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记忆(十八)

南京记忆
(十八)

之前的文章中,我们已经从历史沿革、建筑和石刻多种角度去了解了明孝陵。但是明孝陵的价值还不仅限于这些物质事物,还有相当多的文化意义。作为“得国极正”的一位开国之君,他的陵寝构建具有极深的文化价值,也能反映出当时的很多思想背景。另一方面,朱元璋的政治地位也决定了明孝陵具有一极高民族意义和政治意义。

明孝陵宝顶

明孝陵首先体现出的,是当时时代下至高无上的皇权。中国古代都城的陵寝都讲究法天象地、天人合一。中国传统的星象学把天上的星象分为五大星区,即东宫、南宫、西宫、北宫和中宫。而中宫也称紫宫,是天帝的住所,也因此各朝宫殿中有紫禁城、紫霄殿、奉天殿等名称。也因此,讲究“事死如事生”的中国帝王陵寝会仿照当时的帝王宫殿模式设计建造。总的来说,明孝陵也通过一切手段来表达天赋皇权的崇高。

明朝正德年间的首辅李东阳,曾有一篇诗歌《重渴孝陵有述》,全诗如下:龙虎诸山会,车书万国同。星跳环斗极,王气绕江东。地涌神宫出,桥分御水通。丹沪晨隐雾,石马夜嘶风。日月无私照,乾坤仰圣功。十年瞻望地,云树郁葱葱。

诗中“星踱”是指日月星辰运行的度次,而“斗极”则指北斗星与北极星,因此这句诗在暗指孝陵布局呈“北斗”与“北极”星象聚合之势。首先,孝陵神道蜿蜒曲折,和北斗七星的形态相仿;而碑楼、望柱、权星门、金水桥、陵宫门(文武方门)、享殿、明楼等地面上七种建筑也可象征着“北斗七星”,此时孝陵中最重要的建筑——地下玄宫便代表着“北极星”。遥想定陵开掘后发现明神宗呈“北斗七星”葬式,可以推断这种与星象暗合的丧葬礼仪在当时是帝王地位的象征。

实际上,“斗为人君之象,号令之主”,可以喻帝王,而且“七”还有“祭祀”的文化内涵。古代丧葬仪式的器具与礼仪多与七有关,如七星板,七星车等。《通典·礼四五》记载:“其日大敛……司马引梓宫升自西阶,置于大行皇帝西南首,加七星板于梓宫内。
明孝陵治隆唐宋碑

除了象征天赋神权的风水诠释,孝陵的建造亦注重人文与生态的和谐相处意义。

从环境来看,明孝陵置于钟山山麓中,人文建筑和自然环境彼此呼应,融为一体,高度和谐统一,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

从对自然的保护来看,一方面,明孝陵的改变了周边原有的生态系统,使之形成了一个新的、以明孝陵为依托的小生态圈。孝陵将周边原有的大量珍贵树木花草纳入其中,为植被的生长、繁盛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这种情形极其有效地调节了钟山山麓的植被覆盖状况。另一方面,这些树木和孝陵带来的各类设施也充分调整了这个区域的生态系统。以明孝陵的排水系统为例。南京历来潮湿,雨量充沛,而孝陵背靠钟山,主峰的雨水会向陵宫区域排泄。因此,孝陵共设有外御河、内御河和宝城御河三条排水系统,从而将陵区分为导引区、神道区、前朝区和后寝区四类,并通过御桥将这四个区连接成一个整体。这一排水系统改变了周边的水域系统,调整了陆域与水域的生态平衡,部分解决了周边水土流失和湿地减少的问题。陵宫地下还建有巨大的涵道以增加雨季的泄洪量,陵宫内则有地下排水管道,地面建筑周围均以砖铺设散水和明沟,这些既解决了地宫内的排水问题,保护了明孝陵主体建筑,也方便了周边的防洪与泄洪工作,可谓一举多得。

明孝陵景区入口

而孝陵的每一个建筑,又有其具体的文化内涵。

神功圣德碑碑楼是帝王陵寝中第一个将描绘皇帝碑刻树于石象生之前的。而该碑还设有碑楼,也是一个创举。这一方面是树立者朱棣为了向天下人表达自己的孝道,表现自己的政治正确;另一方面也大力歌颂父皇朱元璋的开国之功,掩盖故太子朱标和建文帝朱允炆的政治地位,从而掩盖自己的反叛之实。

明孝陵局部

石像生在上一篇文章中已经有了具体介绍,这里不再涉及其文化内涵。明孝陵的另一特色是把棂星门用于陵寝。棂星门又称灵星门,灵星在古代主农事,是后稷的代名。后稷教民耕种,为农业做出贡献。棂星门在古代多用于孔庙,直到朱元璋在凤阳修建明皇陵时才设于陵寝中。据后人猜测,朱元璋父母均为农民,而朱元璋也极其重视农业,把农业作为立国之本,故在孝陵内设有权星门(当然,这种对于农业的重视和对工商业的轻视也导致了中国经济成分的变革困难,为后世中国的落后埋下了伏笔)。与其类似的还有金水桥,也是从明朝开始才被用于帝王陵寝。

明孝陵局部

明楼是拱卫地宫的最后建筑,也是最大的建筑。孝陵设立明楼也是开历代帝王陵寝之先(当然实际上的第一个是凤阳明皇陵)。古代“明”史一个常用于祭祀与丧葬的字,古礼有祀“大明”和朝“日”夕“月 (明字拆开为日月两字)的说法。而《释名·释丧制》在这样记载:“送死之器曰明器,神名之器,异于人也。”此外,明亦有“尊敬”之义。《管子·牧民》云:“顺民之经,在明鬼神,抵山川,敬宗庙,恭祖旧”,这种描述符合出身寒微的朱元璋把大明王朝的建立归功于“祖宗积德”的想法。明孝陵的明楼既象征着进人天宫—宝城的神门,又象征着皇家独有的神祠、明器。到了朱棣的明长陵以后,陵寝中的明楼制度更加成熟,还用于供奉陵主的神位。

明孝陵神道

总的来说,明孝陵体现出的是 “事死如事生”与“前朝(庙)后寝”的中国传统陵寝规制、基于孝道的祭祀理念和天赋神权的封建思想。明孝陵呈“斗极”状,在形制上与明南京城相对应;明孝陵建筑排列顺序也与南京城相相似:大金门类比于洪武门,石象生类比于每日的上朝下朝,金水桥直接借用了五龙桥的理念,孝陵门与享殿等便是奉天门和奉天殿。而升仙桥等建筑则是帝王死后升仙的象征,再结合“天圆地方”的陵寝布局,都充分体现了“天赋神权”的理念。

俯瞰明孝陵

可以说,一个保存完好的明孝陵,是我们了解封建思想文化和道德伦理一个窗口。而后世的明十三陵与清东西陵,也是继承明孝陵的建筑特色修正而成。

END
(0)

相关推荐

  • 【阅读悦读|图说 】倪熊《朱元璋的明孝陵:有保留,讲“风水”,图创新》

    [阅读悦读|图说 ]刘爱丽<极尽奢华的冬宫尽显欧洲皇家气派> 图文/倪熊 [作者简介]倪熊,曾为电视台记者,现为自由媒体人.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 ...

  • 紫金山

                                                      远眺长江如练         南京最为灵秀的地方当属紫金山,又名钟山.         完全被树木覆 ...

  • 南京记忆(十九)

    南京记忆 (十九) 在后世中,明孝陵的意义并不仅于钟山山麓的那座地下宫殿.通过后世的大量时间来看,明孝陵本身是一个特别的政治符号,并因此产生了很多特别的历史事件.当我们去回望这些历史页面时,明孝陵就像 ...

  • 细说南京“外十八”城门

    南京的明城墙从内到外一共四圈,为宫城.皇城.京城和外郭城 对于南京的城墙有一个说法叫"内十三,外十八",指的就是内城城墙(即京城城墙)在明初建立有13个门,而外郭城则有18个门.之 ...

  • 南京记忆(二十)

    南京记忆 (十二) 南京记忆的文章已经写了很多.在这些文章里,我们几乎经历了南京城的每一片区域.从北京东路到长江路,从明故宫到夫子庙,从长干里到中华门,那些耳熟能详的地方都是我们想关注的目标. 南京 ...

  • 十八岁的记忆

    最近在朋友圈看到很多人在晒十八岁,我很不解,问一小朋友:"为什么大家都在晒十八岁?"小朋友告诉我:"因为2018年,最后一波90后过完了18岁生日,所有90后都将成年.& ...

  • 世界第十八、中国第十、南京第一高楼——紫峰大厦

    紫峰大厦,又称绿地广场·紫峰大厦,原南京绿地金融中心,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高450米.大厦于2010年落成,目前高度位列世界第十八.中国第十.南京第一. 项目概况 中文名称:紫峰大厦 英文名称:Zife ...

  • 【小巷记忆之二十八】岁月无痕建新远

    第一次走在九坛园岁未的老巷里,年,给了这条静寂的小巷,一股喜气和浓郁的年味. 我不知道为何会选择在这年关到来之前,去看这条我心海深处的巷子.但我知道,穿过这条因为挖出过九坛黄金而得名,至今仍然没有多少 ...

  • 【小巷记忆之十八】嫩花涵露西美疏

        江南于我,有一种温润的感觉, 姑苏于我,是一种湿涵的感受. 于是,在春天的某个时段,在春天的某个日子,绱絴在温润和湿涵的记忆之中,去找寻那首载满历史的诗歌. 西美巷给我以这样的渴望和心情. 清 ...

  • 写给自己的信(十八):最后的记忆

    文学时代微刊第333期 作者简介 陈建伟,一个须眉硬汉,一个文学爱好者,一个辛勤笔耕在原创文学园地的园丁.现已在报刊.微刊.网刊发表原创文学作品一千二百余篇(首),其中原创诗歌1000余首,原创小说等 ...

  • 南京记忆(十六)

    南京记忆 (十六) 明孝陵留下的遗产之丰富是超乎一般人想象的.作为开创皇陵形制历史的明代大型陵寝,其在建筑.艺术.政治.文化和雕刻等多个领域都留下了太多值得我们探访的东西. 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将具体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