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年说猪

  翻捡旧时文档,翻出几十年前写的一篇通讯报道:《为革命大养特养其猪——向阳公社胜利大队》。回想一下,我是1969年去黑龙江下乡的,干了两年农活,教了三年村小,第六年抽调到县电影院做宣传干事,宣传十个样板戏,干不好,要求还是回去教书,调到向阳公社中心校,又被公社抽调到社教工作队,各村各队的搞调研,这篇报道就是那个时候写的。这样算起来,写作时间应该是在1975年,也是四十多年前的事情了。因为当时编印在县的宣传册上,所以还保留了下来。

  今天再看这篇文字,当然是用了语文教师的眼光来看了,也就是把它当做应用文写作来看。自我评价一下,作为应用文,文体还是对的,语言相当乏味,唯一有点味道的话“大养特养其猪”,那还是当年毛泽东在关于养猪的一封信里说的话。副标题“向阳公社胜利大队”,也是有问题的,只有主语不够,还应写明如何如何,应该是一个主谓句式,譬如“向阳公社胜利大队经验介绍”。还有一些行文上的语病,譬如不太会用句号,不该用的地方用了,该用的地方又没用。还有时态助词“了”也用得不太对。能看出这些毛病,说明这些年我语文老师还算没有白当。至于一些标语口号式的行文,以及上纲上线的思维方式,是那个时代所然,今天应该引以为鉴。下面是这篇旧文。

为革命大养特养其猪

——向阳公社胜利大队

  我们大队有两个生产队,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我们以毛主席《关于发展养猪业的一封信》为指针,办起了集体养猪事业。大干一年,建成了两个百头猪场。七六年一年,集体养猪达到二百三十七头,加上社员养猪三百五十五头,共五百九十二头,平均一人一点二头。集体养母猪五十一头,达到每两户一点一头。猪多肥多粮增产,加快了农业学大寨的步伐。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排除干扰,努力建设百头猪场

  七五年冬,在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鼓舞下,我大队养猪事业有了大发展,接近一人一猪。可是转过年来,由于错误思想的干扰,有人把集体养猪和农业生产对立起来,认为集体养猪赔钱,不合算。个别领导也发生了动摇,一度放松了对集体养猪的领导,结果在几个月内,猪场的猪死的死,病的病,损失大半,最后只剩下二十五头,好端端的一个猪场被糟蹋得冷冷清清。在这种情况下党支部决定:坚决抵制这股歪风。并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建设百头猪场”的口号。他们顶严寒,战低温,抡大镐,刨冻粪,彻底清理了猪场,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使集体养猪得到了迅速的恢复。七六年共投了一千个工,建了永久性猪舍四十四间,加上原有的,共九十五间,暖舍八间,搞了发酵饲料等科学项目。在六月末,两个生产队都建成了百头猪场。到年末又都超过了百头猪。

二、加强党的领导,狠抓养猪队伍建设

  集体养猪,党的领导是关键。我们遵照毛主席的指示,将养猪当作一项大事列入了议事日程。党支部成员经常深入到猪场,和饲养员同学习,同劳动,同批判,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队长经常深入到养猪第一线,亲自指挥建猪舍,和饲养员共同搞科学实验。还组织一个养猪小组,由党支部副书记直接负责,下面配了“一长四员”(养猪队长、词养员、调料员、畜牧员、积肥员)。选拔了热爱集体养猪事业、工作认真、责任心强的贫下中农和知识青年担任四大员工作,形成了一支革命化的、过得硬的养猪队伍,使养猪事业有了很大发展。

三、大搞饲料生产,实行科学管理

  猪群发展了,词料是个大问题。我们大搞了饲料生产,把此事看得和粮食同等重要,看得和人吃的大米、小麦、小米等主粮同等重要。按照种植计划,做到专粮专用,七六年两个队部留足了两万斤饲料粮,解决了猪的精饲料。还种植了窝瓜、甜菜等作物,以及在夏秋季割甜菜叶喂猪,解决了猪的青词料。还把豆毛和能喂猪的秸秆贮存起来,解决了猪的粗饲料。此外,还开了粉坊,利用粉渣喂猪,广开了饲料来源。

  七六年,还重点搞了发酵饲料这一科学实验。两个猪场都砌了发酵池,进行了头曲七○三、七四三和盐水发酵试验,反复试验,最后成功。

  猪多了,饲养管理也是重要一环,我们坚持科学喂:精粗饲料搭配,夏天要增加适当的青饲料,大小猪分槽喂:大猪一天三遍,仔猪一天五遍,带崽的母猪也是一天五遍;科学养:公猪、母猪、肥猪、仔猪分群分圈,建立猪户卡和系谱,实行科学管理;防治猪病:以防为主,卫生最重要,我们实行猪舍一天一清扫,定期给猪打预防针。

  猪多肥多粮增产,由于我们认真贯执行了毛主席《关于发展养猪业的一封信》,为革命大养特养其猪,使集体养猪迅速得到了发展,集体猪场越办越大。七三年全大队集体养猪才三十六头,七四年增加到四十二头,七五年翻了一番多,达到一百零一头,七六年又了一番多,达到二百三十七头。猪多肥多,而猪肥是有机肥料,比化肥优胜十倍。“一头猪就是一个小型化肥工厂。”几年来,猪场积肥逐年增多:七三年五百五十立方米,七四年九百立方米,七五年二千立方米,七六年又有所增加。肥多粮多,粮食产量逐年上升。七三年总产八十万斤,亩产二百一十斤;七四年总产九十五万斤,亩产二百五十斤;七五年总产量为一百二十万斤,亩产三百斤;七六年虽然遇到了严重干旱,粮食产量仍超过了丰收的一九七四年。上猪粪的地块,抗旱能力都比较强。一队有八垧地的一块玉米,上了猪肥,垧产达到了六千斤,亩产超过了“纲要”,而且质量好,出芽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社员高兴的说:“这真是猪多,肥多,粮增产,大旱之年夺丰收啊!”

附:文革宣传画两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