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就在山东(商西夏东说(3)

【注】:所有文章全部依据国宝大师网罗放失,广征博引、比 类并观、剖析微茫的严谨治学精神。

夏朝其实一点也不迷更不难找,首先应该做的放下心中的偏见与地域之争。全国各省都有辉煌的文明,而且东夷,西戎、南蛮、北狄,这些全是华夏三皇五帝后裔,在西周及以上时期是丝毫没有贬义的。商时期甲骨文更没有这个名词,只有各种方国。(在后序系列中会一一呈现)继续看看大家关心的夏朝吧。

要说夏朝,就避免不了夏朝的各种诸侯国(文献中太史公曰: 禹为姒姓, 其后分封, 用国为姓, 故有夏后氏、 有扈氏、 有男氏、 斟寻氏、 彤城氏、 褒氏、费氏、 杞氏、 缯氏、 辛氏、 冥氏、 斟氏、 戈氏。 ”

因为年代久远,各种文献对其所书不多,幸安阳殷墟甲骨文的出世对于研究夏朝诸候国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史料。本文先从先秦时期文献记录的姒姓鄫国来揭开夏朝神秘的面纱。

从甲骨卜辞来看商代的政治 地理结构中,商 人早就有四方的概念,都城大邑商“王畿区”和 “四土” 相当于内 服和外服, 皆属于商王朝的政治疆域, “四土”以外“有四至”。

甲骨文字中所见的商代之曾,是商王朝外服的附属国族之一。通过对相关卜辞地名的排版考察可知, 众多大家学者认为应该位于殷都以东的今山东平阴一带

殷墟卜辞中习 见“畄”(打不出来,就是曾的上半部分) 字, 系 “曾” 字之初文, 每用作地名或国族名。

卜, 殻贞: 王次于曾, 廼呼( 敢)( 《合集》 6536, 宾组)

( 癸) 巳卜, 殻贞: 王勿次于曾。 七月。《合集》 7354, 宾组)

问前往曾地田猎一事(注:此为同版), 即:

于麦, 陷, 无灾。 侃王。

大吉。

叀曾, 于之擒, 吉。

其遘大风。《合集》 30239 《屯南》 815, 无名组)

商王经常田猎,随猎随卜:

壬午, 王于召, 延田于麦麓, 获兕。 亚

赐……

【召】地其方位在殷都以东, 商末的戍铃方彝 云:

己酉, 戍铃宜于【召】。 在九月, 惟王十祀, 劦日五, 惟来东。

更多的证据就不一一展开了(基本就是征人方的一系列地名了)

陈梦家先生认为, “攸” 就是 《左传》 定公四年记载周初分封鲁侯时、 分之 “殷民 六族” 中 的 “條氏”。此说得到了 学界的广泛认同。

李学勤先生进一步通过卜辞地名系联, 推断帝辛征人方的前线在今山东境内 的淄、 潍二水到沂河上游一带 大致相当于今淄博、 莱芜以东至潍坊西南的这一区域(既著名的商王田猎区)

也既是下面这个鄫:

《左传》 宣公十八年:十八年春, 晋侯、 卫大子臧伐齐,至于阳谷。 齐侯会晋侯, 【盟于缯】,以公子强为质于晋。”

这里是说晋、卫两国联合伐齐, 师次于阳谷, 齐侯旋即前往会见晋侯, 双方结盟于 “缯”以妥善结束战事。 细绎文意可知, 此缯地当在阳谷到齐都临淄之间的交通线路上。

阳谷位于古济水东岸、 平阴西南, 是齐国西部边境的门户所在。 东周时期晋人伐齐, 通常自【齐国西】境入寇。

春秋齐邑。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北。《春秋》僖公三年(前657):“秋,齐侯、宋公、江人、黄人会于阳谷”;

《国语·齐语》:“桓公大朝诸侯于阳谷”,皆即此。

山东是有四个曾地的,己曾、姒鄫,巳缯(有学者认为都是姒姓互相通假,存疑,山东的其中一个曾明显不是,这个以后文章再谈)其中山东中部的没必要在这说,因为历史太久远。

其它地区还有西周时期所封的姬姓缯。西周时期封国大多数都是重名的,也既是历史上早就有这些国家,周时分封姬姓国又用了这些名字而已。(这些现象一定要区分对待)

下面说的是传世文献中公认的姒鄫:

上鄫太子般殷鼎:

《春秋 ·僖公十四年》: “夏六月 ,季姬及鄫子遇于防,使鄫子来朝。”

《左传》: “鄫季姬来宁,公怒,止之,以鄫子之不朝也。 夏,遇于防,而使来朝。“季姬,鲁女鄫夫人也。 鄫子本无朝志,为季姬所召而来,故言使鄫子来朝。 古鄫国,今琅邪鄫县。”

鄫国史事,在先秦典籍中记载甚多。 据其记载和古注可知, 鄫国是地处今山东兰陵一带的姒姓小国, 鲁襄公六年 (公元前567 年)被莒国所灭。 考古证实, 鄫国故城遗址在今兰陵县 (原苍山县)向城镇境内。鲁襄公六年(前567年)秋天,莒国出兵, 将曾国灭掉。曾亡后,世子巫逃往附近的鲁国,定居武城。为怀念故国,将曾字去其邑部为曾。曾姓从此开始,巫是武城地方曾氏的始祖。 世子巫居武城后,取孔氏为妻,生子阜,阜生点,点生参。曾点、曾参父子同为孔子著名弟子。故其后代尊曾点为鼻祖,一代曾参,二代曾参之长子曾元,三代为曾元之长子曾西,直至15代曾据。曾据耻事新莽,遵照先祖宗圣爱国忠君、驱邪匡正之训,率族人于始建国庚午年(公元10年)十一月十一日迁江西庐陵吉阳乡,后来扩散到全国各地。

山东四曾,其中三个就是外围的三个。

据山东省曾氏族谱记载,曲烈建国,传炫忠、坤仁、录、浩源、富材、昆、伯基,持续283年。夏亡后,曾国先归商后属周,重新分封,仍有爵位。再传锐、汪、志梁、煌、相奎、世鉴、政治、模、瑞焕、垠、锦容、洪、桂茂、照、培元、圭、允奈、杞、隹熹、埙和、成锐、一倩、椿、炯、垣、销、福波、时荣、炳、均柞、铃、宏仁、一松、怡、墅、镇玉、邑、祥傅、炷、方星、宇銮、沛恩、朴、世美、时泰,至世子巫。

下面说说姬鄫:

申人缯人召西戎伐周, 则申、 缯二国似当相去不远。 周宣王时期将王舅 改封于谢, 建立申国, 使之 “维周之翰”,“式是南邦”,“南土是保”,《诗经· 大雅· 崧高》 记载颇详。

1981 年, 河南南阳北部西周晚期墓葬所出簋铭之仲爯父为宣王从弟, 文献和考古学资料双重证明, 西周晚期周宣王改封申国于谢, 就在今河南南阳一带。

与缯伐晚周的申国就是这个申。《国语· 郑语》 中史伯所言 “当成周者, ……南有荆 蛮、 申、 吕、 应、 邓、 陈、 蔡、 随、 唐”)

河南南阳新野等地也陆续出土了姬曾的铜器,与湖北省随州市出土的大量曾国青铜器说明这里春秋、战国时期存在一个十分大的曾国,可是文献上记载这里是随国的疆域这样我们就知道文献中随国在青铜器铭文中称曾, 也就说随国是他称。 而自称是曾国。(出土的姬缯铭文已经有七千多字,这也符合“汉东之国随为大”的历史记载)

众多曾国铜器的出土明确了 豫南鄂北出土的曾国铜器只是属于一个曾国。而这个曾国经过文峰塔曾候舆钟的铭文:

隹(唯) 王五月吉日甲午, 曾侯(與)曰: 白(伯)(适) 上帝, 左(佐) 右(佑)文武,(正面钲部) 达(挞) 殷之命, 䍢(抚)(定) 天下。 王(逝) 命南公,(营) 宅汭土, 君(必-庇) 淮尸(夷),(临) 有江(夏)。 周室之既 庳(卑),(正面左鼓)(吾)用燮謞(骄) 楚。 吴恃有众庶, 行乱, 西政 (征) 、 南伐, 乃加于楚。(荆) 邦既㓲, 而天命(将) 误。 有严曾侯, 业=(业业)厥 (背面右鼓), 亲(敷) 武攻 (功), 楚命是争(拯), 复(定) 楚王, 曾侯之龗(灵) 。 穆=(穆穆)曾侯,(背面钲部)(壮) 武愄 (畏) 誋(忌), 恭(寅) 斋(盟), 代武之堵, 褱(怀) 燮四旁(方) 。 余(申)(固) 楚成, 整(复) 曾疆。 择辟(彼) 吉金, 自(作) 宗彝。 龢(和) 钟(背面左鼓) 鸣(皇), 用孝台(以) 亯(享) 于辟皇祖, 台(以) 旗(祈)(衅―眉) 寿、 大命之长, 期(其) 肫(纯) 德降(余), 万殜(世) 是惝(尚-常)。(正面右鼓)

(南公)伯适上庸,左右文武”, 奉命 “营宅汭土, 君此淮夷, 临有江夏”

“余稷之玄孙”, 即周人始祖后稷的苗裔, 与周王同姓, 受封在南土; “周室之既卑, 吾用燮謞楚”, 谓周室卑弱之后, 曾国协和地从属楚国。

【“吴恃有众庶,行乱西征南伐, 乃加于楚。(荆)邦既变, 而天命将误。 有严曾侯,业业厥圣,亲博武功。 楚命是静。复定楚 王”】,春秋末年吴师入郢,随国忠楚抗吴,保护亡随的楚昭王。

论者认为这个曾国 的历史背景 , 与 传世文献所记吴楚战争中 ,随 国对战败中楚王的 庇护 相 吻合, 也就是说,这个曾国应该就是随国。

‬科普一下啊“有严”是周人祈求福佑称颂其先人时常使用“严在 上”严在 上就 是祖先灵魂在上。据“严”“俨”古字通认 为灵 魂不灭俨然如在,故谓之严。(Ps郭沫若先生这个释法其它学者有疑议在此说就是指周人特有的行文用法)

《墨子·尚贤》述: “武王有闳夭、泰颠、南宫括、散宜生,而天下和, 庶民阜。

清华简《贤臣》多了一个南宫夭

诗经与其它先秦时期文献称为“南仲,南公适”其实就是一个人就是辅佐武王的南宫括。(虽然曾国始封到底是南公括或是南公夭,还有一点点争议,但是这是姬周封的姬曾这是无任何疑问的)

姬曾姬申就是周对南土征伐所设立的前线封国,与山东夏朝姒鄫同名,就如后世的刘宋,赵宋都是宋,秦王赢政与秦王李世民一样用其名而已。

《中国史研究动态》2015 年第 1 期的《 “曾国考古发现与研究”学术研讨会综述》所言: “随着曾侯與编钟等曾国重要青铜器的发现,绝大多数的学者都已经承认 曾国和随国是同一个国家。

 李学勤先生在他的论著中常引用 王国维 在清华大学的演讲 中 的一句话 :“ 古来新学 问起 ,大都 由于新发现”。

夏朝后裔杞鄫两国是研究夏史的重点,千万不要带入后世的地域思维,华夏文明的中心是一直变换的,探讨夏史一定要客观公正。(下篇接着讲)

(0)

相关推荐