:“八十九十,始觉从心”,注重随性所适,并融逸趣于绳墨之中,用笔结体似从钟繇中出,宽绰疏朗、欹侧揖让,且融各家意味于一体,随心所畅,入温纯精绝之境。

如八十三岁《楚辞·九歌》,整体圆润流畅、欹侧率性,用笔简洁而内敛,虽有尖利之貌,而无凌厉感;八十五岁《楚辞册》在此基础上,带有随性的意味,较前者更为活泼,结字更为宽扁,入随心所畅,随手所适境界;八十六岁《庄子南华经》在此基础上继续发展,用笔劲爽直入,结体宽绰疏朗,欹侧之势明显,多凌厉之风,颇具逸趣。

图11  《离骚经》

图12  《楚辞册》

图13  《庄子南华经》

可见,文徵明八十多岁时,这类小楷风貌更加注重字间逸趣的表达,是文徵明性情的直接流露。

文徵明晚期小楷在精致严谨的基础上大致可分为空灵简洁、直率瘦硬、欹侧率性等风貌,他们之间交互存在,并无严格时间段限制。

如七十岁左右时《跋赵孟頫书汲黯传》与《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相比带有方硬之感;八十三岁《楚辞·九歌》与八十二岁《醉翁亭记》、八十四岁《盘谷序》相比,风貌截然不同,可见几种风格常相互交融。

更为重要的是,文徵明晚期小楷书法风貌颇丰,除了与直追晋唐,归于钟王有关,也与师法颜、赵、欧、褚等相关,并且文徵明书写一件作品时,环境的影响及书写目的的不同,也成就了文徵明晚期小楷各异的审美特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